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脾阳湿困关节冷痛风,一首经方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阴,健脾利湿

 新用户2853ZPQk 2022-08-13 发布于广东
文章图片1

今天科普,继续解读痛风间歇期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法:

千年经方苓桂术甘汤,药仅四味,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却成为中医治疗脾虚饮停气逆的苓桂剂代表方。

苓桂术甘汤在《伤寒论》里的原文这样记载:“伤寒者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苓桂术甘汤主之。”

那苓桂术甘汤为什么能治疗脾虚湿困、关节痛的痛风呢?

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医滋阴派创始人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认为,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得益于“气行脉外,血行脉内,昼行阳二十五度,夜行阴二十五度”,当体内血热再外感风寒湿邪侵袭,血受阴寒凝而为瘀,气机不畅,则发为疼痛。

苓桂术甘汤能治疗脾阳不足、痰饮内停的痛风痹症,是因为这些患者或素体虚寒,或外感寒邪,或平素嗜食寒凉食物,久之导致脾肾阳虚,脾胃健运失司,水湿内停而为痰为饮,痰饮随气机升降,可遍布身体各处。

如果窜流盘踞在关节,水湿痰饮为阴邪,寒主收引,则关节冷痛。

如果流窜在胸胁,则见胸胁支满。

痰饮阻滞在中焦,则脾之清阳不升,则见头晕目眩。

如果痰饮上凌心肺,则会出现心悸、气短而咳嗽。

这样我们就可以总结出脾阳不足、痰饮内停痛风,都有哪些症状——关节冷痛为主要关节症状,可见关节肿胀,且皮色皮温不变,可伴有身体或四肢沉重无力,或头昏目眩,或胸胁支满,或心悸,或气短而咳嗽,或脾胃痞满,小便不利。

舌质淡苔白水滑。

文章图片2

痛风关节肿胀,脾阳不足湿困,方用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利湿健脾

对于脾阳不足痰饮内停的痛风,可治以温阳化饮、健脾利湿的方法,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方。茯苓性味甘淡可见连皮利水,渗湿化饮,既能消除已经聚集的痰饮,还能平饮邪上逆。

桂枝可温阳化气,平冲降逆。

白术和茯苓相许想用,增强健脾燥湿的力度,和桂枝同用,增强温阳健脾的功效。

炙甘草和桂枝一起配伍可辛甘化阳,合白术可健脾利水,兼以调和诸药,兼佐药和使药。

必须指出的是,如果阳虚严重,寒邪较重,可佐以真武汤同治。


总之,我们的目标是:尿酸不再高,痛风不会犯,远离痛风石。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源于网络,侵删):2021年第12期《中医药导报》卢赵琦等文章《李惠林从湿论治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