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秋,“三防四养”需牢记!不然伤心伤脾又伤肺

 遇事明言 2022-08-07 发布于甘肃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立秋习俗

● 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在湖南、江西、安徽等地,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

村民们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

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

●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

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

俗话说“秋后一伏,汗死老牛”,虽然“立秋”已至,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天气依然很热,立秋之后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

而在“秋老虎”开始发威的时候,面对晚夏湿热的伏天尾巴,
面对立秋暑湿邪气的入侵,我们该如何保证身体健康呢?

立秋四养

养/
精神调养

立秋是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

因此,此时养生
以“收养”为原则,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

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
主动予以排解,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养/
起居调养

立秋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

因而
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养/
饮食调养
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

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养/
运动调养
立秋后,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

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
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

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
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立秋三防

防暑

立秋时节,暑热未尽,气温不会很快下降,很可能有短时间的气温升高。

“秋老虎”随时虎视眈眈,天气也逐渐由潮热转向干热。

因此,立秋后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懈怠,应当心“秋老虎”,小心中暑

为预防中暑,提醒大家最好要
保证充足睡眠,注意补充水分,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以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热伤风”。

防燥

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大便干结、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征”

如果出现明显的咽部不适,应该注意
多喝温热水,多吃些滋阴润喉之品,如百合、银耳、黑木耳、梨等,平时用嗓较多的人更要保护好嗓子,尽量减少说话

另外,秋天容易上火,建议容易上火的人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嗓子影响健康。

老年人对秋天气候的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重视预防。秋季防燥,要以养阴清燥、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

防感冒

立秋后,昼夜温差变大,早晚温差过大容易频发感冒

提醒大家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

初秋的夜晚,很多人习惯不盖被子,太过贪凉会导致腹泻、头重等。

因此,初秋之际,
千万注意不要贪凉,注重饮食卫生,情绪稳定。

来源:综合CCTV生活圈、央广网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