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 第268条诸家解说

 小柴胡汤 2022-08-11 发布于浙江

第268条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关脉,以候少阳之气,太阳之脉浮,阳明之脉大。脉浮大,上关上,知三阳合病。胆热则睡,少阴病但欲眠睡,目合则无汗,以阴不得有汗。但欲眠睡,目合则汗,知三阳合病,胆有热也。

清·吴谦《医宗金鉴》

【按】

浮大上之「上」字,当是「弦」字,始合论中三阳合病之脉。若是「上」字,则经论中从无两寸脉,主三阳病之理。

【注】

脉浮大弦,三阳合病之脉也。浮大弦皆见于关上,知三阳之热邪,皆聚于阳明也。热聚阳明,则当烦不得眠,今但欲眠睡,是热盛神昏之昏睡也,昏睡自然目合,热蒸则汗自出也。若施治得宜,使邪还于表而解,否则未可卜也,宜以柴胡、桂枝、白虎三汤,酌其所当,合而用之可也。

【集注】

方有执曰:太阳脉浮,阳明脉大,关上乃少阳之部位,故曰:三阳合病。

魏荔彤曰:诊其脉浮为太阳,大为阳明,其长上于关上,则弦可知矣。弦又为少阳,是三阳之经同受邪,所以三阳之脉同见病。如此再谛之于证,但欲眠睡非少阴也,乃阳盛神昏之睡也。及目合则汗出,是阳胜争于阴中之汗出也。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上条(第219条)言病状及治方,此条详病脉、探病情、究病机,必两条合参,而合病之大要始得。脉大为阳,关上阳所治也,是为重阳矣。但欲睡眠,是阳入于阴矣。合目则卫气行阴,而兼汗出,热淫于内矣。与上文自汗同,与少阴脉微细而但欲寐不同。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太阳传阳明、少阳,阳明腑病,而太、少之经邪未解,是为三阳合病。太阳之脉浮,阳明之脉大,胆气候于左关,胃气候于右关,胆胃不降,二气逆行,故脉上关上。胆热则甲木克土,土气困乏,故欲眠睡。平人寐则阳气内蛰,三阳合病,阳盛于外,寐时阳气不敛,郁蒸而开皮毛,故目合则汗也。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三阳合病,太阳之病转入少阳阳明也。阳明之脉本大,太阳未罢,故浮。上关上者,左关属胆,右关属胃,胃底胆汁,合胃浊并生燥热,故浮大之脉,独甚于关上。湿热盛于肌腠,故但欲眠睡。肌腠为孙络密布之区,属营分,湿热在营分,故目合则汗(营气夜行于阴,以夜则为卧寐之时,卫阳内敛,营气外浮也。汗随营气外泄,故目合即汗)。此证若胃中燥实,则汗为实热所致,宜大柴胡汤。若无胃实,则汗为胆中虚热,宜柴胡龙骨牡蛎汤。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本条与第269条、270条同讲。

这三条说明少阳主枢,一个是表里之枢,一个是阴阳之枢,所以它的发病不论是表里之邪也好,阳去入阴也好,往往和少阳的枢机不利、枢机为病有关系。因此我们作为一个临床医生,就要注意这些问题,如何使少阳枢机利,使邪气不能由阳入阴,如何在三阳合病治从少阳来解三阳复杂之邪。

三阳合病是讲合病的。只有阳经能讲合病,阴经就不讲合病了。太阳与阳明合病的喘而胸满者用麻黄汤;三阳合病的身重,短气,腹满,汗出用白虎加人参汤。一个治在太阳,一个治在阳明,治太阳者邪偏于表,虽然是太阳阳明合病,但是偏于表,可以用麻黄汤。三阳合病汗出、口渴,以阳明的热为重的,用治在阳明,得用白虎加人参,所以合病有发汗之法,有清解、清热生津之法。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这条没提证,就提脉了,以脉代证,浮是太阳之脉,大是阳明之脉,上关上就是关脉。因为张仲景论脉与后世不同,寸脉叫寸口,关脉叫关上,尺脉叫尺中。阳热之邪偏盛,脉有浮大,见于关上,就是说寸关脉比较明显,尤其是关上更明显。因为阳热之邪壅盛,寸关之脉偏于阳位,尺脉偏于阴位。有的注家认为关脉属于少阳,关脉属于胆,关脉就代表了少阳。

实际上,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就是说阳热很盛的意思,三阳的阳热之邪很盛,所以脉浮而又大,尤其是在关上反映得更显著。热一盛,就要发生神昏,所以就但欲睡眠。少阴病是脉微细,但欲寐也,脉是微细的,那是阳虚而阴盛。这是脉浮大而又上见于关上,连关上更显著,这是阳脉,属于热壅而神昏。这和阳虚截然不同。目合则汗,眼睛闭上,因为他睡觉,乐意睡眠,但欲眠睡,眼睛一合,浑身汗出,这种汗不叫自汗,叫盗汗,睡中出汗叫盗汗,为什么?阳加于阴谓之汗,阳气一盛,尤其是少阳相火之气郁迫,就更能伤阴,阴不能入,逼汗外出,就出现了盗汗。这个病是有的。我在和平里医院看病,有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就是盗汗,怎么治也治不好,有口苦,大便干燥,心下逆满,难受,心里发烦,月经有点儿后期,所以我开了付大柴胡汤加牡丹皮,吃了就好了。

少阳气郁化火的出汗和阳明病的自汗不一样。前面讲的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与麻黄汤是没有汗的,三阳合病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属于阳明,不是盗汗,是自汗出。到了少阳,三阳合病,热气壅盛,要显示少阳的特点,合目则汗,是盗汗。既然是这样,用白虎汤行不行?不行,尤在泾说,恐怕这个不是白虎汤所能治疗的。因为是盗汗,意思就是告诉你三阳合病,治在少阳,得要清解少阳之热。

因此,三阳合病有发汗之法、清热之法,还有清透少阳之热,火郁则达之这样的方法。内科里有痨瘵病,就是虚劳病,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肺结核,很多病人有骨蒸劳热,晚上盗汗,药里都要加点儿柴胡,比如柴胡清骨散,柴骨蒸久不痊,热盛清之炒胡连,鳖甲青蒿柴地骨,都要加点儿青蒿、柴胡,因为都是火郁伤阴,少阳的相火郁了,所以加一点儿清透的药,疏通少阳木气的郁迫,再加上滋阴的药才有效。柴胡清骨散、柴胡鳖甲汤,用柴胡、青蒿这一类的药透点儿少阳,使气不郁了,相火达了,就不往一块聚了,从而达到了治疗的目的。

第269条是伤寒外感病,如果邪气在表,还得发热,这个人无大热,但不是一点儿热都没有。伤寒六七天,如果邪在太阳还得发烧,现在发烧不是太厉害,是无大热,其人躁烦者,出现躁烦不安、坐立不稳,心烦体躁,既然是六七天没有大热而出现躁烦,这是什么缘故啊?此为阳去入阴也,张仲景告诉我们,这是阳去,就是阳邪,就是太阳之表邪,去就是往,从这一经往另一经去了,去入阴,阴是里,就是由表入里,可能就到阳明了。这个阴可不是阴经,这里的阴阳是指表里,阳去入阴是表邪入里,由太阳之表到阳明之里。这是一个过渡的时候,太阳的表热轻微了,入了阳明但还没有到痞、满、燥、坚、实那个份上。

第269条和少阳有什么关系?《伤寒论》有一些意在言外之处。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为表里之枢机。如果少阳之气不利,就有这样的可能,就是说少阳就像搭个桥,是一个通路,阳气、表邪就是通过少阳这个桥梁、通路到了阳明、到了里。换而言之,如果少阳枢机很利,邪气往里来的时候,它有个枢机的作用,能够使邪不往里来,这样不就好吗,邪气不就不往里了吗?所以上边这一条是讲三阳合病,合病者,共同的发病,这里有少阳有热的问题。下面这条是太阳病往阳明病传,有太阳的来路,有少阳的去路,中间有没有少阳的关系?也有少阳的关系。这里包括少阳的枢机不利,少阳的枢机不能够抗邪外出,所以邪气就通过少阳而传到阳明,出现烦躁之证,这里有这么一个含义,表、里、中,有表、有里、有中间,中间是少阳的问题。

第270条作比方,比喻说是伤寒病三天了,三阳病也算是传尽了,三阴当受邪,头一个是太阴,太阴应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如果这个人反倒能食,同时,吃了以后也不恶心、不呕,也就是脾胃气还很好,里气还和。这时候邪气还只是在阳,就不能入于阴。三阴不受邪就不受邪了,放在少阳篇有什么意义?太阳、阳明、少阳,少阳完了之后就是太阴,所以少阳又是阴阳之枢,邪气到了少阳,少阳要是抵抗不了,那就往太阴过渡。如果少阳气机利,不往阴经中发展,过去讲了,少阳病有阴证机转,讲了柴胡桂枝干姜汤,有肚子胀满,有下利,就已经出现了太阴病的苗头。假如少阳有力量,阳气能够抗邪,能够把邪气遮挡住,不使它入到太阴。这两条告诉临床医生,由表到里也好,由阳入阴也好,往往是治疗少阳病不得力的时候,少阳抗邪的功能不好而出现的。在治疗的时候,要注意这个问题。为什么?上面就这么说,太阳病,发汗以后,这个人就谵语,说胡话了,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躁。为什么就烦躁了?

治少阳没治对,邪气就由表入里,到胃了。在少阳病,治不好,就影响少阳的抗邪的功能,邪就由阳入阴了,所以少阳是表里之枢、阴阳之枢。这两条就是说是三阳经病的问题也好,阴阳的、阳经之邪往阴经的过渡也好,都和少阳是有关系的。所以在治疗少阳病时,不要犯少阳之忌,使少阳不受到什么损失,这样保证邪气不往里来,不往阴里传变。另外,对于治疗少阳病,既有和解表里的问题,也有和解阴阳的问题,因为少阳本身它就具备了这样的特点。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三阳合病就是既有太阳病,又有阳明病,再有少阳病,同时发作,不是发作有前有后,这个就是三阳合病。有太阳病就发热怕冷,阳明病就大便干,再有少阳病口苦咽干这些情况合在一起,叫三阳合病,是同时发作的,这是就症候上说的。

就脉上来说,也是三阳合病,脉浮是太阳脉,脉大是阳明脉。上关上,就是靠关部上面一点,叫上关上,上关上是以候心下之疾,《金匮》里有,积聚一篇,说「上关上以候心下之积」,我们讲少阳病在胸胁,主要是在胁下,胁下与心下在上下的部位上说是相当的,因此上关上是以候少阳之邪。三部九候的三部是上以候上,下以候下,中以候中,这是粗糙的说,细说就是「夫诊脉大法,当取太过不及」,那么这是症瘕积聚篇讲的,非常的好。总之浮大之脉,显现于上关上,是冲脉上说的三阳合病。上关上是候少阳之邪,这个地方脉浮大是少阳有热,所以就脉上说是三阳合病。这个三阳,我们一会讨论讨论。

阳性症是亢奋的、热性的,这里三阳都是一个热,就是表里内外全热了,在《内经》上有一句话「壮火食气,少火生气」。火一点都没有,这是不行的,少火则人的气能升,但是火大了,会伤人的气,所以壮火食气。三阳同时有热,内外表里有热,就是壮火了,是伤人气的,所以但欲眠睡,目合则汗。这个气说白了就是热蒸的一个现象,内外俱热,所以这个人昏昏欲睡,而盗汗出,目合则汗为盗汗。

王付【释疑解惑】 

①怎样理解“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

答:㈠张仲景论“三阳合病”,即太阳少阳阳明病证,辨治三阳兼证必须权衡病变证机与病证表现主次方面。㈡张仲景论“脉浮大”即太阳脉浮,阳明脉大。㈢张仲景论脉“上关上”即少阳脉在关部,强调关上脉最为明显,则知三阳兼证以少阳为主。

②怎样理解“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答:㈠辨识“但欲睡眠”的病变证机是以热为主,因热伤气,病以嗜卧懒动为主即“但欲眠睡”。㈡辨识“目合则汗”即盗汗,辨盗汗病变证机未必尽是阴虚,因少阳胆热随寐则卫气行于内而乘机迫津外泄,则为盗汗。阴虚盗汗以舌红少苔为主,而少阳胆热盗汗则以舌红苔薄黄为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