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设计】统编教材八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1-3

 尺涵 2022-08-08 发布于江苏

认识刘畅

   刘畅,现任临沂21中语文教师,山东临沂“语文主题学习有效实施研究”课题组成员,第四届“语文主题学习”课堂大赛特等奖获得者。临沂市优质课第一名,国家一级普通话测试员,“课改之星”讲课比赛第一名,师德演讲比赛一等奖。荣获临沂市“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等称号。“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优秀教师,多次作为优秀教师前往河南、内蒙、贵州、重庆等地出示观摩课,进行备课指导,受到实验区老师一致好评。

第1课时   百尺长虹横水间——赏桥之美

课    型】教读引领课

学习内容

教材:《中国石拱桥》

丛书:《卢沟桥》

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关键语句,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的方法。

2.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增进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

    1.把握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学习过程】

检查预习:

1.朗读课文,注意加点的生字

弧形(hú)      拱桥(gǒng)    洨河(xiáo)      陡坡(dǒu)  

和谐(xié)    饮涧(jiàn)     桥墩(dūn)       郦道元(lì)  

张鷟(zhuó)   匀称(chèn)    惟妙惟肖(xiào)

2.理解下面的词语

巧妙绝伦:形容非常灵巧,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相比的。

就地取材:就在原地选用需要的材料。

推崇:十分重视,并给以很高的评价。崇,尊重。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雕刻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3.作者链接

茅以升(1896-1989),原名以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主持建造了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介绍导入:

(欣赏各色各样的桥的图片)

桥是大地上最真实、最亲切的形象,它总是那样的平凡又像是没人关心似的,从溪流的这一边跨搭到那一边,经受千人踩踏,暴洪冲刷,坚贞的挺立是它不变的形象。“百尺长虹横水间”文人骚客笔下的桥总是各具情态,今天我们就走进文章,欣赏桥的美。

活动一:抓住关键句,找特色之美

1.速读《中国石拱桥》和《卢沟桥》,勾画文中关键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桥的特点。

2.组内交流,完成下列表格。

文章

桥的名称

特点

《中国石拱桥》

旅人桥

赵州桥

卢沟桥

江东桥

长虹大桥

双曲拱桥

《卢沟桥》

卢沟桥

3.阅读《中国石拱桥》思考:

(1)讨论: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

明确:赵州桥和卢沟桥历史悠久,气魄宏伟、驰名中外,有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的特征方法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认识得更具体、更明确、更深刻。

(2)讨论:既然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作者为什么不选一个而要选两个呢?

明确:赵州桥和卢沟桥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前者是“独拱”石桥,后者是“联拱”石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者选择两例可以起到互相对照、互相补充的作用,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彩多姿的特点。

活动二:品文中词句,探语言之美

1.说明文语言要求具有准确严谨性的特点,速读《中国石拱桥》要求学生列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性的词句。(教师提示:比如数字和概数的词句。)

2.教师出示有修饰语和关联词语的句子,让学生分析体会并交流。

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交流点拨)为了准确地说明情况,没有绝对地说是“最早”出现。这样表达,程度较轻,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精确、严密。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交流点拨) “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表示根据现有材料推测,这样说防止了绝对化,语言严密。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交流点拨)“几乎”只是强调石拱桥的分布范围很广,但并不排除存在没有石拱桥的地方。

(4)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交流点拨)“左右”是估计的时间,并不确定。

(5)(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交流点拨)“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经过限定的结论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活动三:读相关文章,悟表达之美

1.读王少更的文章《卢沟桥》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严谨性的词句。

2.读课后100页陈寿儒的《夜宿卢沟观晓月》,思考:同样是介绍卢沟桥,说明文和记叙文的不同之处。

课下拓展延伸

自读茅以升的《名桥谈往》试着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名桥”,搜集资料,写成300字左右说明文。要求:突出主要特征,使用至少2种说明方法。

第2课时   咫尺之内造乾坤——赏园林之美

课    型】教读引领课

学习内容

教材:《苏州园林》

丛书:《故宫博物院》

学习目标

1.了解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学习文章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3.体会园林之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1.了解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学习文章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学习过程】

检查预习:

1.朗读课文,注意红色的字

鉴赏(jiàn) 轩榭(xuān xiè)        池沼(zhǎo)对称(chèn)

丘壑 (hè )重峦叠嶂(luánzhàng)模(mú)样相间(jiàn)

嶙峋(lín xún)斟酌(zhēn zhuó)镂空(lòu)庸俗(yōng)

2.理解下面的词语

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峦:连着的山。

俯仰生姿:有高有矮,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
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3.作者链接

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焕之》。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激情导入:

园林在人类历史中出现的很早,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园林体系。他们的风格各异,既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的苏州园林,也有宏伟雄壮的故宫博物院。    他们有的犹如江南婉约女子,有的像是屹立天地壮汉,各具风情,引人入胜,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一南一北两所园林,感受他们的魅力。

活动一:感知特征,了解说明顺序

速读两篇文章,思考:

1.苏州园林和故宫博物院都有何特征?

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园林的特征的?

3.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介绍园林的?这样介绍的好处是什么?

教师提示: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教师明确:《苏州园林》是按照逻辑顺序组织文章的。《故宫博物院》是按照空间顺序组织文章的。

活动二:交流互动,寻找说明方法

1.回顾主要说明方法及说明方法的作用。

2.读《苏州园林》,思考文章在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要求:学生圈点勾画,独立分析。小组内交流看法。)

参考句式:

文中第____段的___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突出了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活动三:品味语句,感受建筑之美

阅读《故宫博物院》,学习文章中的说明方法,感受其中作者对祖国历史建筑文化的感情,并选择一种或者几种说明方法说明一个建筑物,最后跟同学交流一下吧。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请同学课后用本课学习的速读感知法和品读批注法,独立阅读《《巍巍中山陵》《曲阜孔庙》,找出两文中运用说明方法精彩描写的语句。

    组内交流后全班展示。阅读体会交流总结。

【评价标准】

1.能迅速浏览文章,把握文章大意,语言表述清晰明确。

2.能结合文章的具体语句品赏语言意蕴。用所学方法读文章时要能结合学习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和讨论,形成自己的认识。

第3课时  赏建筑之美,叹人工之妙

课    型】组文阅读课

学习内容

丛书:《春游颐和园》《西亚古典园林》《潭柘寺 戒坛寺》《燕园石寻》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初步学会分析文艺性说明文,体会比喻、对偶、排比、引用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3.了解人文建筑悠久历史和优美的自然风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课堂导入

优秀的作家往往拥有一支生花妙笔,即使是讲究科学严谨性的说明文,作家们依旧能赋予他们生机,写得富有情趣,引人入胜。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学习活动一:理清文章脉络,感知建筑之美

1.自读文章,思考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这些名胜古迹。

2.小组合作,给这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建筑加上一个副标题。例如:晋祠——悠久的历史文物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的古建筑。提示: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主要特征。

学习活动二:寻找写作方法,说明锦上添花

1.快速浏览文本,准确圈点勾画出文章富有趣味性的句子。

从这些词句中选择你喜欢的,反复细读品味语言,并进行赏析批注。

2.小组内部交流,分享自己所得。

3.全班交流展示。

可以用这样的句式回答:“我喜欢(哪篇文章)中的词语/句子是,因为”。

教师通过学生分享的语句,引导学生发现体会比喻、对偶、排比、引用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对于文艺性说明文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课堂结语:

  今天,我们欣赏了古代优秀建筑的悠久历史和优美的自然风景,你不能不为古人的匠心独具而赞叹。只有单纯的山水花木、亭台楼阁实在活力不大,而一切诗情画意寄情托性,还须观赏者审美心理的再创造。充分调动一切自然的、人工的条件,创造丰富的、流动的步移景异的画面,既有理性的分析,又有浪漫的想象,情景交融才是建筑之美的真正所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