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斜方肌在颈痛中的机能形态学及其物理干预方法

 运动机能形态学 2022-08-10 发布于北京

 1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替以及工作情形的不断变化,静坐少动,伏案工作学习等不良姿势的不断积累,使得不少人出现脖子酸痛,头晕眼花等症状,严重甚至会导致颈椎受损从而出现颈椎病,而在这些人群中青少年也不在少数。有数据表明,在青少年中,颈椎病的发病率已超过10%,因此防治青少年颈痛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学业工作的情形不断变化,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越发明显,颈痛也越来越多。颈痛,一方面可能出现头晕眼花,以及乏力烦躁等不良情绪,而在另一方面可能也是由于颈部工作肌肉长时间低负荷持续紧张收缩而出现的劳损疼痛。研究表明,有关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对青少年颈痛的影响中,斜方肌在颈椎病的发病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斜方肌(Trapezius)是上背与中背的表层肌肉,位于项部和背部的皮下,一侧呈三角形,左右两侧整体合成斜方形。起于枕外隆凸、上项线、项韧带、第7颈椎及全部胸椎棘突。纤维分上、中、下三部分,分别止于锁骨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近固定时上部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后缩;中部纤维收缩,使肩胛骨后缩、上回旋;下部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下降、上回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和向对侧回旋;两侧收缩,使头和脊柱伸直。主要作用是将肩带骨与颅底和椎骨连在一起,起稳定肩胛骨的作用,也有利于肩部和颈部运动。

    长时间低负荷维持固定姿势时,斜方肌持续发力,导致韧带纤维组织水分减少,润滑作用降低,弹性降低,阻力增大发生粘连,慢性炎症又会产生新生纤维,使得原本的排列发生紊乱粘连,进一步限制纤维间滑动。这种恶性循环引起肌肉紧张甚至导致上交叉综合征,对于斜方肌来说,便会存在上斜方肌紧张,中斜方肌与下斜方肌薄弱的状况。

3

       由骨骼肌激痛点所引起的慢性疼痛症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发病率高、发病人群广。由长时间不良姿势等所引起的斜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有多种方法可以缓解,常采用物理疗法进行治疗。研究证明,使用弱激光照射激痛点对斜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有积极效应,可缓解痛疼、降低肌肉张力以及增大侧屈活动度,且激痛点处肌肉张力对弱激光的作用较为敏感。研究证明,针对斜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上斜方肌静力牵伸联合等长收缩运动干预方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肌力及缓解疲劳。其中物理治疗师对受试者进行一次静力牵伸,持续30s,牵伸结束时紧接着进行一次等长收缩持续6s,然后休息30s。静力牵伸:受试者坐于90°靠背椅上,屈髋、屈膝90°,双足平置于地面,颈部尽力前屈,治疗师站立于受试者前侧,右手固定受试者头部,同时左手置于受试者右侧肩峰处向前牵伸,嘱咐受试者向被牵伸侧转头,以获得较好的牵伸效果;等长收缩:治疗师双臂伸直、双手十指交叉置于受试者右侧肩峰,用言语反馈的方式鼓励受试者最大用力做耸肩动作,治疗师以最大力量对抗受试者耸肩,受试者尽量做最大力量的等长收缩。治疗过程中重复静力牵伸和等长收缩6次为一组,每周5次。

4

       长时间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以及不良的坐姿,使得维持我们个体抬头挺胸的斜方肌处于一种长时间紧张工作的状态,从而在这种状态下,肌肉僵硬伴随着肌肉疼痛,因此这种不良状态下所造成的斜方肌疼痛影响着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解决这种斜方肌疼痛问题,需要采取静力牵伸和等长收缩等方法进行运动干预,以及要注意改善上斜方肌紧张、中斜方肌与下斜方肌薄弱的状况。由于颈椎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且年轻化,青少年需要在颈痛的早期就进行相应的运动干预,减少静坐少动的生活习惯,拒绝“低头族”,改善不良坐姿,提高生活质量。

5参考文献

[1]覃永平.青少年颈椎病研究现状简述[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1):11-13.

[2]时宗庭,阮安民等.基于红外热像原理探讨斜方肌及胸锁乳突肌对青少年颈痛的影响[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9,27(6):23-25.

[3]AMBROSI D.Understanding the job of a dressmaker:with em‐phasis on the sitting posture[J].Revbrassaúde Ocup,2004,29(109):11-19.

[4]LI G,HASLEGRA VE C M,CORLETT E N.Factors affecting posture for machine sewing tasks:the need for changes in sew‐ing machine design[J].Appl Ergon,1995,26(1):35-46.

[5]IJMKER S,HUYSMANS M A,BLATTER B M,et al.Should office workers spend fewer hours at their computer?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Occup Environ Med,2007,64(4):211-222.

[6]Simons DG,Travell JG,Simons LS. Travell & Simons' myofas-cial pain and dysfunction:the trigger point manual[M]. Balti-more:Williams & Wilkins,1998.

[7]Malanga GA,Colon EJC. Myofascial low back pain:a review[J].Phys Med Rehabil Clin N Am,2010,21(4) :711 -724.

[8]Sikdar S,Shah JT. Novel applications of ultrasound technology to visualize and characterize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and surrounding soft tissue[J]. Arch Phys Med Rehabil,2009,90(11) :1829 -1838.

[9]李真,李甜甜等. 双波长弱激光治疗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2018,39(20):3037-3046.

[10]曹龙军,黄力平等. 上斜方肌静力牵伸与等长收缩运动干预对颈肩肌肉疼痛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12):1382-138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