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宫寺释迦塔造像:世人只知木塔好,不知塔内有珍宝

 南山禅 2022-08-08 发布于浙江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建于公元1056年(辽清宁二年,即北宋至和三年),是中国硕果仅存的纯木结构古塔,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应县木塔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

木塔高67.31米,底部直径30.27米。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身呈现八角形,外观五层六檐,实为明五暗四的九层结构。瞻仰木塔,常常惊叹它的体量之大,造型之古朴、轮廓之精美。殊不知,在木塔五个“明层”的“内槽”保存的26 尊塑像同样弥足珍贵。(首层1尊、二层5尊、三层4尊、四层7尊、五层9尊)。整组塑像继承了唐朝的雍容大气,吸收了宋朝造像的写实手法,同时又融入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审美情趣和表现技法,体态健硕,造型生动,在细节上处呈现出作者的匠心,展现了辽代造像独特的风采。

梁思成认为木塔“由下至上各层塑像无疑的都是后世所重塑,但由大体上看,我们可以信得过都是就原形加塑的。最后一次的重妆,当民国十八年冬季”。傅熹年也认为“各层佛像基本上是辽代原物,仅经后代装銮”。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木塔二、四层佛像内部发现的一系列珍贵辽代、北宋文物进一步证明了部分塑像的年代约在辽末金初。

此图来源:建筑史学刊

第一层

第一层佛像为释迦牟尼佛,高达11m,是全塔最大的佛像。佛像结跏跌坐于束腰莲花座上,脸形丰满宽圆,螺发高髻,髻中镶嵌宝珠,双耳下垂,环形耳坠有典型的辽风格,嘴角及下巴处绘有胡须。右手施说法印,左手作与愿印,外着通肩式袈裟,胸部袒露,裸露处贴金。须弥座平面呈八边形,各角有力士肩擎,力士肌肉隆起,姿势各异。每面正中有蟠龙间柱一根,须弥座上为仰莲座,莲花瓣三层,下面两层绘有宝珠纹,上面一层每瓣绘有一尊佛坐像。


第二层

第二层坛座为方形,上塑释迦牟尼佛和四尊菩萨像,一佛二菩萨结跏跌坐于束腰莲花座上,从莲座束腰处的伏兽可以看出左边是普贤菩萨,右边是文殊菩萨。另有二胁侍菩萨立于大佛后方左右。主佛右手为触地降魔印,左手为禅定手印,面部、胸部补塑痕迹明显。二胁侍菩萨在面相、着装上与文殊、普贤菩萨较为相似,束发高冠、体态丰腴。文殊、普贤菩萨的莲座束腰处各有伏兽,青狮张牙舞爪,白象乖巧温顺。

从陈明达《应县木塔》一书照片中可知,20世纪60年代原佛背光还都有残存,造像保存也相对较好,造型也与现在看到的不太一样,现状的菩萨头部应该是后来补塑

第三层

第三层坛座为八角形,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分别塑有阿閦佛、宝生佛、阿弥陀佛、不空成就佛,四尊佛面部均保存较好,肃穆端庄,除手印外,外形基本相象。四尊佛像的须弥座做法比较特别,在束腰部位分别饰有不同佛像的坐骑:东面阿閦佛的须弥座为八象雕塑,西面阿弥陀佛的须弥座为八鸟(孔雀)雕塑,南面宝生佛的须弥座为八马雕塑,北面不空成就佛的须弥座为八鸟(金翅鸟王)雕塑。

从陈明达《应县木塔》一书照片中可知,20世纪60年代原造像的背光还有残存,造像面部、胸部也相对完好。或许是因经过后代装銮现在的菩萨像面相失去了原有的风采和味道。

第四层

第四层为方形坛座,上塑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二昆仑奴,共7尊像。主佛作说法印,法相庄严。文殊、普贤二菩萨单腿垂坐于兽背莲花座上,文殊举右手、垂左足,普贤举左手、垂右足,呈对称之势。两兽的行走姿势,昆仑奴的动态,亦呈对称之势。

从陈明达《应县木塔》一书照片中可知,20世纪60年代文殊菩萨头部不存,普贤菩萨下垂的一足和象鼻都已残损,而伽叶像当时已毁坏无存了。现状的文殊菩萨头部、象鼻、伽叶像等均为后来补塑。

第五层

第五层也方形坛座,上塑佛一尊,菩萨八尊。中间最大的一尊为大日如来佛(毗卢遮那佛)坐像,八座菩萨坐像呈八角形环绕中央主尊。主佛作智拳印,斑驳的面相掩盖不了嘴角的微笑,多处贴金层脱落,保留了较多辽代风格。八尊菩萨面相、形体大致相似,在细微处稍显不同。

有不少学者认为此构图反映的是“佛顶尊胜曼荼罗”(或称“九位曼荼罗”“八大菩萨曼荼罗”等),即依据《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法》(汉译本为唐代不空所译)确立的毗卢遮那佛与八大菩萨构成的“九位”造像系统。其中,毗卢遮那佛居中央,其南、北分别为除盖障菩萨和虚空藏菩萨,东、西分别为金刚手菩萨和观世音菩萨(亦称观自在菩萨),东南和西南分别为文殊菩萨和地藏菩萨,东北和西北分别为普贤菩萨和弥勒菩萨(亦称慈氏菩萨)——八大菩萨以西面的观世音菩萨为首,依次围绕主尊顺时针排列,以地藏菩萨结尾。

陈明达《应县木塔》一书照片可知,20世纪60年代八菩萨头像之头冠、发髻大多残缺,手部全部残缺,惟南面除盖障菩萨和西南隅地藏菩萨头冠、发髻较完整。现状多为后来重妆补塑。

遗憾的是,1926年,冯玉祥国民军第五军方振武部与晋军在应县交战,木塔上下被炮轰二百余弹;当狂热浮躁席卷全国的时候,稚气未退的红卫兵拉倒佛像、掏空佛肚;而致使千年不倒的木塔如今严重倾斜的是三十年代修缮时,将“夹泥墙”(内含斜撑)拆掉导致!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监测表明,目前木塔整体和局部的倾斜变形都在继续发展着,方向是东北方向,原因是木塔周边常年主导的风向是西南风,而且近几年,变形明显加速。尽管经多方专家研究并提出多种修复方案,但面对如此庞杂的结构,无人保证能将拆卸的构件再次完整组装。最终决定:不大修,只进行保守的小修小补,并减少负荷,尽量减缓塔身倾斜的发展。也因此,木塔一层以上不再对外开放,来者只能进入一层参观,或在檐下仰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