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酒与歌——浅谈酒文化对唐诗的影响

 12345csdms 2022-08-07 发布于湖南

千年前苏轼在流传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一樽还酹江月”来抒发、寄托其人生喟叹,时隔千年,东坡居士的抒怀仍然为世人所传唱,他所表达的意蕴全部都寄托在这杯美酒中,随大江东去,千古悠悠而不绝。在这里,酒所包含的意蕴远远不止是一杯酒这么简单,它包含着苏轼的豪情壮志、人生破灭感等等含义,流露出一种“世事看透”的超然。早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酒既和旨,饮酒孔偕”这样酒乐场面的描写(《诗经·小雅·宾之初筵》)[1]。当时对饮酒场面的描写远没有后世这么丰富的寄托和意蕴,随着诗酒文化的不断发展,它就不再只仅仅作为一种客观事物而存在在文学作品中了,它被赋予了诸如对人生的慨叹等意义。魏武帝曹操就曾在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2],在这里就已经开始用酒意象来寄托壮志抒发情怀了。再往后,人失意也好得意也罢,寓情于酒成了一种文学习惯。笔者认为,到了唐代,随着酒文化和诗歌的繁荣,这种意象的内涵达到了顶峰。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唐诗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唐代诗坛流派繁多,但不论哪个流派都对酒意象宠爱有加。而涉及唐代诗歌的发展和变化更是诸多学者乐于研究的课题。分析唐代诗酒文化的一些论述有刘芸的《浅谈酒与唐诗》、唐建强的《论唐诗中的借酒抒情》,这些文章在酒与唐诗的情感寄托方面多有涉及。张文宾的《唐诗如酒,宋词似茶》则独到的分析了诗酒关系。陈习刚的《唐诗与葡萄、葡萄酒》则研究了酒文化的发展对唐诗的影响。

本文将继续从酒这个意象去研究唐代诗歌,着重对酒意象对唐诗的影响这个这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由此引出唐代生活习俗、文人心态、社会变革等方面的研究。本文意图将诗酒文化、诗酒关系、酒的意象做一次浅谈。

第一章 酒文化的发展及其流变

当我们准备探究这些问题之前,我认为有必要先讲清楚“酒文化”这个概念。所谓“酒文化”就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3]即酒的物质精神内涵。

中国是酒的故乡,酒和酒文化在这个国度一直有着重要地位。关于酒的起源有:上天造酒说、猿猴造酒说、仪狄造酒说、杜康造酒说、尧帝造酒说、四特造酒说[4]这几种说法。虽然尚无定论,但无疑早在传说时代中国人就已经能够制造酒这种饮料了。

在原始社会,我国酿酒已很盛行,远古时期的酒,是未经过滤的酒醪,呈糊状和半流质,对于这种酒,不适于饮用,而是食用,故食用的酒具一般是食具,如碗,钵等大口器皿。[4]

到了夏朝,夏人善饮酒,夏朝的专门用来饮酒的青铜器“爵”,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青铜器,由此可以展示出夏人好饮酒的习性。[4]随着专用器皿的出现,此时酒文化已经开始初步形成。

商代酿酒业十分发达,商代酿酒业十分发达,青铜器制作技术提高,中国的酒器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作酒有了成套的经验,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这种专门以制作酒具为生的氏族。当时的酒精饮料有酒、醴和鬯,饮酒风气很盛,特别是贵族饮酒极为盛行,酒的广泛饮用引起商统治者的高度重视,纣王造酒池可行船,整日里美酒伴美色,商代留下了“酒色文化”。[4]

周朝吸取了商亡的教训。周代大力倡导“酒礼”与“酒德”,把酒的主要用途限制在祭祀上,于是出现了“酒祭文化”。周代酒礼成为最严格的礼节,周代乡饮习俗,以乡大夫为主人,处士贤者为宾。饮酒,尤以年长者为优厚,“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其尊老敬老的民风在以酒为主体的民俗活动中有生动显现。这即是周代的“酒仪文化”。[4]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出现,生产力大大提高,谷物出现了更多的富余,这就为酒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故而酒文化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论语》、《诗经》、《礼记》中都有大量的酒类、饮酒礼仪的记载。

秦汉时期随着国家的高度统一,经济的繁荣,酿酒业开始兴旺起来。秦汉年间出现“酒政文化”,统治者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屡次禁酒,提倡戒酒,以减少五谷的消耗,最终屡禁不止。汉代时期对酒的认识进一步加宽,酒的用途广为扩大,东汉名医张仲景用酒疗病,水平相当高。调和人伦、献谀神灵和祭祀祖先是汉代基本酒文化功能,以乐为本是汉人酒文化的精神内核。秦汉以后,酒文化中“礼”的色彩也愈来愈浓,酒礼严格。而东汉末年,酒文化从以乐为本向以悲为怀的转变。两汉时期,饮酒逐渐与各种节日联系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酒日,酒曲的种类也更多了。汉代之酒道,饮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酒樽入在席地中间,里面放着挹酒的勺,饮酒器具也置于地上,故形体较矮胖。[4]此时,葡萄酒也从西域传入我国。

三国时期,随着酿酒技术、原料、品种的大进步,我国酒文化发展迅速。酒风极盛,陶元珍先生曾如此评价:“三国时饮酒之风颇盛,南荆有三雅之爵,河朔有避暑之饮”(《三国食货志》)。[4]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酒拥有了合法地位,允许民间自由酿酒,私人自酿自饮的现象相当普遍,酒业市场十分兴盛,并出现了酒税,酒税成为国家的财源之一,因此就有了“酒财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士饮酒风气极盛,借助于酒,人们抒发着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的忧思、对历史的慨叹,从而使酒的文化内涵也随之扩展了。[4]这一时期,酒文化进步甚大,甚至出现了“曲水流觞”这样的佳话。为隋唐时期酒文化的繁盛以及诗歌中酒意象的成熟奠定了坚实基础。

到了唐代酒文化和诗歌文化相辅相成,形成了独特而辉煌的“酒章文化”,酒与诗词、酒与音乐、酒与书法、酒与美术、酒与绘画等,相融相兴,沸沸扬扬。唐代是中国酒文化的高度发达时期,唐代酒文化底蕴深厚,多姿多彩,辉煌璀璨。“酒催诗兴”是唐朝文化最凝炼最高度的体现,酒催发了诗人的诗兴,从而内化在其诗作里,酒也就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酒文化在唐诗中酝酿充分,品醇味久。[4]在日常生活中,唐朝酒肆日益增多,酒令风行,酒文化不分阶层的真正融入了大多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第二章 酒意象及其对唐诗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唐代是一个及其重要的朝代。文学史上,隋唐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时期,唐诗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昔年鲁迅先生就讲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繁荣发展的酒文化为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个豪放、敢于创新的时代,酒意象得到了更多的意蕴,也在不断地创作挖掘中完成了其成熟的转变。酒意象的发展和成熟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学题材的发展,成为了文坛繁荣的一个助力。

2.1 酒意象的特征

在我看来酒意象具有它的独特性,它是一种独特的文本信息,酒与人类的生活太密切相关了,它可以承载几乎所有的人类情感。以酒作为诗歌的意象,可以使人在醉与醒的徘徊中超脱生死之界、悠游仙人之间,可以让人豪放不羁的寄托人内心深处复杂深沉而真挚的情感,可以让人吐露平时不敢言之言,行不敢行之事。酒意象的独特性使得诗歌抒怀有了更多的选择。唐朝是酒意象发展至成熟的黄金期,也是诗歌空前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有着大量的酒意象作品,也有着鲜明的特色:

2.1.1 批判性

批判性是酒意象的一个基本特性。酒作为一个能让人沉醉迷情、忘乎所以的事物,历史上有非常多因为饮酒误事而倾家倾国的故事,诸如商纣王“酒池肉林”的典故实在不少,酒文化里本身就有商代形成的“酒色文化”,所以酒意象本身就有着荒淫奢侈的指代。诗人们借此来进行对社会骄奢之风、腐朽之事进行批判,因此批判性成为了酒意象的一个基本特性。如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同情百姓的疾苦,用酒与肉的意象来突出并控诉权贵的奢侈:

"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5]"

酒、肉作为一种富贵人家富足生活的象征,在与路旁冻死骨的鲜明对比中显得如此的具有批判性。酒在这里更有一种生活腐化的象征意味,容易令人联想到历史上因纵酒贪杯而亡家亡国的典故,从而进一步表达出作者的忧思和痛心疾首,这是其他意象所不能及的。又如元稹的《将进酒》也体现了其辩证的批判性:

"将进酒,将进酒,酒中有毒鸩主父,言之主父伤主母。母为妾地父妾天,仰天俯地不忍言。佯为僵踣主父前,主父不知加妾鞭。旁人知妾为主说,主将泪洗鞭头血。推摧主母牵下堂,扶妾遣升堂上床。将进酒,酒中无毒令主寿,愿主回思归主母,遣妾如此事主父。妾为此事人偶知,自惭不密方自悲。主今颠倒安置妾,贪天僭地谁不为。[6]"

在这里,作者带着辩证的眼光直击酒的本质,即酒既能给人益气益寿,也有毒能害人。借用酒的意象来批判主父的毒打和宠爱都是僭越礼节、将人视为玩物的行为。再如杜甫的《醉时歌》: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7]"

作者与广文先生痛饮一番,借着酒后醉意将显贵们和广文先生做了一番比较:不学无术的权贵们身居高位,吃肉都吃腻了。可一身学问的广文先生却连饭都吃不饱。作者通过这番比较表达了他为广文先生鸣不平的心情以及对权贵的蔑视和对社会的批判。酒后讲的是醉话,也可以是真言,酒意象也由此成了诗人们来批判社会的保护伞。

2.1.2 虚构性

酒易令人醉,饮酒尤其是痛饮后人就进入半醉半醒的状态,在这样一个“醉眼看世界”的世界中,诗人有了更好的想象空间,可以在其中天马行空,虚构出很多人世间不存在的事物,并借酒意象作为载体来大胆抒发情怀,给予了诗歌内容上的虚构性。如杜甫在《饮中八仙歌》里说李白: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8]"

李白的诗歌天马行空、不拘一格,与他酷爱饮酒是有一定关联的,就连他自己都说: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9] 。"

他在《月下独酌》(其一)中说: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10]"

诗人在饮酒之后,竟将影子、明虚构成了具有鲜活生命的好友,并与他们把酒言欢,这是何其超凡的想象力,在酒的虚构性下,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素材的取舍,情节的安排,使得诗文有了高度的自由空间。诗人吕岩在《七言》中这样写道:

"晚醉九岩回首望,北邙山下骨皑皑。结交常与道情深,日日随他出又沈。[11]"

此处,“酒”的虚拟性使得醉酒的诗人能再九岩山上回首望到北邙山下阵亡将士们的皑皑白骨。 这些神奇的超凡脱俗的想象,不能不说是酒意象的虚拟性使其成为可能的。

2.1.3 写实性

酒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早已经成为了宴席、节庆所必不可少的一样物品。它本身就因有着写实性而存在在诸多诗歌中。唐诗中的酒意象更是因为唐代酒文化的繁荣而频繁多见,它成了整个唐代诗坛都喜爱的意象,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个流派中。如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就在《少年行》(其一)中写道: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12]"

这里讲的新丰酒产自新丰镇,新丰酒在唐代十分出名且珍贵,诗人借此来表现咸阳城里的游侠侠气冲天,不吝重金的风貌气概,这里的酒意象在诗中具有写实性。又如边塞诗人岑参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3]"

在中军帐中设宴送别践行,酒是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在酒意和乐器的催发下,将士们爱国的热情和对战友的真挚感情由内在向外迸发了出来,诗文在这里达到了欢乐的顶峰。再如《凉州词》(其一)中王翰讲: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4]"

诗人用边境的葡萄美酒,描绘了军旅中宴饮的场景。诗歌豪迈而写实。

2.2 酒意象的情感寄托

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人的生命尚且如此短暂而容易消逝,何况人生中那些短暂的哲思和情感体验呢?这种时空的不平衡使得文人们深感无法留住这些珍贵的东西所带来的缺憾,于是他们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当中,用文字记录流传,而用意象使人们能够在千年之后重新获取其中所蕴含的强烈情感,借此来打破时空的局限。

早在先秦作品《诗经》中人们已经开始使用意象来抒发情感了,到了屈原那里,香草美人的意象更是鲜明而强烈。汉乐府诗和东汉的《古诗十九首》中的意象就更加丰富了。及至唐代,国力空前强盛,文人自信而豁达,诗歌意象领域有了很大的开阔。酒意象中所蕴含的意蕴自然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充。

纵观唐代诗歌作品,酒意象的情感寄托主要有四类:家国之愁、思念之苦、鸿鹄之志、游宴之乐。

2.2.1 家国之愁

士人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希望辅佐君王治理天下、名垂千古,但往往现实不尽人意,理想破灭,所以家国之愁成了他们借酒消愁抒发胸怀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愁思在盛唐经过安史之乱的洗劫之后尤为明显。如直接表达忧家忧国的: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15]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杜甫《岁晏行》)[16]。

当然也有人从反面来写,婉讽那些只图安乐而不关心家国大事之人: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17]

“茂苑城如画,阊门瓦欲流。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侵夜鸾开镜,迎冬雉献裘。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李商隐《陈后宫》)[18]。

2.2.2 思念之苦

人生在世便也就避免不了离别,在离别中自然也就少不了践行送别的酒,离别之苦、思念之苦都得借酒来派遣,所以赠别诗中用酒意象来抒怀的也就多了。如杜甫的: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杜甫《赠卫八处士》)[19]。

虽是久别重逢,旋即又要分离,昔年好友大多零落,明日一别可能便世事两茫茫了,这怎能让人不痛心啊。如白居易思念元稹的: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20]。思念远行的朋友,其愁苦只能用酒醉来消解。再如李白写: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21]

2.2.3 鸿鹄之志

酒能壮俗人胆,更能让英雄豪杰借以抒发他们的鸿鹄之志,因此借酒抒发理想抱负、扬名立万的豪迈是唐诗中常见的题材之一。借着醉意,诗人们宣告着他们实现或者尚未实现的人生理想,展示出他们胸壑中的凌豪情壮志。如李白的: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22]。

上青天,览日月!这是何其的豪迈和抱负。还是李白:

“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梧桐杨柳拂金井,来醉扶风豪士家。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作人不倚将军势,饮酒岂顾尚书期。雕盘绮食会众客,吴歌赵舞香风吹。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李白《扶风豪士歌》)[23]。

在诗中诗人同样表达出希望像信陵君及其门客和张良那样做出一番报效国家成就功业的志向和豪迈。

2.2.4 游宴之乐

宴席游乐向来少不了美酒助兴,在宴席中又免不了要吟诗作对,所以诗人们便将宴席游乐的快乐通过酒意象寄托在诗文之中。如韦应物写: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24]

他将对诸位文士才华对喜悦和宴饮对欢乐都寄托在俯身饮下都酒中了。又如岑参描写一次边塞聚会: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25]

时隔千年我们仍能感受到作者当时开怀痛饮的快乐。

第三章 酒文化对唐朝诗歌影响深远的原因

是什么原因导致酒文化对唐朝诗歌有如此深远而普遍的呢?笔者认为在文学现象背后有着这五方面的原因:

3.1 社会巨变

任何一个朝代都免不了经过从弱变强再由盛转衰的这样一个过程。唐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三个世纪的分裂和战乱结束了,中国重新实现了大一统,并且成为了民族融合背景下“新汉族”统治的国家。高度统一为社会政治的稳定提供了的条件,从而能够更加快捷而有效的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最终也实现了国家文化的繁荣。一方面,新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和普及使得农业生产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农作物产量的提高使得酿酒业也得到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商业的发展,酒肆开始普遍出现在当时的城市中,如此一来酒文化成为了当时的流行文化之一,渗透到了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最终影响了唐代的诗歌发展。

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爆发,盛唐急剧转衰。中唐、晚唐,社会动乱,各地叛乱割据势力频繁征战,民不聊生。从盛唐步入中唐的诗人们,只能通过酒来消解心中的苦闷和忧愁,借此追忆不可重现的盛唐。因此,酒文化并未随盛唐的消失而消退,依然深刻影响着中唐晚唐的诗坛。

3.2 社会习俗

唐朝的统治家族是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形成并汉化的“新汉族”,他们在接受汉文化的同时也保留了很多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他们好骑射、好征战、崇拜力量,他们对饮酒的热爱比起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唐朝从上至下都好酒风,这对于酒文化在全社会的推广起了不小助力。

另外,历朝历代所早已形成的酒文化已经有了社会基础的底蕴,早进入了汉民族的文化里。

3.3 文人心态

唐朝磅礴的气势和开放的胸襟让文人们有着更高度的自信和豪迈的气概,大概只有酒与歌能够衬托的了这些文人们的胸怀。门阀制度随着科举制度的逐渐完善而崩溃,文人们有了更多的参政、论国事的机会。并且在这个时代科举并非唯一的出路,只要有才华和抱负,都可能得到帝王的赏识。故而开放豁达的唐人,乐于接受酒文化。

到了唐朝中后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日益腐朽,选举权又重新掌握在权贵手中,相对于盛唐来说文人参政的出路越来越窄。文人们开始大有魏晋南北朝时期郁郁不得志的慨叹,通过酒来消愁作乐使得酒文化进一步影响着诗坛。

3.4 诗酒文化自身的发展

从诗经里几乎没有指代的酒意象,再到魏晋时期开始赋予指代,诗酒文化是在自觉或者不自觉中发展丰富的。到了唐代,诗酒文化完成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这是一个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阶段,酒文化与诗歌文化的结合到了完善的地步。

3.5 酒意象的现实意义

上文也提到了酒意象特殊的写实性,酒原本就是生活中最普遍的一个写作题材,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客观事物。酒意象具有这样的性质意味着酒文化不可能会被诗歌文化隔离出去,否则这样的诗歌文化就是残缺不齐的。

第四章 结论

酒文化起源于夏商时期,在历史的流变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中华文化中有深厚的底蕴,并对诗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酒文化到了唐代更加繁荣发展,酒意象的意蕴也臻于完善并在独有的情感寄托上对唐朝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

参考文献

[1]朱 熹,诗经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10-111

[2]余冠英 选注,三曹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二版):7-8

[3]陈于后. 四川酒文化研究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2(6):10-25.

[4]百度百科.“中国酒文化”词条[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9%85%92%E6%96%87%E5%8C%96/85580

[5]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53-59

[6]百度百科.“将进酒”词条[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0%86%E8%BF%9B%E9%85%92/3261523#viewPageContent

[7]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10

[8]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11

[9]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91

[10]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24

[11]百度汉语.“七言”词条[EB]/[OL].https://hanyu.baidu.com/shici/detail?pid=cc35e291f57411e58bbdc8e0eb15ce01&from=kg0

[12]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9

[13]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67

[14]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66

[15]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59

[16]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41

[17]李志敏.《唐诗名篇鉴赏 超值珍藏版》.北京市:京华出版社,2011.05:314-315

[18]顾之京.李商隐诗歌精选: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31-32

[19]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10

[20]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23-124

[2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08

[22]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13

[23]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91

[24]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37-38

[25]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6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