分享

立秋丨不吃瓜,不露肚,多灸一穴,变得积极

 小毛头书屋 2022-08-07 发布于陕西

图片

立秋,秋天第一个节气,标志着秋天的到来。

秋后还有一伏,末伏的算法,是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今年是8月15日,庚子日,进入末伏。每一年都是如此,立秋都在三伏天里,气温一般都很高。

习惯早起外出的朋友,可能已经感受到秋凉的到来。我喜欢傍晚散步一会儿,体感温度最高的一天,大约是7月28日,晚风吹过来,扑面的滚烫,多吹一会儿,都能中暑。那天过后,差不多时间的晚风吹来,都有丝丝的秋凉之意。

古人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总是见微知著。秋天刚到来,中午依然热浪滚滚,只有早晚的风里夹着丝丝凉意,预告秋凉将要主导天地之气——从这时开始,饮食起居,就要逐渐调整成秋天养生模式。

首先要把姜枣茶和西瓜等瓜果给停掉。

很多朋友会在立夏开始早起空腹喝一杯姜枣茶,以温补中焦,祛除脾胃之寒。这个办法蛮好,我常在立夏前后提醒大家,可以开始喝姜枣茶。而今已是立秋,不适合每天空腹喝姜枣茶。

为什么呢?

姜性温,枣味甘,容易让中焦多生湿热,特别在初秋,天气多雨,容易生湿,而且阳气要慢慢潜藏,湿热会阻碍阳气入里。这时就不要每天喝姜枣茶,以免生湿热,妨碍潜阳。至于日常炒菜煲汤放姜,是为了中和其他食物的寒性,根据食材的不同,该放多少姜,还放多少姜。

西瓜被称为天然白虎汤,在暑热的天气里,吃一点常温西瓜,有解暑之功。但立秋后,一般不宜常吃多吃西瓜。我个人的体会,秋后的西瓜,很容易泻肚,素体脾胃虚寒的人,最好不吃西瓜。

其他水果呢?每个人的承受能力不同,除了遵循吃当地应季的水果之外,每次吃的量,不宜过多——有个中医师建议,每周不超过两次,每次不超过半个苹果的量。真要解馋,可以参考这个标准。对于日常就手自温、头困重、早上睡不醒、大便糖稀等体内湿重的人,秋天最好不吃水果。

其他食物,如冻啤酒、烧烤、海鲜等,也需要不吃或少吃。秋天寒渐生,人很容易泻肚,防范于未然,比真的拉肚子时对治来得简单许多。好好忌口,会少受很多罪。

其次是适合常灸、多灸关元穴。

秋天容易睡不好,容易燥——初秋是温燥,深秋是凉燥,燥盛则干,表现为唇干、脸干、皮肤干、咽喉干等,这时要润燥。人体润燥的动力,不外乎肾、肺和胃,肾阴是一身之阴的源头,肺气通于秋,胃名阳明,也通秋气,都有很好的肃降润泽的作用。

我的经验,初秋开始,可以适当多灸关元穴,以壮下焦元气,身体的润燥功能才有原料保障。我有个亲戚,每年秋冬都要用掉十几只润唇膏,有一年秋天一直灸关元穴,当年润唇膏一共用不到十次。身体自带的润泽功能,开发利用起来,效果好,而且常灸关元穴,还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有助于阳气的潜藏。

关元穴是有名的长寿穴位,特别是人过中年,疲惫不堪,气血不足,人的状态大不如前,尤其适合常灸关元穴。气足,人的性格都会变化,原来疲惫、慵懒的状态,会变成勤快、积极。

还在青春期的青年,或者儿童,可以用中脘穴或身柱穴作为这段时间的保健艾灸穴位。

第三点是要做好保暖,特别是早晚出门,或者运动出汗后,尤其要做好保暖。

当年老师要求我们,经常练拳,袜子必须包住三阴交,出门必须穿鞋,不许穿拖鞋。这习惯我保持至今,自觉受益,也常分享给有缘人。

而汗出后吹冷风,或者进入空调房,常常会得急性外感病,或者急性胃肠病,正气不足而受寒尚浅的人,还容易形成外感后遗症——反复不愈的鼻炎、肩周炎、关节炎等,很多都是这时不注意落下的病根。

别怕丢人,别怕形象不佳,该穿多少就穿多少。

结合近期在自得灸馆看诊的案例,立秋时节,容易受暑热或新凉的影响,节气艾灸建议如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