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泳:敦煌曲《十二时》变体遗存二例

 古代小说网 2022-08-08 发布于江苏


敦煌卷子中名为《十二时》的俚曲,约有三十余种,是已知敦煌曲中最多的。其特征是用中国传统地支记时法,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一段,合计十二段歌辞。借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所见“十二时”名目,即“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以此系于地支之上,首句多为三字,曰“夜半子”“鸡鸣丑”……以此顺序排列。

《敦煌歌辞总编》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关德栋、魏建功和周一良等人,就在《大公报·文史周刊》上讨论过《十二时》的来源及在后世的遗存,当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至少在南宋时,这种歌辞还存在(见关德栋《曲艺论集》第一六九页,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中的看法是这种“十二时”的体式,在中国民间是失传了。敦煌俚曲中《五更转》在后世影响很大,一般民间文艺中均可见到它的应用,不仅有歌辞,还有曲调。

山西介休宝卷中,几乎可说每卷必见“五更调”,而“十二时”却不见踪影。任二北《敦煌曲初探》中认为“十二时”是曲牌,他说“十二时虽无传谱,却有定名,必有定腔,其为曲调,自无可疑。”(见该书第四七三页,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一九五四年)。因后世未见“十二时”曲谱,所以它究竟是“辞体”还是“曲调”,学界意见不一。

“十二时”与“五更转”在敦煌卷子中地位相当,但何以“五更转”曲谱常见,而“十二时”曲谱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车锡伦《中国宝卷研究》列出明清宝卷中常见曲调二百余种,但未见一首“十二时”曲,可能“十二时”当时即无曲谱,就是一种歌辞体式。

《清代宝卷钞本经眼录》,谢泳著,台湾秀威资讯科技股份公司2021年3月版。

郑阿财判断,今日民间流传的讲唱文学中,也有明显受“十二时”影响的作品存在。他举出的例子是广东龙舟歌里的“十二时辰”(见《敦煌佛教文献与文学研究》第二七一页,上海古籍出版社,二零零一年),这个判断符合民间文艺流传的事实。

“十二时”来源于中国早期地支记时法,此习惯唐时已是普通民众记忆常识,深入人心。顺序排列是记忆习用方法。民间俚曲为便于记忆,最习惯顺序排列,如“四季歌”“五更转”“十棒鼓”“十二月时令”等等,这已是民间歌谣的共同特征。“十二时”应是为便于记忆形成的稳定体式。

据周绍良编《唐代墓志汇编》可知,唐墓志篆盖常见“十二时神”画像,如《大唐故处士陪戎副尉雷君墓志铭》等,“十二时”在当时已是一种带有压胜、避邪、祈福等含义的习俗,俚曲借用是很自然的事。虽未见曲谱,但“十二时”在后世歌谣中还有许多遗存,如云南民歌中即有这种形式。

《唐代墓志汇编》

另外,明清道教宣传中,也常用“十二时”体式,如《十二时上香歌》等,我留意山西介休宝卷时,曾见过几种此类歌谣的清代抄本,虽由原“十二时”散句变为七言齐句,但“十二时”特征完整,虽是一种变体,但由“十二时”体转化而来,如下面这两首:

作者收藏的歌谣钞本


十二时

子时烧香点明灯,手拿心香拜观音,

观音坐在莲台上,十二时辰度众生。

丑时烧香鸡又鸣,念佛之人要诚心,

句句不离弥陀佛,灵山佛祖放光明。

寅时烧香拜佛尊,佛尊西天大圣人,

佛前五百阿罗汉,殿后三十谒谛神。

卯时烧香拜明君,一朝天子一朝臣,

文武字员齐来贺,都是龙华会上人。

辰时烧香日出东,千拜万拜拜世尊,

一心只想朝佛祖,发心烧香莫散心。

巳时烧香日正红,拜香人子必心诚,

莫听闲言他人语,一心拜到宝殿中。

午时烧香日当头,想起烧香有情由,

父母情我千般苦,不报亲恩为下流。

未时烧香日正斜,威灵显应有神通,

保佑父母年年在,寿比南山福满门。

申时烧香日离天,念佛之人要虔心,

千拜万拜弥陀佛,拜到佛祖宝殿中。

酉时烧香灯正明,志心皈命拜世尊,

孝心感动天和地,何愁神圣不威灵。

戌时烧香拜药王,药王老爷坐中堂,

宝香插在金炉内,保佑父母寿年长。

亥时烧香拜观音,观音大士救凡民,

保佑父母千年寿,寿如彭祖八百春。

十二时拜众神灵,满堂神圣听原因,

不为自己生死事,只为父母病在身,

心中思想无其奈,发心朝拜有神灵,

自许之后母安泰,我今不昧众神恩,

山遥路远来朝拜,朝拜神圣保母亲,

宝香一炷插炉内,金炉内面把香焚,

自从今日烧香后,保佑父母寿长春。


十二时

时烧香点明灯,手棒信香朝观音,

观音坐在南海岸,十二大愿度重生。

丑时烧香鸡又鸣,念经之人要诚心,

句句不离弥陀佛,灵山会上放光明。

寅时烧香拜世尊,佛是西天大圣人,

坐前五百阿罗汉,坐后三千揭谛神。

卯时烧香拜明君,一朝天子一朝臣,

文武百官齐拜贺,都是青龙会上人。

辰时烧香切莫停,士农工商各自忙,

劝君早把弥字念,一切人生万劫难。

巳时烧香乱忙忙,一生劳苦甚恓惶,

哭家真有千条路,莫得条来难上难。

午时烧香日君中,玉皇宝殿陵雪宫,

诸天神圣分在右,香烟袅袅透九重。

未时烧香日转东,同堂拜佛渐渐空,

劝君早把弥陀念,赞上菩提更雍容。

申时烧香日落西,儿女债完早饭依,

光阴易过催人老,要到无常不多时。

酉时烧香暮日天,拜佛之人心要善,

行居坐卧时常念,求西忏悔罪免愆。

戌时烧香时佛堂,世间多少少年郎,

念佛之人超三界,作恶之人见阎王。

亥时烧香莫贪眠,一世奔波不得闲,

王娘卖发来安葬,罗裙变土砌坟堂。

未时念佛去进香,长安行孝不非常,

天旱三载家贫苦,将子杀来奉爹娘。

申时念佛去进香,孟红割股救姑娘,

此女一生行大孝,至今天下把名扬。

酉时念佛去进香,董永卖身葬爹娘,

孝心感动天和地,天降仙女结成双。

戌时念佛去进香,安安送米苦难常,

七岁孩童知行孝,荣华富贵状元郎。

亥时念佛去进香,黄氏女子念金刚,

诚心念上数十篇,阎君殿上放毫光。

作者收藏的歌谣钞本

两首“十二时上香歌”同出一源,虽个别字句有变化,但肯定是互相传抄的结果。

下面这首《十二时歌》是湖北民歌,虽将原“十二时”以“夜半子”三字句开头形式改变,但其它句式大体一致,似更接近原始“十二时”,它不完全拘泥原“十二时”多从“子”时开始习惯,而是结合叙述实际内容,即词句表达的内容与时辰要切适。

自由选择时辰开始,叙述到“亥”时结束,再循环到“子时”顺序下去,保留“十二时”体式,这种灵活应用应是便于记忆的思维方式。

《曲艺论集》


十二时歌

辰时姐绣花,想起那冤家,冤家那方去,那方落人家,心中肉一麻。想起我情人,一去到如今,想要请人带封信,又怕人谈论。

巳时姐作鞋,想起冤家来,抽段花绒线,折断红绣鞋,这才真奇怪。又怕生了心,又怕反了心,又怕情哥哥在害病,不知死和生。

午时到姐家,姐儿在绣花,放下花不绣,洗手去烧茶,情哥哥你来大。喜鹊登门叫,姐儿微微笑,今日亲人到,情哥你来了。

未时陪郎坐,问郎饿不饿,郎说真饿了,姐说去烧火,弄饭待情哥。情姐听我说,不消烧得火,你我不是讲,吃喝玩耍要斟酌。

申时郎吃饭,干鱼淹鸭蛋,郎说多谢姐,姐说吃光饭,这回空待慢。叫声小心肝,便饭吃一碗,你待奴家转个湾,等后再来办。

酉时去交情,胭脂共水粉,象牙梳一把,一包绣花针,相送我情人。叫声小心肝,银钱多干难,抛撒银钱被人谈,不在这一番。

戌时点明灯,整酒傍情人,情哥哥上席坐,梅香把酒斟,杯杯要吃清。酒斟二三杯,举手把壶推,酒吃人情肉吃味,酒醉下流鬼。

亥时进绣房,二人坐牙床,一对鸳鸯枕,枕上叙家常,叙到大天亮。二人进绣房,坐在象牙床,好事鸳鸯配凤凰,净瓶配敬香。

子时好玩耍,情哥睡着大,这么大瞌睡,何必不来大,推醒小冤家。叫声小冤家,说的哪里话,将来与姐贪玩耍,酒醉瞌睡大。

丑时郎要去,扯住郎的衣,莫听山中鸟鹊,要听奴的鸡,天亮奴送你。叫声小心肝,细话未说完,你今回去奴身转,何日又来玩。

寅时天又明,报衣送情人,叫声亲哥哥,你今慢慢行,两眼泪淋淋。送出大门外,扯住郎腰带,我问情哥哥,几时来,等奴好安排。

卯时郎去了,转身就不好,短命死冤家,魂魄带去了,叫奴魂开交。情姐进绣房,两眼泪汪汪,你今为家奴进房,每日悬了望。

作者收藏的歌谣钞本

宗教宣传中用“十二时”,民间情歌中也用“十二时”,可见这种体式适用广泛。

宗教宣传的目的是广收信众,所以最能选择适合达其目的表现方式,歌谣中“十二时”变体遗存现象,说明人类思维中对记忆方式的选择有共同性,形式决定内容的实际效果,无论是严肃的宗教宣传还是轻松的民间情歌,选择宜于实现目的最佳形式,其思维方式是同一的,便于记忆和重复,常常是他们的首选,“十二时”和其它具有顺序排列功能的体式,较容易满足这个需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