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军事战争史-083》官渡之战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2-08-12 发布于上海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公元200年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发生的北方两个最强大的军阀袁绍与曹操之间进行的一次大战。

公元2世纪末,东汉王朝镇压了黄巾军起义,但其政权也濒于灭亡。在镇压黄巾军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豪强乘机扩大自己的武装,各据一方,互相混战。最后,在北方出现两大军阀势力,袁绍与曹操。

袁绍占据冀州(今河北中部、南部、山东西端,河南北端一带);曹操取得汝南、颍川两地,并将东汉末帝汉献帝迎至颍川郡的许县(今河南许昌东),控制在自己手里,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不能容忍曹操势力的强大,他在公元199年打败另一大军阀公孙瓒之后,便迅速将矛头对准了曹操。此时的袁绍在兵力及军事装备上均占有绝对优势,他自恃人多地广,企图一举攻下许昌,消灭曹操。袁绍手下的谋士沮授、田丰不赞同这一计划,他们以为,曹操现在拥有政治上的有利地位,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如若贸然对之进攻,师出无名;加之曹操实行屯田,恢复和兴办水利事业,使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军粮问题得到解决;且曹操方面法令统一,士兵精练,而自己方面则因连年用兵、百姓疲劳,府库空虚。因此不宜迅速对之用兵。沮授、田丰劝袁绍先务农息民,发展农业生产,充实军事力量,然后再去攻打曹操。这一稳妥的战略方案未被袁绍采纳,在主战派郭图、审配等人的迎合和怂恿下,袁绍点选10万大军,直奔许昌。

在大举进攻之前,袁绍派人前往荆州,说服荆州牧刘表从南面策应,共同进攻曹操。刘表口头应允,但实际上并未出兵。之后,袁绍又派使者到穰(yáng)城,动员张绣从侧面袭击曹操,但没有成功,张绣反被曹操降服。由此削减了袁绍的势力。

再说曹操这方面,其实力远不及袁绍,能够参战的部队仅二三万人。在得知袁绍即将进攻的消息后,立即与谋士郭嘉、荀彧(yù域)等人商讨对策。

他们将袁、曹双方情况作了对比分析,指出曹胜袁败之理:

第一,袁绍出兵攻曹,曹可以汉皇帝之命令为号召,得到世人支持,袁绍的进攻不得人心;

第二,袁绍疑心很重,忌贤妒能。而曹操则大胆用人,身边有一批将才谋士;

第三,袁绍计谋虽多,但优柔寡断,且其内部集团分帮结派,矛盾重重。而曹操则在策略既定之后,能当机立断,并且明辨是非,不受迷惑,赏罚分明,使内部集团较为团结;

第四,在用兵方面,袁绍喜好虚张声势,不懂兵法,而曹操则很会用兵。最后决定,以己之长,击敌之短,争取战胜袁绍。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八月,曹操根据对方用兵意图,作了战略防御部署:派臧霸带兵进入青州,以牵制袁军,巩固自己的右侧;派于禁带领步骑兵2000人前往延津(今河南延津县)屯守,同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太守刘延共同防止袁军的正面进攻;又在官渡布下防线,作为阻挡对方的主要阵地。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袁绍亲率十万大军进据河北前线的黎阳,准备以此渡河南进,直捣许昌。他派大将颜良渡过黄河,进攻白马。白马太守刘延组织抵抗,但伤亡很大。曹操闻讯,急忙率兵从官渡向北,前往白马援救。他采纳谋士荀攸之计,率兵向白马西南的延津佯攻,好象要渡黄河去袭击袁绍的后方。袁绍见状,即刻派出一部分军队去延津迎战。曹操立即率轻骑急驰白马,对方全然未知,直到离白马十多里的地方,才被颜良发觉。颜良仓促应战,被在曹操军中效力的刘备大将关羽斩杀,袁军顿时溃败,白马之围迅解。之后,曹操将白马城里的居民全部迁出,随军沿河向官渡撤退。

袁绍获悉曹操从白马退去,便亲率大军渡河南进,以吞掉曹军。袁绍的军队向延津方向赶来,曹操命令军队在延津南面的山坡扎下营来。袁绍令大将文丑率骑兵6000人继续追击曹军,曹操则让所有骑兵解鞍放马,丢弃辎重于道,袁军士兵见状,争着抢夺道上的军用物资。曹操立刻指挥军队,一齐上马冲杀过去,对方乱作一团,文丑在混乱中被杀,其人马全部被俘。

白马、延津两次战斗,成为官渡之战的序战。袁绍损失两员大将和众多人马,士气受挫。曹操方面却在很大程度改变了被动局面。但是,袁军仍保持着优势,为了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曹操在初战告捷之后,主动从黄河南岸后撤至官渡,以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相机击敌。

袁绍在初战不利之后,仍未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依旧倚仗自己在人力物力方面的优势盲目进攻。七月,他又将军队开拔至官渡北面的阳武,拒不接受沮授提出的以持久战消耗曹军实力的建议,命令主力部队进至官渡前线,安营扎寨,军营东西长达几十里。

曹操也组织好军队,摆开阵势。九月,曹操主动出击,向袁军发动进攻,但未获胜。于是,曹操改变方针,深沟高垒,固守阵地,坚壁不出。袁绍见状,乃命士兵在曹营外面堆起土山,建造高橹(一种无顶的房子),让弓箭手从那里猛烈射击曹军,箭矢如雨般射向曹营,曹操的士兵不得不以盾牌遮住身体行动。为还击对方,曹操命令工匠连夜赶造霹雳车(一种用机关发石块的车子),发射石块,响声如雷,将袁军的高橹击破。袁绍连忙命士兵暗凿地道,直通曹营,以便偷袭;曹操则命人在营墙内挖掘长壕进行防御。就这样你来我挡,双方在官渡相持不下。

时间过去了一个多月,曹军方面兵士数量本来就少,军粮也不充足,时间一长,士卒波劳,军粮不济、军心动摇。曹操甚为忧虑,曾写信与留守许昌的荀彧商量,表示要放弃官渡,退守许昌。荀彧认为曹军应坚守官渡,在两军相距处于关键时刻之际,谁要先退,便会为敌人所乘。只要坚持下去,战局一定会迅速发生变化。荀彧让曹操千万不要退兵,切不可丧失良机。曹操听从了荀彧的建议,坚定了信心,安抚部队,继续坚守官渡,以待有利时机进行决战。

在两军相持期间,曹操一方面严令后方催办粮草,接济军需;一方面又派人去烧毁袁军的粮草。碰巧袁绍派韩猛押送粮车几千辆前来官渡,正行进途中。曹操派部将徐晃和史涣率兵前往打劫,打跑了韩猛,烧掉了韩猛押送的全部粮车和军用物资。

十月,袁绍又派人从河北运来一万余车军粮,屯于袁军大营以北40里的乌巢(今河南封丘西),由大将淳于琼带万人驻扎于此加以保护。

不久,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背袁投曹,他向曹操提供了袁绍军粮所在地的情报,并建议曹操率轻骑前往偷袭。曹操大喜,当夜开始行动。留下曹洪、荀攸防守官渡大营,自己亲率步骑兵5000人,直奔乌巢。他们打着袁军旗号,每人手持一把干柴,口含一根筷子似的小木棍,把所有的马嘴都束起来,迅速到达乌巢。随后,把袁绍的粮屯包围起来,点火焚烧粮库。袁军守兵从梦中惊醒,发现火光冲天,浓烟四起,淳于琼仓促应战,被曹军击败,只好回营坚守。

袁绍得知乌巢粮库被烧,以为这是攻下官渡、歼灭曹军主力的绝好机会。于是命令大将张郃、高览率兵攻打曹军的官渡大营,曹操不为其所动,仍率军与乌巢的袁军殊死战斗。张郃怕淳于琼支持不住,一再请求袁绍派兵去救乌巢,但袁绍仍坚持以主力攻打官渡,只派少数骑兵救乌巢。官渡的曹军营垒坚固异常,士兵死守阵地,袁军主力久攻不下,被牵制在此,为曹操在乌巢最后取胜创造了有利条件。最后,曹操率兵击败袁军增援部队,攻下乌巢的袁军营屯,杀死淳于琼,这里的一万多车粮谷全部烧毁。

乌巢粮库被毁使袁军军心大为动摇。原主张强攻官渡、反对张郃用重兵救乌巢的郭图、因怕追究责任,反而向袁绍诬陷张郃。张郃愤惧,同高览一起将全部攻城器械烧掉,投奔了曹操。这使袁军内部更加慌乱,袁军溃散。

曹操乘势率兵出击,大败袁军,歼敌7万余人,缴获其全部军资。袁绍仅率800名亲兵逃回黄河以北,从此一蹶不振。

此后,袁绍又急又气,病重倒下。建安七年(公元202年)五月,袁绍病死。他的几个儿子为争权夺位相互攻杀,最后被曹操各个击破。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打败与袁氏勾结的乌桓头人,基本上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官渡之战是中国军事史上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在此次战争中,曹操以少数兵力击败拥有10万大军的袁绍,主要原因在于:在政治方面,袁绍集团虽占据粮食充足、人口众多的北方大部,但却纵容豪族,任意兼并土地,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曹操则厉行法治,打击豪强,实行屯田,奖励农业生产,使中原地区的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并注意减轻百姓负担,笼络人心。

从战略形势来看,曹操能利用对方的矛盾与弱点适时打击敌人,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变防御为进攻。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挫败敌人。

在用人方面,曹操知人善任,善于采纳部下的正确建议。声东击西、诱敌深入、后发制人、偷袭粮库等均是谋士为之献上的妙计,使曹操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最终取胜;而袁绍则骄傲轻敌、武断专横、偏听偏信,致使人才离他而去,连遭失败。

官渡之战的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