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专家探索“节拍化疗”策略 为高龄肿瘤患者带来治疗希望

 长庆wcqjs 2022-08-12 发布于江苏

化疗是肿瘤治疗的支柱之一,但其毒副作用让患者闻之色变,特别是身体本就虚弱的高龄老人,往往因无法耐受而不得不中断甚至放弃治疗。

一位百岁高龄的口腔鳞癌患者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接受了非常规的“节拍化疗”。该院肿瘤科许青教授团队以“持续袭扰”式低剂量高频次给药代替传统的“大军压境”式的普通化疗,再配合小剂量放疗。通过半年的治疗,“病灶”就得到了有效控制,老人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图片

出生于1922年的何奶奶三年前被查出罹患口腔鳞癌,巨大肿块严重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日常饮食、交谈困难重重。可是,百岁老人难以耐受常规化疗、放疗带来的副作用。今年2月,老人来到了上海十院肿瘤科求助。

许青教授当日接受采访时指出,一般来说,传统化疗模式采取周期性(多数为3周)给药方式。在化疗间歇期,随着细胞毒药物浓度的降低,肿瘤血管可能重新生成。不仅如此,由于传统化疗单次用药剂量大,副作用十分明显,有时年轻人都难以承受,何况百岁老人。

许青教授团队仔细、全面分析了老人的病情决定采用“节拍化疗”的策略。所谓“节拍化疗”,是指通过相对低剂量、高频度、持续应用细胞毒药物的给药方式,使药物能够长时间维持在相对较低、有效的血药浓度,以达到延长疾病控制时间,同时大大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

据介绍,许青团队对给药的剂量、频率,都根据密切随访的结果实时调整,再结合小剂量放疗,细胞毒药物从内部“攻击”、放射线在外部“围剿”,两相结合,老人面部原先的肿块逐渐缩小、消失,食欲不断恢复,也可以自如地开口说话了。能以正常面容示人,能够回归日常生活,何奶奶的脸上终于有了久违的笑容。

采访中,许青主任表示,在当今靶向与免疫治疗不断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抗癌三大“武器”——手术、放疗、化疗日益受到挑战。他认为,对于不能耐受常规剂量或大剂量的老年及体弱肿瘤患者,可增强调控患者免疫功能的低剂量“节拍化疗”模式,是一个重要选择。这位专家指出,如何将“节拍化疗”模式与靶向与免疫治疗联合,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是临床研究工作者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