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揭发了淳于长,汉成帝称赞王莽忠心正直,王根也推荐由王莽替代自己,坐辅政大臣的位置。 所以,汉成帝封了王莽为大司马,这时候的王莽三十八岁。 王莽在同族子弟中出类拔萃,坐到了这个位置上,也想让自己声誉超越四位伯父,所以更加的克己复礼。 这四位伯父就是,王凤、王商、王音、王根,他们都做过大司马。 王莽请了贤良的人才来做一些副官的位子,他得到的赏赐和封邑的收入钱,都分给这些人,自己却更加的节俭了。 他母亲生病的时候,公卿列侯都让自己的夫人去探病,王莽的妻子出来迎接客人,衣不拖地(节约衣料),前面还系着护膝围裙。 大家见了都以为是仆人,结果一问,是王莽的妻子,大家都很吃惊。 王莽为了自己的名声,做人做事都到这种地步了。 公元前七年三月,汉成帝在未央宫驾崩,只有四十六岁,汉成帝向来都觉得自己身体强健没什么疾病。 当时,刚好楚思王刘衍和梁王刘立来京师朝见天子,本来计划是第二天早上就回封地国了。 汉成帝当晚住在未央宫白虎殿,准备要拜左将军孔光为丞相的事,已经刻好了侯印。 夜里的时候,汉成帝还是好好的,到了清早,穿上袜子准备起床时,拿着衣服的手就不能动了,也不能说话,一会儿就驾崩了。 汉成帝驾崩前的症状,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应该就是中风。 因为事发很突然,众人哗然,都把这个罪过归在赵昭仪(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身上。 是因为汉成帝专宠赵合德,经常和她饮酒作乐,夜夜寻欢,导致急病驾崩。 皇太后下了诏书,让大司马王莽和御史、丞相、廷尉去查问汉成帝当时发病的状况,结果,赵昭仪就直接自杀了。 汉成帝驾崩的当天,孔光就在皇帝灵柩前拜受了丞相职位,还有博山侯的印绶。 富平侯张放,听说天子驾崩了,非常伤心,最后哭泣而死。 汉成帝驾崩五十四天后,安葬在延陵,离长安城六十二里的扶风县。 ![]() 四月,太子即皇帝位(就是汉哀帝),大赦天下,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王政君),皇后为皇太后(赵飞燕)。 哀帝刚刚即位时,行为端正,生活节俭,减省各方面的费用,亲自处理朝廷政务。 大臣们都对他抱有期望,想着能把国家治理的好一些。 太皇太后下了诏令,让傅太后(新帝的祖母)和丁姬(新帝的生母)每十天可以去一次未央宫见皇帝。 并且又制了诏书,问丞相、大司空,定陶恭王太后(傅太后)该怎样安排。 丞相孔光听说傅太后为人刚暴,很懂得用权谋,皇帝从小就是由她抚养长大的。 而且之前还通过赵飞燕这个关系,扶持皇帝当年成为太子。 所以,孔光担心傅太后会参与朝政,就不想让她和皇帝走的太近。 但是大司空何武却说,让傅太后住在北宫,天子采纳了他的建议。 实际上,北宫有个通道,可以直接通到天子住的未央宫。 果然,住到了北宫以后,傅太后每天都从通道去未央宫见天子。 还让天子给自己加尊号,提拔自己娘家的亲戚。 高昌侯董宏就上书说,秦庄襄王的生母是夏氏,后来给华阳夫人做了养子。 他即位以后,夏氏和华阳夫人同称为太后,所以现在也应该立定陶恭王后为帝太后。 看来这个董宏,是想要趁着新皇帝即位这个机会,打好自己的基石啊。 结果,大司马王莽和管理尚书事务的师丹(左将军、关内侯)就上奏弹劾了董宏,说现在天下一统,都是我们大汉的,董宏却引用亡秦来作比喻,实在太不合适了。 ![]() 新帝登位,还非常谦让,当然要给王莽他们面子,就采纳了王莽和师丹的建议,就把董宏撤了官职,免为庶人百姓。 傅太后知道后很生气,大发脾气,又去找皇帝,一定要给自己上尊号。 天子就去把这事回报给了太皇太后(王政君),结果下诏尊定陶恭王为恭皇。(其实这就是为了给傅太后上尊号打基础) 五月,立傅氏为皇后,这个新皇后,是傅太后堂弟的女儿。 接着,天子就下诏,说母以子贵,尊定陶太后为恭皇太后,丁姬为恭皇后,福利待遇就比照长信宫和中宫一样。 长信宫是王政君太后居住的宫,中宫就是皇后宫。 又追封傅太后的父亲为崇祖侯,丁氏的父亲为褒德侯,舅舅丁明为阳安侯,舅舅的儿子丁满为平周侯,皇后傅氏的父亲傅晏为孔乡侯。 皇太后赵飞燕的弟弟赵钦,现在是侍中、光禄大夫,现在又封他为新城侯。 太皇太后下诏,让大司马王莽不要辅政了,大概是为了不要和新皇帝的外戚有冲突吧。 于是,王莽上书要辞官回乡。 天子派了尚书令下诏让王莽回来办公,又让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左将军师丹以及卫尉傅喜他们去太皇太后那里报告。 说皇帝听说太后的诏令后,非常悲痛,如果大司马不来复职,皇帝也不敢听政了。 太皇太后听了以后,又让王莽继续出来辅政。 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即位,自然也会有新的外戚要升官了,太皇太后王政君这样做,大概也是以退为进吧。 更何况,傅太后已经几次三番开口要这个要那个。 按照当时的规矩来说,天子既然已经过继给汉成帝当了继嗣,那么对于新帝来说,汉成帝这一脉就是大宗。 夹在这两股外戚势力中,新皇帝大概也是十分为难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