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释疑 | 伤寒23期资料

 湛璿 2016-02-25
点击标题下「天医堂」可快速关注


天医堂

是隶属于国医战队旗下专属于中医人的微信,是中医纯学术人才交流平台!这里分享最专业的中医知识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46)

【词解】
[1]支节烦疼:支,通肢。烦,剧也。即四肢关节剧烈痛疼。
[2]心下支结:即自觉心下部有支撑结聚胀满之感。
【提要】
论太阳、少阳并病的证治。
【讲解】
本证成因:太阳表证未除,邪气又入少阳。
主症和病机: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属太阳表证,微恶寒,知发热亦微,提示太阳表证已轻。

微呕病机与少阳病胆热犯胃的喜呕相同,但呕吐为微,提示少阳之邪不重

心下支结少阳经脉受邪,经气不利所致。这里的心下支结,和心胁痛不能转侧相比较,还应是少阳经气不利之轻者,提示少阳之邪尚浅。

证属太阳、少阳并病,邪气俱轻

【治法】
和解少阳,兼以解表。
【方剂】
柴胡桂枝汤:桂枝一两半(去皮)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今用人参作半剂。

【彭子益注】

论荣卫表病与少阳经合病之治法。

微呕支结,少阳证也。

既有发热、恶寒、肢节烦痛之荣卫表证,又有微呕心下支结之少阳经证,桂枝汤、小柴胡汤合并双解也。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词解】
[1]过经:邪气已经离开太阳经。
[2]心下急:胃脘部拘急疼痛。
【提要】
论大柴胡汤的适应证。
【讲解】

本证成因:太阳病传入少阳和阳明。

主症和病机:呕不止少阳病喜呕的加重,为胆腑热实邪气犯胃,胃气上逆所致

心下急胸胁苦满、心下支结的加重,为阳明实邪内阻少阳枢机不利,机壅滞的表现

郁郁微烦:少阳郁火与阳明燥热上扰心神所致。

【治法】
和解少阳,通下里实。
【方剂】
大柴胡汤: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
【彭子益注】

论少阳胆经坏入阳明胃腑。

急郁烦三证,须右脉实大,或沉紧沉滑,方可下。

柴胡证仍在,服小柴胡汤后,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呕不止而心下急且微烦,此胃间有当下之热,宜大柴胡汤,解少阳之经,兼下胃热也。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147)

【提要】
论少阳病兼脾虚津伤的证治。
【讲解】
本证成因:伤寒汗不得法,又下之过早,汗下两伤,津液受损,脾气被伤,邪传少阳。
主症和病机;往来寒热、心烦、胸胁满微结:少阳经腑同病,枢机不利的表现。

小便不利少阳枢机不利,气化失常,三焦水道不调的特征

口渴汗下津伤,津亏失润所致

不呕病在三焦,未及胃脘

但头汗出三焦热郁所致,热郁体内不得外越则身无汗,郁热上蒸,故见但头汗出。

以方测证,还当有脾虚便溏等临床表现。
【治法】
和解少阳,畅达三焦,温脾生津。
【方剂】
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栝楼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熬) 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彭子益注】

少阳胆经坏入太阴脾赃。

满结渴汗寒热心烦,少阳证小便不利,太阴证。

少阳经病,汗下并施。胆经伤则寒热往来,胸胁满结,脾土伤,则湿生尿短,中气伤则相火不降,烦渴头汗。柴芩解少阳,除寒热,舒胸胁,牡蛎消满结,瓜蒌合黄芩以降相火。四维皆病,中气虚寒,干姜炙草以温补中气,桂枝泄小便以去土湿也。



编辑:刘一晗。来源:国医战队学术委员会
版权由原作者所有,天医堂推荐发表。
投稿邮箱:460288781@qq.com
投稿咨询:yunqian000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