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农村有件老工具,一般人不知道它是干啥的,其实它能制作豆浆

 历史解密坊 2022-08-13 发布于辽宁

在河北的农村,存在一种特殊的老物件,此物长相怪异,如果仅凭外貌进行辨别,估计很少会有人猜出它的用途。可是您并不知道,其实用它制作出来的东西,却是十分香喷喷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农村生活是十分惬意的,尤其是古老的村落,总是会透着宁静与淡泊,让人们懂得远离城市喧嚣的烦恼。更有不少从农村长大的孩子,农村的一草一木,可能都是我们已经回不去的儿时记忆。农村的劳动生产生活并不劳累,遵从自然的规律,可是劳动人民在创造生活的同时,也在发明着各类物件,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

诚然,在手工业盛行的小农社会中,祖先们靠着简单的工具过着朴实平淡的日子,生活虽然清苦,节奏却十分缓慢。可是进入现代化科技社会之后,随着电的普及,各类生产用具发生质的改变,甚至一些古老的工具也在慢慢消失,逐渐成为最古老的印记。如农村经常用来碾压粮食的石磨,如今已被电磨替代,而在土地里可以大显神威的牛拉犁,也变成了拖拉机自耕犁,其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随着各类老物件的“被替代”,我们似乎淡忘了它们的功能,可生产效率并不决定一切,因为老物件的意义,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在河北通州的一家博物馆中,专门陈列着许多已经被淘汰的老物件,如今它们的存在,已然再是生产工具,而是年轻人认识老工具的专门性渠道。在博物馆中,存在一件特殊的物件,它便是“箩托”,一件样子奇怪的木制品。

箩托主要分为三个结构,下方为一块圆形的厚木板,中间为连接上下方的竖棍梁,而最上方的位置,则是一个横亘的把手。至于其本身的用途,如果仅凭外形猜测,估计很少有人能够猜到,它居然是用来制作豆浆的利器。众所周知,现代人制作豆浆已经开始使用电磨,因为电磨的效率极高,并且省时省力,可以满足大规模的生产需要。可是在古代的时候,农村人磨豆腐却只能使用石磨,而石磨最大的特点,就是很难将豆子完全碾碎。如此一来,豆渣中就会贮存大量的豆浆,如果此时将其丢弃,便是极大的浪费,故此而言,就有人别出心裁的制作出了这种压制豆浆的箩托。

箩托的具体使用方法很简单,就是将泡好的豆子全部放入石磨之中,由人力或者畜力拉动磨盘转动,待到豆子碎成碎渣之后,将碎渣全部收集在一起,加入大量的清水淘洗。此时的豆渣之内,依然富含大量的豆浆,而此时就需要将里面的豆浆汁水全部挤压出来。不过在挤压之前,还需要进行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将豆渣全部倾倒在纱网里。纱网的密度要极高,如此才能保证豆渣在挤压时不会被挤出来,更能保证豆浆快速脱离豆渣。此环节完毕后,箩托就可以上场了,用这种萝托,按在纱布包上,进行挤压,经过挤压,豆浆从纱布包中流淌出来,而豆渣剩在纱布包中,挤压豆浆是一个考验耐力和力气的活儿,若非身体健硕者,是很难胜任这一工作的。

近些年来,不少老人都会抱怨,如今的豆腐和豆浆的口感都变差了不少,再也找不到本来的味道了。诚然,现代电磨在打磨豆浆时,轮机会产生大量的热,从而导致豆浆的口感变差,相比于电磨,箩托挤压豆浆的方式却完全没有此类的担忧。可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此时让我们为了一口口感鲜嫩的豆腐,从而再去进行原始的生产活动,又会有几个人愿意去尝试呢?

时代在进步,人类的生活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所有的改变都具有两面性,得到一些东西,必然会失去另一些东西。如同箩托这般的老物件一样,它们或许会永远的躺在博物馆中,成为世人的惊叹和回忆,但是淘汰与失传永远是两个概念,或许,这就是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真正意义。

参考资料:《河北故事》 黄力著 河北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