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四逆加人参汤——暑伤元阳,阴证转阳,长期低热,妇人崩漏,

 谷山居士 2022-08-09 发布于上海

Image

33暑伤元阳

冯某年四十余,素质本虚,更患暑邪,脉极虚大而数,近八至,舌绛,目赤,面色戴阳,头汗淋漓,目直视而神昏。余曰:病原暑邪未透,但真元虚极,医甚棘手,当先固其元气,急用四逆加人参汤,盖以龙骨牲蛎,作以胆汁童溺,用地浆水一杯为引,浓煎候冷,徐徐投之,服下一时许,汗敛神定.目能转动。但大渴舌燥暑象毕呈,令食西瓜,神气顿觉清爽,次日再诊,脉象稍敛,有根,而数减去一至,为立竹叶石膏汤,服二剂身能起而口能言,但觉困倦少食,此由胃津已耗,余火未熄之故,乃以沙参、麦冬、石斛、知母、生甘草、银花、生扁豆等滋养肺胃而清余热,数剂即安。徐洄溪惯用此法,用之颇不易也,盖此症象白虎,开手即用白虎,用之必死,何以辨诠,在脉之虚实而已。(《一得集》卷中)《名医经方验案》

论:《伤寒悬解》卷十三,暑病:暑者,夏月而伤风寒,郁其表热。表热盛而内气虚,故不可汗下。以寒则伤形,故外闭而为实,热则伤气,故外泻而为虚。当内度本气之虚实,不宜外泥时令之寒热。汗下温针之法,所以伐正而扶邪,不可轻犯也。

34阴证转阳——江尔逊医案

早年,余乡梓霍乱流行,死亡甚众。我曾治一男性青年患者,剧烈吐,四肢厥逆,脉微细几绝。当时医药条件极差,无输液设备(只能静脉推注少量液体)。余诊视后,急予大剂四逆加人参汤,连服2剂,吐泻顿止,阳回脉出。讵料3日后,病人继发高热,神志恍惚,急延余往诊。症见高热神恍之外,尚伴口舌干燥,苔老无津,脉转洪数。《伤寒论》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但此病起于霍乱吐泻,阳明腑实之证犹未悉具,未可速投承气汤,乃予白虎加人参汤。1剂稍安,再剂而热退神清。继与加减复脉汤调治而瘥。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运用经方必须病证合勘,尤其要重视“证”:

一是要抓主证,逐步深入,全面分析归纳;二是一个病之主证,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依病情变化随时改变的;三是无论是西医诊断的病名或中医的病,都必须根据中医理论,客观、全面、细致地分析现实证候,进行辨证论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用好经方的目的。倘若舍掉“证”而侈谈“病”,只能是无的放矢,徒劳无益。《经方大师传教录》

论:这都是什么证,从阴转阳,刚温补三阴,后即改为泄阳。看不懂啊。

35阴证转阳——黎庇留医案

冯某,父子俱以搜取肥料为业。其父年已古稀,忽患下利清谷,请高姓医,诊治数日。高因负盛名,而熟读伤寒者也,俱大补大温之剂,附子理中,更重加归芪之类。乃服药以来,下利不少减,且四肢厥逆,无脉——胃败!予诊毕,断曰:证诚重笃,但必利止后,脉渐出,始有生理。即用四逆汤。

日夜连服,次日下利止,而脉仍未出。即于原方加参续进。是日,颇能纳食。次日诊之,脉渐可循,生气还出也。复诊,据言昨夜不能成寐。盖由下后,心阴已虚,心肾未能相交。于是改用黄连阿胶汤,1剂即能熟睡。此症连用附,忽改黄芩,黄连,所谓帆随风转也。由是调养数日,即告复原。(黎少庇。黎庇留医案.广东中医,1957736

按:患者年愈古稀而下利清谷,显系真阳虚衰,釜薪失焰之候。高医以理中为主,加当归、黄芪、附子。盖理中乃温中之剂,当归无多滑利之条方证不合,故病不少减。更医从肾论治,先主以四逆汤补火生土,利接止。然四逆纯阳燥热,但有回阳之力,而无救液之功,故脉不出。即于四逆方中加人参回阳救液,脉始渐出。惟心阴仍虚,遵予黄连阿胶汤调理而安。《经方临证集要》《伤寒名医验案精选》《名医经方验案》《近代名医医案医话》

论:本案也是连用姜附,互改芩连,真看不懂这个方可能在四逆汤证中已载过。两条阴证转阳案合参吧。

Image

36长期低热——傅文录医案

陈某某,女,60岁,农民。低热37.5℃已有6年余。6年前外感之后出现发热,经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治疗病愈,不久便出现低热37.5℃。一般早晨体温正常,8时以后开始慢慢升高,下午2时体温最高,然后又逐渐降为正常。曾在省市级多家医院就诊,未发现明显异常,最后定为功能性低热。现症见:身体消瘦,纳差腹胀,畏寒肢冷,五心烦热,气短懒言,发热多在活动后加重,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证属阳气亏损,虚阳浮动,治宜补肾回阳,方用四逆汤加味:

附子30g(先煎2小时),炮姜30g,炙甘草10g,红参10g,三七10g,砂仁30g3剂,水煎服,每天1剂。服药后,自感症状大减,精神大振,体温最高在37.2℃,继服上方6剂。药后体温恢复正常,纳增神振,二便如常,再服6剂,隔日1剂。《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

论:起于外感之后,就有表不解的原因。但现在是畏寒肢冷,脉沉细无力,确为阳虚阴盛,以四逆扶阳为主。

四逆汤医案中,也有低热医案,也是用西医治疗后,仍没有退热,后来中医会诊的。

37发热——傅文录医案

刘某,男,30岁,农民。20071129日就诊。患者发热月余,体温在37.6℃左右,白天高,夜晚低或正常,化验血常规发现白细胞增高,怀疑败血症,经用抗生素、激素治疗后,体温仍然不降,白细胞反而增高,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应用对症抗生素后,体温不仅没有恢复,白细胞增高也持续不降,无奈之下求治于中医。现症见:发热多在37.6℃左右,一般上午开始升高,下午3时左右最高,然后下降,夜晚体温可恢复正常,活动、劳动、劳累之后发热加剧,适当体息或睡眠后可稍下降,身体困倦,气短懒言,无精打采,畏寒肢冷,不劳作,食纳不香,二便尚可,舌淡胖大边有齿痕,白腻滑,脉沉细无力。证属虚阳外越,治宜回阳收纳,方用四逆汤加味:

附子30g(先愈),炮姜30g,炙甘草10g,红参10g,肉桂10g,三七10克,砂仁30克,水煎服,每天一剂,6剂。

服药之后,体温慢慢控制在37.2℃左右,精神转佳,食纳增进,化验白细胞降至正常,大为高兴,病人曾为白细胞升高苦恼不已。原方有效,再进6剂。

三诊:体温恢复正常,劳作以后,感又要发热,体温37℃,畏寒肢冷减轻,体力增加,原想休息后再吃中药,现要求巩固治疗,原方再进6剂。《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

论:此应用大剂四逆汤,重用甘草、干姜,补土伏火。就是补中降逆,以助后天收藏。

Image

38低热——傅文录医案

李某,女,40岁,农民。低热年余,每天上午7时开始发热,体温37.1℃左右,下午14时以后达37.3~37.4℃,活动劳累后加剧,休息后减轻,曾经全身系统检查无异常。现症见:气短懒言,体困乏力,不耐劳作,畏寒肢冷,喜热恶寒,口渴而饮水不多,大便偏干,舌淡水滑,脉沉细无力。证属虚阳上浮,治宜温阳益气,方用四逆汤加味:附子30g(先煎2小时),干姜30g,炙甘草10g,红参10g3剂,水煎服,每天1剂。服药效果较佳,体温恢复正常,困乏明显改善,又服3剂,巩固疗效。随访月余,病情无反复。《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

39结核性发热——傅文录医案

宋某,女,60岁,农民。低热37.5℃已有半年,经X线胸片确诊为双肺结核,常规服抗结核药物2个多月,低热仍然不退。现症见:每天下午低热37.5℃,持续到下午6时左右可自行恢复,畏寒肢冷,气短乏力,夜晚盗汗,五心烦热,身体消瘦,纳差,便秘,黄,舌质淡边尖红,苔白,脉沉细无力。

证属阴阳两虚,虚阳外越,治宜回阳化阴,方用四逆汤加味:

附子30g(先煎),炮姜30g,炙甘草10g,砂仁10g,红参10g3剂,水煎服,每天1剂。服药后低热已退,体温37℃,自感精神大振,食欲增加,五心烦热消失,畏寒肢冷明显减轻,大便正常。病重药轻,附子加到60g,他药不变,再进3剂,以进行巩固。

患者服药后,半年来体温正常,纳食二便均正常。近阶段由于操劳过度,自感旧病又要复发,要求再按第2次处方服用,又服3剂。《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

40崩漏——叶桔泉医案

橘泉治一宫姓妇,年四十五岁,经停三月,忽然漏下,腹不痛而小腹胀滞下垂,血下成块,头晕,目黑,面色惨白,时时冷呕,脉沉微,身体不能转动,稍动则血下更多,余急命用醋炭熏法,并嘱仰卧勿稍动。速煎大剂四逆加人参汤,方用附子三钱、别直参五钱,频频呷服。一剂脉稍振,呕止、晕眩减,复诊与四逆加入参汤合温经汤,两剂而血止,调治旬日告痊。按此殆更年期子宫出血,设非四逆加人参汤之急救回阳,则恐温经汤不能单独发挥其效力。《叶桔泉经方临床应用》

Image

41血崩——张德超医案

周某,女,26岁。1977426日初诊:恙由产后胎盘滞留,出血如崩。妇产科予清宫手术,术中血压突然下降至12.0/5.3kPa90/40mmHg),体温反上升至38.4℃,乃邀中医会诊。视其面色苍黄,手足皆无血色,精神萎靡,神志似清似昧,呵欠频作,舌苔白,质淡不荣。闻其呼吸微弱。切其四肢汗出厥冷,躯体肌肤反发热灼手。脉象洪大而数,但不鼓指。辨证为:阴血暴脱于下,虚阳浮越于外,势有阴阳离决之危险。急以益气固脱,回阳救逆为治。方用四逆加人参汤:红参(另煎、兑服)、党参各30g,熟附子、干姜各10g,炙甘草6g1剂,水煎服。27日复诊:服昨方幸厥回肢温,血压已回升至16.0/8.0kPa120/60mmHg)。惟身热依然(38.4℃),脉洪大而数,重按无力。再以亡血发热论治,方用当归补血汤加味:红参(另煎、兑服)、党参、黄芪各30g,当归10g1剂。服后身热退(体温37℃),脉转虚缓而不数。后以本方结合输血,调理半月而安。

按语:本案为阴血暴脱于下,孤阳浮越于外,是以症见身虽热而四肢汗出厥冷,脉虽洪大而数,却不鼓指,势将有阴阳离决之危险。前贤谓“有形之血,不能骤生,无形之气,所当亟固”,故以人参配以党参,大补元气,是以血脱益气之用,阳欲外脱,用附子配干姜、炙甘草,以回阳救逆,竟获阳回逆转之效。后以当归补血汤加二参,治亡血发热,以竟全功。《当代医家论经方》

购书学习,进群,请加好友  (微商—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