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今庸,胆府理论的临床意义。“胆实善怒”、“胆虚善恐”、“胆寒不眠”、“胆热多睡”、“胆寒骨、齿疼痛”、“胆郁善欠”

 北京润雨 2022-08-08 发布于辽宁

李今庸,胆府理论的临床意义
胆,原作“瞻”,《说文·肉部》说:“膽,连肝之府,从肉詹声。”胆府居于肝之短叶间,其形如悬瓠,有经脉起于目外眦、绕耳前后、行身之侧而与肝相连,构成肝胆的藏府表里关系,同主疏泄而筋为其应,咽为其使,而成为“化水谷而行津液”(《灵枢·本藏》)的“六府”之一。
《灵枢·本输》说:“胆者,中精之府。”胆内“盛精汁三合”,因其精汁藏于胆府之内,又叫“胆汁”,其味至苦,此“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素问·五藏别论》),从而使胆有别于“传化物而不藏”的其他五府,所以又被称为“奇恒之府”。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精为有形之本,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促进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之为用大矣哉!
物至精粹必有神。精气充而神自生。五藏是“藏精气而不泻”的,内舍神、魂、魄、意、志等五神,故称为“五神藏”。六府之中,惟胆存精汁,藏而不泻,亦主“神志”,为“中正之官”而出“决断”,胆气顺,则五藏六府之气皆顺,胆气逆,则五藏六府之气皆逆,故《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凡藏,皆取决于胆也。”
胆为肝之合,属木而为少阳,生于水而胎有火,其气后通于肾而主骨髓,前通于心而司神志,所以《灵枢·经脉》谓胆“主骨所生病”,而《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把髓脑附于胆府之后,《医学入门·藏府总论》注引《五藏穿凿论》谓“心与胆相通”而强调“胆病战栗颠狂,宜补心为主”。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临床上胆府有病,除可表现出口苦、呕吐、目眩、咽干、耳聋、胁痛等经、气为病之证外,还常出现神魂不安和情志失常,如失眠、多睡、善恐、易怒、惊悸、太息以及善欠等,所以《华氏中藏经·论胆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说:“胆热则多睡,胆冷则无眠。”《素问·宣明五气》说:“胆为怒。”《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说:“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
中医学里的这个“胆府理论”,长期指导着中医学的医疗实践,证明它是符合临床实际的。

一、胆实善怒
某男,20岁,农民,湖北人。数年前曾发演狂一次,1968年1月其病复发,失眠,多梦,狂走安行,善怒,甚则持刀杀人,哭笑无常,时发呆痴,头昏,耳鸣,两鬓有掣动感,心下悸动。两手振颤,四肢发冷,身体淅然畏寒,面部发烧,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唇红,舌淡,苔白,脉弦细数。至12月来武汉就医,治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4剂而狂止证退,又以温胆汤加龙骨、牡蛎、炒枣仁、石菖蒲、龟甲等数剂而病愈,至今未复发。

二、胆怯善恐
某女,40岁,职工,住重庆市。原有胃下垂之病。1976年4月24日突然发病,头顶昏闷而掣痛且目痛欲脱、失眠、易惊、心慌、心悸、惕惕善恐、性急躁而易悲哭、善太息、小便黄、月经量少而色黑、苔薄、脉弦而重按少力。曾在重庆某医院住院治疗1个月而无效,至1977年6月18日在武汉就医,治以温胆汤加党参、石菖蒲为主,其他则据证候变化以炒枣仁、龙齿、当归、白术、胆南星、远志、合欢皮、夜交藤、白芍、朱砂、防风等药加减出入,服40余剂而病基本告愈回重庆。

三、胆寒不眠
《备急千金要方·胆府·胆虚实》说:“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张氏医通·不得卧附多卧》载张石顽曰:“一少年因恐虑两月不卧,服安神补心药无算,余
用温胆汤倍半夏(加)柴胡一剂,顿卧两昼夜,竟尔霍然。”临床上,每用温胆汤加炒枣仁治疗失眠证而收到较好效果。

四、胆热多睡
《太平圣惠方·治胆热多睡诸方》载:“治胆热,神思不爽,昏闷如睡(醉),多睡少起,宜服茯神散方……”《张氏医通·不得卧附多卧》说:“胆实多卧,热也,酸枣仁一两,生为末,茶清调服。”


五、胆寒骨节疼痛

《备急千金要方·胆府·髓虚实》载有“治髓虚,脑痛不安,胆府中寒,羌活补髓丸方……”

六、胆寒齿痛
某女,约45岁,住武汉市。1975年4月发病,右侧牙齿上连头角下及右颈剧痛不可忍,身体淅然畏寒,面黄而无华,苔白,脉弦,以针刺止痛1天而复发,服二乌豆腐方无效,用温胆汤加白术服之痛减而右半身微麻如虫行,遂于原方再加党参、防风服之痛止而病愈。

七、胆郁善欠
某女,50岁,湖北省人。1951年春,大病后形容消瘦,频频呵欠,苔薄而前部偏左后方有一蚕豆大斜方形正红色苔,脉弦细数。乃邪热内蕴,胆气被遏,甲木郁陷于阴分,少阳生气欲升而不能,治以小柴胡汤加黄连,1剂而病已。



从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医学的“胆府理论”是我国古代长期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同中医学里的其他藏府一样,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
与现代医学解剖学上的实质藏器的胆囊是不一样的,不能用现代医学里的胆汁注人肠中,帮助消化的理论来解释和取代中医学里的胆主疏湛,帮助消化”,因为中医学里的胆府尚有“内存精汁,藏而不泻,气与心通,出决断,主骨所生病”的理论,所以临床上的“胆实善怒”、“胆虚善恐”、“胆寒不眠”、“胆热多睡”、“胆寒骨、齿疼痛”以及“胆郁善欠”等是有其理论基础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