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第251讲 【尽心章句下】(26)

 老玉米棒 2022-08-09 发布于广东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孟子曰:“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归,斯受之而已矣。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

内容简要:

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归,斯受之而已矣。

墨和杨分别指的是墨家和杨朱,墨子兼爱的思想,是以大禹为偶像,所以一生都在摩顶放踵以利天下。但是为何孟子与庄子都如此抨击墨子呢?其实他们抨击的不是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的精神,而是抨击他不能够因人而异的做法。他把人的亲疏关系属性通通抹去了(例如父子、君臣等等),并且制定了非常严苛的规则,让人一定得按照这个来做,这就让人很不能够接受。也就是说按照墨子自身行为的境界来说,一定是算得上贤者了,但是他在引导人和教育人的方法上面却缺乏阶梯。让人直接像他一样摩顶放踵以利天下,这就使得很多人是唯心的去做或者做不到,于是才会有了逃。

我们现在也有这样的人,不论见到谁,都会宣扬自己要全心全意利他的思想。坦白说这句话是绝对没有错的。但是如果没有照顾到别人当下的处境,这句话就是错的。如果别人根本就做不到利他,那么他是不会心甘情愿来做这个事情的,于是会有逃的心理。

图片

孟子和孔子他们倡导的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到最后也是兼爱式的思想。儒家和墨家的区别就在于儒家给到了不断升华的路径,墨家直接把一个最高标准放在那儿,让你一定得这么去做,有一种强迫性;而且墨家有自己的刑法。归入墨家门下之后,触犯墨家的刑法,是要受刑的。那个刑法甚至比法家的国家法律还要残酷。人虽然知道墨家的思想是好的,但是也害怕严苛的墨家刑法,也会因为自己做不到而烦恼,这个时候就容易逃。如此严苛的刑法,也是让后来墨家没能够传承下来的主要原因。

这种摩顶放踵而利天下的大无畏的兼爱精神、付出精神绝对是极好的,但是人长时间的做不到,并且还会受严苛的刑法;时间久了,自然就会想逃离。从极端的无私无我一定是往自私自我的方面去逃。就逃到杨朱那儿。因为杨朱说利天下与你何干?好好的养好自己的生,颐养天年,尽其形寿啊!

很多人会非常认同这个道理。认为我这个身体才是我自己的,日子过好是最关键的,天下关我什么事。而且杨朱还说自己变好了,每个人都会变好的,那天下就都好了。这个听着很有道理,甚至好像和老子所说的'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有点像;但是细一想,没有利他之心,又如何能够让天下人人都懂得尽其形寿呢?老子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之道,'上善若水’之道,又如何让每个人都能够懂得呢?

养生长寿确实是道家的法宝,但是把它传出去,这依然需要大无畏的无私精神。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还要像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还要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被人诽谤,被人排挤,被人打压也在所不惜,这何有一点点自私自利之心,所以杨朱并没有谈这一点。所以和杨朱在一起久了之后,也会发现这个完全讲自我的思想也不对;所以他又会从完全自私的这一面逃出来。但是也不再会逃到墨家那边。他们会发现人好像既不能一下子做到完全的无私,但是也不能够如此自私,他们需要一个走向中心的阶梯。于是找到了儒家在讲这个阶梯,善之信之,美之大之,圣之神之。

图片

墨家的重要思想还有一个叫做“明鬼”,鬼就是鬼神。墨子是明鬼的,所以他的人生也是明的。杨朱也是明的,他知道人世间是空的,那空的话你怎么有无相生呢?没有这个中间的'相’的话就会落于一端,所以说杨朱和墨子都是贤者,他们都是智慧极高之人,但是却落于一端,儒家则是中道而行之。所以说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反过来人如果从杨朱那边入的,他也会逃杨归墨,逃墨归儒。

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

儒家的目的不是去与人辩论来证明谁更强,而是让人能行中道。所以孟子说和墨家、杨家辩论,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就像赶猪一样,小猪逃出了笼子,你要把它往家里面赶;到家之后还要安抚他,不是把它贬得体无完肤。儒家讲仁者爱人,要先安抚人,才能令人入道;拒人于千里之外,怎么令人入道啊?怎么让天下大同?所以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意见冲突是没关系的,大家坐下来聊一聊,喝杯茶,谈一谈,要和而不同,把人往家里面赶。

所以孟子在这里面说到的是人其实都在左右摇摆,我们要把人从左右摇摆的现状归于中道,在左边的人需要往右边赶一赶,在右边的人需要往左边赶一赶。孟子举的赶小猪的例子,我特别有体会。我也是在农村长大,真的有赶过小猪的经历。小猪是没有头脑的,因为他不知道方向(不是真的没头脑,他是没有方向),所以我们在这边一赶,他一定往对面跑,然后跑到它对面再一赶,他又会往回走;在往回走的时候,它还记得这条路好像来过不能再走了,所以你再从中间一赶,它就赶紧往猪圈里面钻去。

引导入道也是如此,一个是无私的一端,一个是自私的一端;那就看他现在在哪一端,然后赶向对面的方向,赶把中道之后推进去就好了。所以儒家的目的不是去争一个你强我弱,而是让人归道。更要明白我们学国学不能有争强好胜之心,只可有修己安人之心。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