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山东刘福新 2022-08-10 发布于山东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刘福新

2020926日下午,参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我知道926日这天阴天,影响拍摄效果,我知道这么一个隆重的地方,上午瞻仰最合适。可我也有难处,老伴身体欠佳,每一天都在电话中催我回家,我只好三步并作一步走。往年旅行,一个省份非得26天左右才完成,今年秋天的的甘肃还加上青海的西宁,才用了14天。

我自己不免哂笑,简直是在“玩命”呀!

天水伏羲庙,中国西北地区著名古建筑群之一,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西关伏羲路。一九六三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0625日,伏羲庙作为明、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伏羲庙坐北朝南,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共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览厅等6座。新旧建筑共计76间。整个建筑群包括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

在上集,重点介绍一下先天殿。

先天殿又称正殿、大殿,在中院后部正中,是伏羲庙的主体建筑,巍然屹立于院子正北高1.7米的砖筑月台上。

其高大雄伟的殿内,有伏羲彩塑巨像一尊。藻井顶棚正中绘太极河洛八卦图,四周等分为六十四格,内刻绘六十四卦图。

好了,正文就说这些吧。

上集图片计有48幅。

20201227日早上完稿,上午发于本人新浪博客。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本文第一幅图片拍于2020年09月26日16点54分。
   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西关伏羲路。一九六三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06月25日,伏羲庙作为明、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地理位置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伏羲路110号。

 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前后历经九次重修,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后,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现存面积6600多平方米。

 由于伏羲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筑群呈宫殿式建筑模式,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

又因有伏羲庙,民国以前小西关城又叫伏羲城。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这里是伏裁庙建筑群的中心部分。正中位置为一月台,殿、阁、亭、榭,高下相间,与院内星罗棋布的株株参天古柏,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妙趣横生。民间说法,前后院内原来共有古柏六十四株,是按照伏羲八卦推演的六十四个方位栽植的。尚存三十七株,冬夏常青,生机盎然。这些忘年古柏,现已成了珍贵的文物树了。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读者,看到“一画开天”了吗?
   关于“一画开天”的含义 相传 伏羲 画八卦,始于乾卦三之第一画,乾为天,故谓“一画开天”。 宋 陆游 《读易》诗:“无端凿破乾坤秘,祸始 羲皇 一画时。” 清 王筠 《说文释例》卷一:“一之所以为数首者,非曰此字祇一画,即可见一之意也……此即卦画之单,乃一画开天之意,故平置之。”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碑亭(碑廊),原在先天殿西侧。创建时间不详,乾隆《直隶秦州新志.建置》提及庙内有“碑亭”,据此,疑创建于明代。有史可证为清嘉庆十年至十二年(18051807)间重建,时有碑亭6所。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间改建为碑廊一列,共5间。1955年,天水师范搬入伏羲庙后,占用碑廊,将碑碣放翻另置。1990年,在仪门内侧东西新建碑廊两列,共10间。卷棚顶,砖混结构,所有碑碣都得以安置。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先天殿,又称正殿、大殿。在中院后部正中,是伏羲庙建筑群的主体建筑。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明成化十九年(1483)创建的太昊宫是其前身,但原宫址未必是今殿址。嘉靖二年(1523)扩建,时榜书“先天”。嘉靖十年、清顺治十年(1653)、乾隆四年(1739)、嘉庆十年至十二年(1805-1807)间、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间屡经重修,始成今制。面阔7间计264米,进深5间计14·05米。殿宇雄踞宽阔的露台之上,庄严宏伟,重檐歇山大顶衬以龙吻脊、雕花天宫宝刹,显得高贵典雅,气度非凡,虽屡经重修,依旧呈明代风貌。
   这一幅作“压题图片”了。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钟楼(鼓楼),分列先天殿露台东西。宫观寺院的常设建筑,所谓暮鼓晨钟。清嘉庆十年至十二年(1805?1807)间创建,均呈六角攒尖顶,小巧玲珑。原来都是封闭式的,只留一面为门,现柱间的雕花窗棂已全部拆去,与亭无二致。钟楼在民国29(1940)第十三临时教养院进驻伏羲庙后,因失火被焚毁,清代的大铁钟下落不明。现存的钟亭是1988年天水市博物馆复原重建的。民间祭祀伏羲的组织“上元会”补铸铁钟一口,悬置其中。鼓楼依旧,而鼓早已不知去向。依据采访所知,原来鼓楼的鼓很大很响,民国33(1944)中国戏剧学社戴涯话剧团来天水演出话剧《雷雨》,还曾借用这面鼓伴奏雷声。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殿内伏羲圣像高3米有余,手托八卦,目光如炬,正襟危坐神龛之中,灵气逼人。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天水伏羲庙摄影纪实[上集](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四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