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延寿教化百姓|严延年严苛执法

 阿呆码字 2022-08-09 发布于江苏

公元前四九年三月,汉宣帝病重,让侍中乐陵侯史高、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进宫。

拜史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萧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勋,周堪为光禄大夫,让他们几个大臣辅政,统领尚书事务。

十二月,汉宣帝在未央宫驾崩,汉宣帝十八岁即位,在位二十五年,驾崩时四十三岁。

韩延寿教化百姓

公元前五九年春天,丞相高平侯魏相薨逝,谥号为宪。

高平侯的食邑在淮阳的柘县,谥号为宪,是指他为人博学多才。

魏相薨逝以后,天子就任命了丙吉为丞相。

丙吉为人宽厚,非常有礼节。

汉宣帝下诏给一些小官员加工资,因为他觉得,底层的官员事情多而工资又太低,如果说让他们不去鱼肉百姓,很难做到,所以直接给他们加工资。

又把东郡太守韩延寿迁到左冯翊(行政区名),韩延寿原本是颍川太守。

颍川这个地方的民俗多怨仇,韩延寿在这里当太守时,就以礼让教化百姓,按照古礼定好婚嫁、丧礼这些。

后来,他去做了东郡太守,颍川就由黄霸来管理。

韩延寿为官时,百姓也听从他的教化更改,韩延寿又聘请贤能人士,以礼相待,听取他们的建议,把东郡治理的很好。

东郡的官民都非常敬畏他,还安排了正里、伍长这些职务,给大家做表率,奸邪之人都不敢来这里。

韩延寿在东郡三年,令行禁止,案件的发生率大大下降,于是把他调到了冯翊。

他去高陵县时(高陵县属于左冯翊),有一对兄弟因为争田地的事来告状。

韩延寿责怪自己,不能教化百姓,让兄弟骨肉相争,有伤风化,错在自己。

当天就称病不听事,闭门谢客,高陵县的县令,县丞等官员,纷纷也去请罪。

告状争田的这俩兄弟非常后悔,也去互相谢罪,并且要把田地送给对方。

郡中人人听了都以此为鉴,不敢再犯同样的问题,韩延寿的威信传遍了二十四个县(冯翊管辖的二十四县)。

韩延寿从颍川郡调走以后,就由黄霸去治理颍川,黄霸治理的也非常好,颍川郡路不拾遗,八年都没有重案发生。

天子下诏赐黄霸关内侯,黄金百斤,过了几个月,又让他做了太子太傅。

严延年严苛执法

河南太守严延年,执法非常酷烈阴鸷,他治理政务,主要是摧折豪强,扶助贫弱。

贫弱的人即使犯了法,他也要想办法让他们无罪,而对那些侵犯贫弱的豪强,都要逮捕他们,定他们的罪。

大家都觉得应当要死罪的,最后却能释放,众人认为不应当是死罪的,却被杀了。

官员百姓都无法揣测他的想法,人人都战战兢兢,不敢触犯禁令。

冬天,严延年传令,把管辖范围内各县的死囚犯,集中起来叛杀头罪,血流数里路,河南郡人都称他为“屠伯”。

对于严延年的用法严酷,他的母亲曾经提出过意见。

有一回,严母从东海来和严延年过腊节(严延年是东海人),到洛阳的时候,刚好遇上奏报行决囚犯。

严母大惊,就停在了都亭,不肯进府,严延年亲自到都亭拜见母亲,严母闭门不见。

严延年跪在外面很久,严母这才肯见他。

然后责备他,身为郡守治理一方土地,不去用仁爱教化百姓,反而重用刑罚过多的杀人,想要以此树立威信。

严延年赶紧向母亲认错,再亲自驾车接母亲回到府中。

过完节以后,严母又关照严延年不可以多杀人,那样会害了自己,又说不想老年失子。

她回到东海以后,又对族人和兄弟说了这样的话,觉得严延年总有一天会惹祸上身。

过了一年,严延年果然被降罪,东海郡的人都说严母很贤达。

严延年向来看不上黄霸,觉得俩人官职差不多,但是黄霸的封赏都比自己高,内心很是不服气。

河南府丞向来畏惧严延年,很担心自己被他陷害。

其实上,严延年和这个府丞曾经一同担任过丞相史,所以是真的对他比较友好,还常常送他很多东西。

但是越这样,这个府丞越是害怕,自己又占卜了一个死卦,心里很害怕,去长安休假时就上书告发严延年十条罪状。

奏书递交以后,他就服毒自杀了,以表示自己并不是诬告严延年。

汉宣帝把这事交给御史丞去查验,发现严延年确实心怀不满,诽谤朝政,就判了严延年弃市之罪。

# 汉宣帝驾崩 #

皇太子为人仁慈,而且喜欢儒学。

他见汉宣帝用法严苛,任用的官员也有很多酷吏,就常常说,陛下用刑太严,应当多多的任用儒生。

汉宣帝非常不高兴,他认为汉室的制度,一直以来都是用霸王之道,不应当有周礼。

而且,现在的很多儒生也不行,容易使人昏乱,所以不能委以重任。

然后,汉宣帝就感叹,以后太子会乱了汉家的制度。

而淮阳王刘钦(汉宣帝的次子),他和汉宣帝一样,喜欢法学,而且为人聪明有才能,他的生母张婕妤也很受天子的宠爱。

于是,汉宣帝渐渐的开始疏远太子,偏爱淮阳王,经常感叹,淮阳王像自己。

然后,就有了废太子的想法,想要改立淮阳王为继嗣。

但是,因为太子的生母是许皇后,汉宣帝那会还流落在民间时,就娶了许氏。

他即位以后没多久,许皇后就被霍光夫人派人毒死了,所以,汉宣帝也不忍心废太子。

太子的妃妾司马良娣得了生病,临终前对太子说,自己生病都是因为被其他妃妾诅咒的。

她去世以后,太子伤心过度,身体不舒服,每天也闷闷不乐的,汉宣帝就让皇后选择新人陪伴太子。

其中有一个是元城县的王政君,送到了太子宫中。

王政君是以前的绣衣御史王贺的孙女,被太子宠幸后生下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汉成帝。

汉宣帝很喜欢这个孙子,亲自给他赐名为刘骜,并且常常把他带在身边。

公元前五一年,因为戎狄部落的臣服,汉宣帝为了表达对一些功臣的赞美之情,就下令在未央宫的麒麟阁,给这些大臣、将军作画,还标注上官爵,姓名。

这些人有:霍光、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一共十一位。

只有霍光,没有署名,只标注了“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

公元前四九年三月,汉宣帝病重,让侍中乐陵侯史高、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进宫。

拜史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萧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勋,周堪为光禄大夫,让他们几个大臣辅政,统领尚书事务。

十二月,汉宣帝在未央宫驾崩,汉宣帝十八岁即位,在位二十五年,驾崩时四十三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