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廷玉为何能能配享太庙

 凤凰山居士 2022-08-10 发布于江西

乾隆皇帝登基后,张廷玉作为顾命大臣之一辅佐乾隆皇帝。乾隆元年(1736年),张廷玉奉命教导皇子,但依然兼管翰林院事。二月的时候,乾隆皇帝亲自拜谒景陵,张廷玉与另一个大臣留京处理朝政事务。自此以后,每次皇帝出巡,张廷玉都负责留京总理事务。乾隆皇帝还经常让他夜宿紫禁城。

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的西北部的龙眠山腹地,有一座墓园,这是清朝张廷玉的墓地。配享太庙,这在满清政府是何等的殊荣,更何况张廷玉是一个汉臣。为清朝做出了杰出贡献的汉臣有许多,左宗棠、林则徐等人都没能配享太庙,张廷玉为何能得此优待呢?

张廷玉墓

一个人的为人处世离不开他的家庭教育,张廷玉的优秀自然与他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在说张廷玉之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他的家庭背景。张廷玉的父亲是清朝大臣张英,张英性情温和、胸怀宽广,康熙皇帝就曾称赞他:“张英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

清朝康熙年间,张英在老家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宅,因此两家对于宅界都态度强硬,谁都不肯谦让对方。双方争执不下,于是到县衙打官司。因为张、吴两家都是名门望族,地位显赫,县官也怕得罪人,不敢轻易断案。因此张家人传书到京城想让张英出面摆平此事。张英收到家书后回复了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语惊醒梦中人,张家人恍然大悟,于是大度地退让了三尺。吴家也不是得寸进尺的人,然后也退让了三尺,于是就张、吴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六尺巷”,这个故事也传为了一段佳话。

张英著有家训《聪训斋语》、《恒产琐言》,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从多方面出发教育后辈做人做官的道理。清末名臣曾国藩对张氏家训推崇备至,并称赞其“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

张廷玉一直谨记他的父亲“终身让路,不失尺寸”的教诲。雍正十一年,张廷玉的长子张若霭参加科举考试,廷试过后,考卷被呈给雍正皇帝,张若霭因为出色的才能被钦点为一甲探花。雍正皇帝是在拆卷后才知道原来他是张廷玉的儿子,于是就让内侍传谕张廷玉,告知其子中了探花。之后张廷玉觐见雍正皇帝,言明他家“世受皇恩,无所不极”,还不肯接受张若霭中的探花,并请求皇帝将此功名让给天下的寒士。雍正皇帝深受感动,于是将张若霭改为二甲第一名,并宣谕对张家父子的谦让行为赞不绝口。这就是名扬青史的“张廷玉让探花”的感人事迹。

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皇帝觉得内阁在太和门外,侍值的人或许会出现疏漏之处,于是他命令张廷玉与怡亲王胤祥、蒋廷锡处理军需事务,“始设军机处于隆宗门内,为承旨出政之总汇”。张廷玉拟定了办理军机处的规制:“诸臣陈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内阁拟旨;要事用折,自奏事处上,下军机处拟旨,亲御朱笔批发”。可以说,雍正皇帝设立的军机处,其主要制度都是张廷玉筹划制定的。从此,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予政事,日必召入承旨,平章政事,参与机密”。张廷玉不仅掌管军机,又兼管吏部、户部等要职。

雍正十二年(1734年)七月,有叛军作乱,雍正皇帝召集两路领兵的将军返京,与王公贵族、满朝文武大臣共同商议,博采众议。当时叛军的情况都已经打探清楚了,朝廷中主张用兵的人居多,他们认为“约会齐进,并力歼除”。而张廷玉则反对作战,坚持建议派遣史官去宣谕,他还起草了一稿奏疏,但是跟随他签名的大臣仅有十几个人。虽然雍正皇帝当时采纳了张廷玉的建议。但最后却还是选择用战争来解决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张廷玉的言论还是对雍正皇帝的决策有不小的影响。

乾隆皇帝登基后,张廷玉作为顾命大臣之一辅佐乾隆皇帝。乾隆元年(1736年),张廷玉奉命教导皇子,但依然兼管翰林院事。二月的时候,乾隆皇帝亲自拜谒景陵,张廷玉与另一个大臣留京处理朝政事务。自此以后,每次皇帝出巡,张廷玉都负责留京总理事务。乾隆皇帝还经常让他夜宿紫禁城。张廷玉还负责科举考试,为朝廷选拔有用之才,并且还向皇帝推荐官吏。尽管张廷玉政务繁重,但是因为他博古通今,于是皇帝还命他兼任编纂《清圣祖实录》《明史》《大清会典》《皇清文颖》《清世宗实录》《玉碟》等重要典籍的总裁官。

张廷玉在康熙年间整治吏治,坚决摒弃行贿的不良风气,对不作为的官员严惩不贷。雍正年间,张廷玉把奏折制度化,规定地方官员遇到比较严重的事情,都要写奏折上报,然后经过皇帝朱批,认可之后再写题本作正式报告。但奏折中的朱批内容,不能写入题本。自此题本成为官样文章,而奏折代替了原来题本的作用,成为主要的官方文书。之后,张廷玉还制定了保密制度,更加完善了奏折制度。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张廷玉还在雍正皇帝执政初期安抚流民,任用贤能之人,为雍正皇帝收服民心,对清朝国情的安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宽限赋税、整顿刑律,避免了无辜百姓受牵连。张廷玉还是一个被政治耽误的诗人,他一生作的诗有数千首,尤其是题画诗,内容丰富、富含情趣和哲理。

雍正皇帝视张廷玉为挚友,他曾说他们二人“名曰君臣,情同契友”。

虽然张廷玉是一个汉人,但是性情中人的雍正皇帝十分信任他,而他确实为清朝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雍正皇帝赐予他配享太庙的殊荣。张廷玉到了晚年的时候比较糊涂和固执,乾隆皇帝也开始对他各种不满,但是机智精明的乾隆皇帝到最后也没能抓到张廷玉的把柄。由此可见,张廷玉的确是一位清正廉明的好官。晚清大臣李元度曾这样评价张廷玉:“公以一名相子,迥翔卿贰,文学经济,已锡然负台辅望矣。”

参考资料:

1.走近安庆新“国保”:张廷玉墓.新华网

2.《清史稿·本纪九·世宗本纪》.国学导航

3.《清史列传》卷十四,张廷玉传。

4.张廷玉:廉洁的为官之道 .安庆晚报

5.王岐山造访安徽桐城六尺巷 “做官先做人”获倡导.凤凰网

6.张英、江小角.张英全书.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年

7.张廷玉:三朝政坛不倒翁 来源:《领导文萃》2013年 第20期

8.安徽桐城张英张廷玉父子:六尺巷礼让为先 笃素堂廉俭传家.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