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每个幼儿获得与其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相适应的发展《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一、要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基础当前状态不同:知识、经验、能力、性格、气质、兴趣。二、教学任务、形式要具有多样性,要适合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并促进他们的发展。单一的学习任务的难度水平并不能与班级中每一个幼儿的能力相匹配,也许多它只适合于一半或三分之二的幼儿,对于另一半或三分之一的幼儿来说,这些知识技能可能远远低于或者高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能力与学习任务的不相匹配往往造成幼儿紧张、无助、失去信心,或者是无聊、厌烦、缺乏兴趣。如果这些情感体验是长期的、频繁的,那么就可能导致幼儿的“学业疲乏症”和“习得性愚蠢”(即把学习困难归因于自身的无能,认为“我笨”,产生心理退缩,最后放弃任何努力。)要照顾幼儿的个别特点,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量力而行,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并使之不断地且快速地由现有的发展区域向最近发展区域过渡。为达此目的,我们应该为每个幼儿提供与其经验、能力和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具,以及采用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适应性课程将幼儿园教育活动分为:共同性活动和选择性活动。这样的课程体系既照顾到了共同兴趣,也照顾到了幼儿的个别性。共同性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引导下,围绕某个大家感兴趣的生活中的主题或认识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构建认识。选择性活动是指多元毓活动,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让幼儿处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三、对幼儿的评价应多些纵向评价,少用横向评价只要有进步就应该给予肯定性评价,而不应等其走在前列时才给予肯定。四、偏爱使得许多幼儿失去了应有的锻炼和发展的机会。观摩活动中,总是让能力强、胆子大的幼儿当众回答问题或为大家表演、操作,以表现他们的水平和才能,而很少让发展水平差、胆小的幼儿出来表现和锻炼,甚至有个别教师在接待参观时,竟将发展“滞后”的幼儿、“调皮”的幼儿让保育员带出去,不让他们参加活动。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发出过许多专业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