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携角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运动机能形态学 2022-08-10 发布于北京

 提携角

当肘关节完全伸直, 前臂处于中立位时, 上臂与前臂的中轴并不在一条直线上, 前臂的远侧端偏向外侧,二者之间形成一向外开放的钝角,这个角度约155~177°,其补角约3~25°,称为提携角(carrying angle)。男性一般为5°~10°,女性约为10°~15°。提携角在0°~5°之间时为直肘,小于0°为肘内翻,大于15°为肘外翻。这三种情况均属肘畸形。

提携角的形成与作用

提携角的形成和变化主要是由于肱骨远端及尺骨近端的几何形态决定的,肱骨下端两侧的隆起为内、外侧髁,均为非关节部分。前者较大,居于较下之平面且突出,后者与肱骨小头之间无明显界限。由于肱骨小头的横轴与肱骨干不相垂直,而向内侧倾斜,且肱骨滑车外旋角造成肱骨滑车尺侧低于桡侧5~6mm,使其横轴与水平线形成4~8°夹角,同时鹰嘴的横轴与尺骨干形成一小于90°的外偏角,尺骨近段从鹰嘴到尺骨干有两次偏斜,这两个角参与了提携角的形成。因此在肘关节伸直时,肱骨长轴和尺骨长轴并不在一直线上。肘关节屈伸过程中,前臂约有10°左右的轴向旋转变化,在屈曲0 ~ 80°过程发生内旋,肘屈曲超过80以后又转为外旋,旋转中心大致在滑车中心。

提携角的作用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便于提物, 因为它使被提物离开身体一定距离。从力学角度来看,肘关节伸直提物可看作是一种物体悬挂,提携角的存在使肩关节到物体的水平力臂增加,使肩胛骨处于力学上的弱势,这种外展很快会造成肩关节肌肉的疲劳。因此,通常人们提物时,常将上身倾斜向提物的一侧,以减小水平力臂, 减轻疲劳。

提携角在体育运动中的意义

在进行体育活动如各种球类、击剑、跆拳道、散打等运动时,肘关节都会参与运动。在体育运动中,动作失误等现象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提携角的存在使本体感觉预先判定的着力点与实际的作用位置存在差异所导致。对提携角的变化研究可以使运动员了解到自己动作的失误原因。测量出自己提携角的变化,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动作去合理的判断击点,有利于减少动作失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

在体育运动中,肘关节损伤也较为常见,特别是链球运动员,由于在训练中肘关节的屈曲角度不合理,持标枪时肘关节屈曲角度大于90°导致阻力臂变长标枪远离投影点,从而造成运动损伤。体操运动员肘关节脱臼及其它损伤并不罕见,体操运动员肘关节骨骺损伤发病率与提携角大小密切有关,提携角越大,肘部组合应力值越大,导致骨骺损伤的可能性也越大,提携角可作为体操运动员选材的一项指标,对提携角的研究可以合理的改进运动员的训练方法,这对预防运动员肘关节损伤及运动选材也有重要的意义。

提携角与运动选材

关于提携角大小在运动员选材上的应用,一些有经验的教练已将肘过伸、肘过外翻(即提携角过大)列为选材的不利因素,但未能从理论上用具体资料加以说明。有研究得出提携角越大,肘关节损伤率越高,59例损伤者的平均提携角为14.83+3.30°,其95%的范围为8.36°~ 21.30°,无损伤者的95%范围为5.09°~18.27°,因而取18°为损伤者及无损伤者的临界值。肘提携角大小可作为选材的一个指标,在其它条件相近时,应挑选提携角小的运动员,对于提携角相当大的,如超过18° ,以不选入为好。

参考文献
[1] Paraskevas G, Papadopoulos A, Papaziogas B, Spanidou S, Argiriadou H, Gigis J. Study of the carrying angle of the human elbow joint in full extension: a morphometric analysis. Surg Radiol Anat. 2004 Feb;26(1):19-23.
[2] Ball CM, Galatz LM, Yamaguchi K. EIbow instabillty:treatment strategies and emerging concept[J].Instr Course Lect, 2002;51:53~61.
[3] 杨智卉,宋雅伟,樊晓丹. 肘关节屈曲对提携角变化的影响[J].四川体育科学,2018,37(02):22-25.
[4] 毛宾尧. 肘关节的不稳定[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09):86-8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