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立秋,但炎夏的余热未消,处暑节气也将接踵而来,天气逐渐转向干热,尤其午间很闷热。此时易倦怠、乏力,清热解暑要继续,但相对炎夏有所变化。廖老师就再说说,立秋养生的七个原则。 第一、立秋要防秋燥。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特别是秋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功能,很适宜有内热,肺热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结的人食用。 第二、立秋要养肺。立秋后,阳气转衰,阴气日上,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根据顺应四时的养生原则,秋冬养阴。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 第三、立秋要祛暑降温。①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一般来说,此类饮食能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②寒凉饮食要减少。特别是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弱,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③饮食营养要加强。 第四、立秋后少吃秋瓜。不论西瓜、香瓜或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阳气。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 第五、立秋要预防感冒。廖老师提醒,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有些朋友习惯于在家赤膊睡觉,再加上空调温度设定太低,夜晚睡眠时寒气侵体,体质下降,诱发感冒、肩颈疼痛等疾病。 第六、立秋起居要调养。立秋应“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易受凉感冒。 第七、立秋运动要适量。在这个时节应该避免运动量过大、活动过于剧烈。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悠着点。相同的环境,相同的运动强度,中老年人的承受能力要低于年轻人。受伤、受损、心脑血管意外等发生的可能性要远大于年轻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