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言《金匮要略方论》(三十七)——用好白虎加人参汤要抓住三点:内热、津伤、气亏

 中医陈孝和 2022-08-14 发布于北京

继续讲金匮要略方论。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暍”,现在来说就是中暑,热着了的意思。【前汉书·武帝纪】:“夏大旱,民多暍死”。现在一些地方方言中还是把“热”说成“暍yē”。

为什么会中暍呢?在外界环境低于人体温度的时候,人体能通过皮肤和出汗散热;如果外界环境高于37­°C,这个时候皮肤不但不散热,反而从外界吸热,这个时候主要散热途径就是通过出汗,汗液挥发带走热量。如果外界环境湿度大,汗会粘在皮肤上,挥发很慢,体内热量散不出来,就成了中暑。

当然实际中暑的生理改变机制要复杂的多。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机体体温升高的机制可能有3种:基础代谢活动增加、肌肉活动增加、从环境中吸收的热量增加。

机体散热机制也很复杂,包括血管舒缩活性等等。充分散热需要正常的热调节功能、心血管功能、完整的皮肤功能和皮肤附属功能等。

为了促进散热,循环血液向骨骼肌和皮肤扩散,内脏血流减少,特别是小肠和肾脏。这个不细讲了,太复杂。

“汗出恶寒,身热而渴”。汗出容易理解,病人需要通过出汗散热,为什么会恶寒呢?这说明体温还要升高。在讲太阳病的时候,病人先恶寒、然后高热、再就是出汗烧退,这是正常的生理变化。病人如果出汗之后恶寒,说明体温还要升高,或者说恶寒是高热的前奏。

病人发热,并且口渴,这容易理解,大量出汗之后身体脱水了,那么必然口渴。水的吸收部位在小肠,而此时小肠又处于缺血状态,对水的吸收功能下降,喝了水但小肠吸收慢,觉得不解渴。

白虎加人参汤与白虎汤从病机上来说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白虎加人参汤证患者口渴更明显而已。这里再说一下,这里的人参实际上是现在的党参,加了一味党参,恢复小肠的吸收功能。

应该如何用白虎加人参汤呢?临床上急性期用这个方剂的机会现在少了。病人首先有高热,39度以上的高烧,另外口渴,大量出汗,情绪烦躁,口干舌燥,眼窝下陷,皮肤弹性差,有小便少的倾向,等出现这些症状了,已经在急诊室了,中医参与的机会不多。这就是实际情况。

临床上我们用白虎汤也好,白虎加人参汤也好,抓三个病机:内热、津伤、气亏。如果是急性高热,就抓两个病机:内热和津伤即可。

病人高烧持续不退或者是间隙性高烧、出汗多、脉象洪大有力,心率快,怕热,用白虎汤;如果还伴有口渴严重,用白虎加人参汤。个人经验来说,即使病人没有口渴,用白虎加人参汤也没问题。

临床上我们碰到的白虎加人参汤证更多的是慢性疾病,也就是说病人往往不伴有高热。

见到病人那一刻,首先你就能判断出这个人体力如何,体力很差,走起路来都没劲儿,说话也有气无力的,这可能就是一个白虎汤加人参汤证。如果病人体力很好,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一看气就很足,一般就不是白虎加人参汤证。

病人坐在面前,看他是不是口唇干燥,眼窝凹陷。

再问病人哪里不舒服,病人说口渴,每天喝很多水;

爱喝热水还是凉水?爱喝凉水或者温水;

大便每天几次,溏稀腹泻吗?大便正常;

平时出汗多吗?出汗倒是正常。

平时发热吗,或者是阵发性的潮热吗?这个也倒还好,不明显;

经常激动脾气差,容易急躁吗?好像有一点。

体重变化明显吗,这两年瘦了很多吗?是瘦了,瘦了好几斤。

有没有心慌心悸心突突的感觉?也有一点,但好像不明显。

问到这里就行了,这就是临床上我们遇到的最多的白虎加人参汤证。

关键还是抓内热、津伤、气亏这三点。

病人口渴喝水多,不怕冷,爱喝凉的,大便不溏稀,体力比较差,不耐劳。至于汗多、脉洪大、发热、心悸、烦躁等等都是兼证,有这些症状处方更有把握,没有也可以放心大胆的用。

石膏不用则已,用就大胆的用。用个十克二十克没效果,60克起手,如果热证明显,用到80克、100克、500克都没有弊害。另外粳米可以用生怀山代替,特别是糖尿病口渴多饮的患者,效果会更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