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寅恪诗歌鉴赏:来英治目疾无效将返国

 银兴秋 2022-08-10 发布于四川

(网上下载—英国伦敦老照片)

原诗:来英治目疾无效将返国写刻近撰元白诗笺证

眼昏到此眼昏旋,辜负西来万里缘。

杜老花枝迷雾影,米家图画满云烟。

余生所欠为何物,后世相知有别传。

归写香山新乐府,女婴学诵待他年。

此诗作于1946年春。本诗唐筼编《诗目》题作《来英治目疾无效将返国写刻近撰元白诗笺证留付稚女美延读之》。

(网上下载—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吴宓)

历史背景:

1945年9月14日陈寅恪前往英国伦敦治疗眼睛,诊断双目失明已成定局。1946年4月其双目全部失明,遂辞去牛津首席汉学教授之职,欲赴美就医,后从胡适等人处得知美医亦无良策后结伴归国,途经纽约时赵元任、杨联升、周一良等数位旧友、学生特登船看望;5月底于绝望中回国抵达上海,到南京暂住。此诗和附诗均作于英国期间及归国途中。

网上下载—米芾山水画

赏析:

“眼昏到此眼昏旋”句中“眼昏”指眼睛看东西模糊,此处特指目疾。全句直译为眼睛看东西模糊,治疗后依然看东西模糊,感觉旋转而眩晕的意思,简而言之就是目疾医治无效。

“辜负西来万里缘”句中“西来”有解释为达摩西来的典故,在此直解为西来英国伦敦较为妥帖。直译为亏负了万里西来英国伦敦医治目疾的机缘,隐含作者希望复明落空后的忧郁,也有一种但愿是缘分不到的一丝期许(此时作者有一丝寄希望于去美国治疗目疾有效的心绪)。

“杜老花枝迷雾影”句中“杜老”是后人对唐代诗圣杜甫的称呼。全句化用杜甫《小寒食舟中作》中“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的诗意,直译为与杜甫一样,花枝仿佛是迷雾里的影子,以抒发自己目疾不能复明的感触。

“米家图画满云烟”句中“米家”指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米芾,自谓“信笔作之,多以烟云掩映树石,意似便已”,画史上称“米家山”、“米氏云山”,并有“米派”之称。全句译解为由于目疾,看到的山水就像米芾的山水画,充满了云烟。

(网上下载—陈寅恪著作)

“余生所欠为何物”句中“余生”解释为残生、晚年、幸存的性命均可。全句直译为剩下的生命所亏欠的是什么东西呢?

“后世相知有别传”句中“别传”释义为记载某人逸事的传记,有人解释为《柳如是别传》属于牵强附会,该书作者于1953年开始写作,1964年夏完成。全句回答上句的问题,后来的人如果相知,就会知道自己生前的逸事。

“归写香山新乐府”句中“香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因其号香山居士。“新乐府”指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此处指自己的《元白诗笺证稿》。全句直译为归回国内后打算继续写完《元白诗笺证稿》。

“女婴学诵待他年”句中“女婴”此处指自己的小女陈美延,当时九岁多。“学诵”指学诗,诵诗。“他年”指将来的某一年或某个时候。全句回答前句的目的,直译为将来陈美延学习《元白诗笺证稿》。

(网上下载—建于1880年的英国伦敦会施医院)

此诗意思简单明了,前部分诉说自己到英国伦敦治疗目疾没有效果,其视觉依然像杜甫的花枝、米芾的山水画,后部分叙述自己归国后的打算,计划继续写作《元白诗笺证稿》,留给自己的小女陈美延学习。

全诗应用反衬法,将失明的哀情沉入乐景深处,达到情境相融的绝地,让人读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英国轮船老照片)

附诗1:丙戍春游英归国舟中作

百尺楼船海气寒,凭阑人病怯衣单。

远游空负求医意,归死人嗟行路难。

蚕食光阴春黯澹,龙吟风雨夜迷漫。

人生终古长无谓,干尽瀛波泪未干。

1946年春。此诗录自吴宓钞存稿,唐筼编《诗目》不载。借唐代诗人杜甫的《滟滪》和李商隐的《无题》中的朦胧诗意,触及自己乘坐轮船的模糊(朦胧)景色,诉说目疾医治无效的艰难,抒发无奈中万分悲苦的思绪。

(大西洋老照片)

附诗2:大西洋舟中记梦

贫贱夫妻已足哀,乱离愁病更相催。

舟中正苦音书断,梦里何期笑语来。

去国羁魂销寂寞,还家生事费安排。

风波万里人间世,愿得孤帆及早回。

(1946年。借唐代诗人元稹和五代末北宋初徐铉的诗句,诉说到英国医治目疾无效返国,在大西洋的船上思乡之切,自然流泻出郁悲的心情。

(网上下载—海上夕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