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β24一气化六:太虚大气之一气,化而为燥暑风湿寒火之六气

 黄帝内经参详 2022-08-11 发布于山东

大地位处太虚之中,就宣夜说而言,太虚时空无限。自大地视太虚,大地与太虚之间为天。大地与天皆为时空有限之物,虚天浮举大地。就浑天论而言,地上地下皆天。太虚无非大气,大气聚散于太虚,大气浮举大地并出入于大地,化一而为六。

六者何谓?其性又何如?

先附录原文如下:

岐伯曰:大气举之也。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

面对黄帝“冯乎”之问,岐伯以近乎宣夜说的“浑天说”答之以“大气包举之”,“之”代指地球大地,前篇推文已详论之。

太虚大气不仅浮举大地于中,而且亦出入于大地之内,大气为大一或太一,化而为燥暑风湿寒温之六气,六气各一其性。

由此可见,岐伯秉持的是气一元论。

一、太虚大气之一元论

精气为物,万物皆化生于气,《管子·内业》开篇即讲:“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是故名气,杲乎如登于天,杳乎如入于渊,淖乎如在于海,卒乎如在于己。是故此气也,不可止以力,而可安以德;不可呼以声,而可迎以音。敬守勿失,是谓成德,德成而智出,万物果得。”

《淮南子·天文训》讲:“天墬(墬,“地”之古字。——作者注)未形,冯冯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太昭。道始生虚霩,虚霩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日月之淫为精者为星辰,天受日月星辰,地受水潦尘埃。”

据《晋书·卷十一·天文志》记载,宣夜说认为:“天了无质,仰而瞻之,高远无极,眼瞀精绝,故苍苍然也。……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太初者,气之始,太素者,质之始。虚空不空,无限时空宇宙充满着有气而无质大气,日月众星“浮生”于大气之中,三国时杨泉《物理论》讲:“元气皓大,则称皓天。皓天,元气也。皓然而已,无他物也。……夫地有形而天无体,譬如灰焉,烟在上,灰在下也。”

二、太虚大气,一化而为六

言有统析之别,统而言之(统言,亦称浑言),六气化生于太虚大气之大一,析而言之(析言),太虚大气化生燥暑风湿寒火之六气。

六气出入大地,六气无形,大地有征。

三、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

“之”代指大地。

燥暑风湿寒火,在天无形之气。

干蒸动润坚温,在地有形之征。

六气在天各有其名,六气入于地各有其性。如下表所示:

天气至,以在地生物之情状示例,言之如下:

1.燥以干之

天之燥气至,则在地之生物以干枯之状征兆之。

2.暑以蒸之

天之暑气至,则在地生物以蒸蒸茂盛之状征兆之。

3.风以动之

天之风气至,则在地生物以动而发生之状征兆之。

4.湿气润之

天之湿气至,则在地生物以润而华泽之状征兆之。

5.寒以坚之

天之寒气至,则在地生物以枝硬果坚之状征兆之。

6.火以温之,则在地生物以温而畅达之状征兆之。

六气各一其性,功用各异,析言如是。析而统之,六气之方位关系又当如何界定呢?

明日继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