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自古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诸葛亮《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宁固。”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树立正确的节约观,从我做起,从此刻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争做勤俭节约的模范。千百年来勤俭节约的思想一向贯穿于中华民族的进步史中。【段落中心句】古人有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即使在今天,人们越来越讲究吃穿,讲究档次,国家也鼓励消费。但我要说的是鼓励消费,更要严禁消费过程中的浪费,别忘了“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更别忘了“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我们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句口号,在当今时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古今中外,无论是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都将艰苦朴素作为一种美德。联合国专门把10月31日设立为“勤俭日”,时时提醒人们在新世纪仍然要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美德。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能够说修身、齐家、治国都不得不勤俭节约。李商隐有句名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也反复证明了这个道理: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没有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没有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有人问:“我能做什么?”答案很简单: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对,就是这么简单!大家想一想,在我们洗脸刷牙、洗头洗澡、每天打扫卫生的时候,是不是在意节约了一滴水?在我们使用电灯、空调、电脑、饮水机的时候,是不是刻意节约了一度电?在我们用草稿纸的时候,是不是把纸张两面使用,节省了一张纸?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需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开始。日子久了就会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作为未来的栋梁,我们要以身作则,勤俭节约,爱我校园,爱我祖国,爱我地球!【结合学生实际,从未来发展角度启发、号召“勤俭节约”】作为一篇以“节俭”为论证话题的议论文,本文有不少可取之处。一、立意比较明确,总体论证思路清晰。文章开头通过名言引出观点,中间三个主体段从不同角度论证观点,结尾启发号召人们以实际行动“勤俭节约”。符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二、引用名言警句论证观点。孔子、诸葛亮、李商隐等名人名言,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文学趣味。三、注意文章的现实针对性。特别是第三段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启发人们注重节俭,增强了文章的现实感。1.要讲求语句之间的逻辑联系。议论文强调以理服人,语言的逻辑性显得特别重要。本文有些语句逻辑性不强,应做适当修改。如第二段,首句“千百年来勤俭节约的思想一向贯穿于中华民族的进步史中”提出分论点,接下来“古人有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即使在今天,人们越来越讲究吃穿,讲究档次,国家也鼓励消费”,前一句是对分论点的具体论证,可后一句就与分论点不合了。如改为“即使在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国家也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就好了。再如第三段,首句“古今中外,无论是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都将艰苦朴素作为一种美德”,提出分论点,接下来一句“联合国专门把10月31日设立为'勤俭日’,时时提醒人们在新世纪仍然要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视为对分论点的具体证明
,可是后面两句“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能够说修身、齐家、治国都不得不勤俭节约”,就没有很好地扣到中心句上。这就造成了前后连接缺乏逻辑性的问题。议论文中,语句间常见的逻辑联系是观点和材料的关系(解证关系),注意前言后语的联系非常重要,否则,会造成表意模糊、逻辑混乱的问题。2.典型事例选取应更充分些。特别是小作者提到世界各国,就应该是顺势说几个外国的例子,这样,既显得思路顺畅,也显得视野开阔,更有说服力。《天天读写》文章精选
黄心妍:生动描写与表达感受有机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