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番茄妈呀 我有一个超级“难搞”的女儿。 早上给她穿衣服, 要么嫌标签扎人,要么说颜色不喜欢, 前前后后换了三四件; 睡前看绘本, 我提醒她“还能看10分钟”, 她又炸了:“为什么要提醒我”…… 哭哭唧唧半个小时,才终于睡了。 我和老公说: 人家养孩子是修行,我们养孩子是渡劫。 看到这里,大家也许会认为, 我女儿是个故意捣乱、没规矩的“熊孩子”。 恰恰相反。 她是个十分细心、体贴、善良的“小棉袄”。 出门时,她会提醒我拿手机; 看到流浪猫,她会拿出自己的零食; 下班回家,她会给我一个温暖的拥抱…… 这样看,我女儿是不是有些“分裂”? 她确实跟普通孩子不一样, 她是一个高敏感儿童,也就是高需求宝宝。 这类孩子,一出生就被打上“难养”的标签。 高敏感儿童,是坠落人间的精灵 最早提出“高敏感型人格”概念的, 是心理学家伊莱恩·艾伦博士。 他认为, 敏感不是一种疾病,也不是一个选择, 而是天生的基因特质。 我有一个高敏感的朋友, 他在婴幼儿时期,必须父母抱着睡, 放下会醒,有动静就会醒; 幼儿园时期, 随时可能因为一件小事原地爆炸, 见到陌生人、到了新环境, 就哭得惊天动地,很难安抚; 小学时期,跟认识的人打照面, 会刻意关注对方的表情、动作, 揣测对方的想法; 被批评或者参加集体活动前,会辗转难眠; 中学时期,很少跟小伙伴一起玩, 总是在一旁看着别人玩, 或一个人待在角落里看书、画画、听音乐。 这些异于常人的表现, 让父母无数次想要改变他, 得到的都是强烈的反抗。 长大后他才知道,自己属于高敏感者。 高敏感者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每5个人中就有1个。 相比普通孩子,他们更容易被外界刺激, 表现得胆怯、爱哭、消极、玻璃心…… 正如左辉在《挖掘敏感孩子的力量》推荐序中写的: “高敏感的孩子是落入凡间的精灵, 走迷了路,才来到地球, 被我们这些幸运的父母拥入怀中。 他们在地球上不容易站稳,很容易摔跟头。” 但换一个角度看, 高敏感,是一种难得的天赋。 高度敏感儿童,在4个方面更出众 实际上,每个人都是敏感的, 只是程度和方式不同, 而高敏感者位于整个光谱的极端。 每一种类型的孩子, 都能在未来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看看那些取得非凡成就的人, 一定是扬长避短,在擅长的领域深耕。 哈佛发展心理学家杰罗姆·卡根曾说: 那些敢于上天的宇航员们, 极有可能不是高敏感者, 但那些呆在控制室里一项项确认、 最后按下发射键的科学家们, 很有可能是高敏感者。 《发掘敏感孩子的力量》中也提到, 高敏感儿童, 未来会成为科学家、咨询师、神学家、 历史学家、律师、医生、护士、 老师和艺术家。 因为他们拥有4种天赋。 第一,敏锐的洞察力 敏感的孩子,时刻处于高度戒备的状态, 对声音、气味、光照、动作、表情很敏感, 能轻易捕捉到别人看不见的细节。 拥有敏锐的洞察力, 才能将生活中的人和事原汁原味地留存在脑海里。 第二,高度共情能力 敏感的孩子,拥有发达的神经系统, 对外部刺激和他人情绪十分机敏, 能感同身受他人的痛苦和难处, 拥有强烈的同理心。 一个高敏感儿童的妈妈讲过一件事。 三岁的儿子走过来,把眼镜递给了她。 妈妈吓了一跳,赶紧问儿子: “你怎么知道我在找眼镜?”儿子回答: “我看到你一边打扫,一边东张西望, 就觉得应该是在找眼镜。” 这就是高敏感儿童的独特之处。 他时刻在观察对方,觉察对方在想什么, 所以他对悲伤、焦虑等情绪的感受, 比其他人强很多。 第三,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 敏感的孩子, 天生收集和提炼信息的能力强, 喜欢思考和内省。 《大脑与行为》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证明: 高敏感者的大脑在处理信息时, 比一般人更深度、更精密。 比如扎克伯格,是典型的高敏感者。 他不善言辞,一开始公开演讲还会紧张, 十几岁时就喜欢一个人安静地敲代码。 但扎克伯格善于分析, 思维敏锐,行事谨慎,靠着这些特性, 他创办了facebook。 第四,超乎常人的创造力 敏感的孩子,享受独处, 内心世界丰富,想法天马行空, 拥有浓烈的艺术气质。 现实生活中,许多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 确实都是高敏感者。 例如导演李安、画家梵高、作家村上春树、苹果之父乔布斯等。 他们的成功, 无一不是将高敏感特质发挥到极致。 如何养育,激发出孩子天赋的一面? 艾伦博士特别强调: 敏感是一种天生气质, 它会成为孩子的弱点或优点, 全看父母的教养方式。 高敏感儿童是上天赐予家长的礼物, 只要教育方法得当,就能开启孩子的天赋, 让他感受更多,想象更多,创造更多。 创建包容、接纳的环境 美国早教专家们进行过一个实验: 追踪1300个不同家庭新生儿的成长轨迹, 其中一部分是高敏感儿童。 结果显示,一年级时, 高敏感儿童的发展呈现了两种极端: 一部分成为了最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 另一部分成了班里表现得最优秀的孩子。 深度了解后专家们发现, 家庭环境是产生差异的关键。 在包容和接纳的环境中, 孩子的敏感特性能很好地吸取到养分, 让高敏感的天赋得以绽放; 在充满批评、指责的环境中, 孩子会感受到自己遭遇了不公, 并放大这些感受,难以信任他人。 所以,家长要放平心态, 正视孩子先天特性。 少生气,少抱怨,多共情孩子,理解孩子。 让孩子为现在的自己骄傲 艾伦博士说: “身为与众不同孩子的父母, 要有不同于其他父母的觉悟。” 养育一个高敏感儿童, 家长需要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好的眼睛。 敏感跟任何一种特质一样, 都是人性的一种,都有正反面。 “想太多”说明孩子“思虑周全”, “情绪化”说明孩子“情感丰富”, “玻璃心”说明孩子“观察能力强”…… 家长要做的不是填平差异,而是因势引导。 即使失望,也不要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而要肯定孩子的独特性。 比如“今天玩了一天,你是不是累坏了, 因为你注意到了所有的事”, 让孩子明白,敏感并没有错。 教会孩子处理负面情绪 敏感的孩子,对家长的情绪异常关注。 这样的孩子发脾气时, 家长需要做的不是阻止,不是指责, 而是接纳。 通过综艺节目,我发现: 每当小鱼儿发脾气时, 胡可说的最多的就是“我知道”这个句式。 “我知道你想要这个玩具, 拿不回家你很难过。” “我知道你有点儿害怕,但你很勇敢。” “我知道”这三个字, 看起来简单,却代表了接纳和共情, 让小鱼儿感觉到自己是被理解的。 有了这个底气,发泄完负面情绪之后, 小鱼儿就更容易接受和配合妈妈的建议。 允许孩子慢慢来,别强求 一个妈妈曾说, 孩子在公园里,从独自玩沙子,不搭理人, 到主动跟小朋友讲话,他用了45分钟。 敏感的孩子,接受到的信息更多, 想得更全面,行动更谨慎, 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接受新的事物和环境。 想让孩子合群, 家长该做的不是逼迫,而是等待。 当孩子感受到安全的时候, 他会主动迈出第一步的。 心理学家伊莱恩·阿伦说: “一定是因为你内心渴求一个独特的孩子, 上天才赐给你这样神奇的礼物。” 养育一个高敏感儿童, 你会面临无数个濒临崩溃的时刻。 只要你愿意去接纳孩子、激发孩子, 相信天性敏感的他, 一定不会辜负你的努力。 —— End —— 作者:番茄妈呀,左手写文,右手带娃,努力培养未来需要的孩子。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