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苓桂术甘汤、五苓散、黄芩汤、理中汤、芍药汤、

 常元泰 2022-08-11 发布于新疆

十二、苓桂术甘汤类方

苓桂术甘汤类方以苓桂术甘汤为代表,方中茯苓、桂枝相伍以通阳化气、利水渗湿,白术、甘草相配以补弹益气、培士制水,主要用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心悸头眩、脉沉紧者。

若见路下停、欲作奔豚、小便不利者,可用茯苓、桂枝、甘草、太枣,为苓桂枣甘汤,以温通心用、化气利水。若见心下胃院部悸动不宁、推按之则水声维捷、口不渴、舌苔白滑而脉弦者,可用茯苓、桂枝、甘草、生姜,为茯苓甘草汤,以温胃阳、散水饮。

十三、五苓散类方

五苓散类方以五苓散为代表,方中桂枝通阳化气,白术健脾祛湿,猪苓、茯苓、泽泻导水下行、通利小便,主要用于小便不利、小腹硬满或胀满、渴欲饮水但饮后欲吐,或兼发热恶寒者。

若见发热、口渴、小便不利,或见下利、咳而呕、心烦不得眠者,可用五苓散去桂枝、白术,加滑石、阿胶,为猪苓汤,以清热滋阴利水。

五苓散、猪苓汤二方所治之证,皆有“口渴,小便不利”。五苓散证以“脉浮发热”为主,猪苓汤证以“心烦不得眠”为主。五苓散治太阳,故主术、桂温化通阳利水;猪苓汤治少阴,故用胶、滑育阴泻热利水。

十四、黄芩汤类方

黄芩汤类方以黄芩汤为代表,方中黄芩清泻里热,芍药酸寒坚阴,甘草、大枣益气和中,主要用于发热、口苦、小便短赤、下利灼肛,或大便利而不爽、有热臭气、腹部疼痛、脉弦数的里热下利证。

若兼呕者,可加生姜、半夏,为黄芩加生姜半夏汤,以清泄里热、降逆止呕。若见心中烦、不得眠、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沉细数,可用黄芩、黄连、芍药、阿胶、鸡子黄,为黄连阿胶汤,以滋阴泻火、交通心肾。

十五、理中汤类方

理中汤类方以理中汤为代表,方中人参、炙甘草健脾益气,干姜温中散寒,白术健脾燥湿,主要用于吐利频繁、发热头身疼痛不甚、不欲饮水,伴见腹中冷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缓弱者。

 若见下利不止、心下痞硬、兼发热恶寒者,可用理中汤加桂枝,为桂枝人参汤,以温中解表。若见肢厥、烦躁、吐逆者,可用甘草、干姜,为甘草干姜汤,以温中复阳。

理中汤乃温中焦之主方也。若兼表证者,可加桂枝以解表,为桂枝人参汤。是方所治仍重在温里,解表仅桂枝一味。盖里气壮则表自解,为表里并治、里重于表之法。若甘草干姜汤者,去术、参之壅滞,以辛甘化阳之味而复脾阳。

十六、芍药甘草汤类方

芍药甘草汤类方以芍药甘草汤为代表,方中芍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甘草补中缓急,主要用于脚挛急、经脉挛急者。若见恶寒、脉微细、脚挛急者,可用芍药甘草汤加附子,为芍药甘草附子汤,以复阳益阴。

十七、赤石脂禹余粮汤类方

赤石脂禹余粮汤类方以赤石脂禹余粮汤类为代表,方中赤石脂甘温酸涩,禹余粮甘涩性平,主要用于心下痞硬、下利不止、滑脱不禁、小便短少或小便不利者。若见下利不止、便脓血、色赤暗、白多红少、腹痛绵绵、小便不利者,可用赤石脂、干姜、粳米,赤石脂一半入煎,一半为末冲服,为桃花汤,以温涩固脱。

以上所列类方,以其组成相似而归类。对其主治之证详加辨析,以明其异同之所在。临证时若能对各方主治之证烂熟于胸,庶可免歧路彷徨之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