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 第283条诸家解说

 小柴胡汤 2022-08-14 发布于浙江

第283条

病⼈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复吐利。

⾦·成⽆⼰《注解伤寒论》

脉阴阳俱紧,为少阴伤寒,法当⽆汗;反汗出者,阳虚不固也,故云亡阳。以⽆阳阴独,是属少阴。《内经》⽈∶邪客少阴之络,令⼈嗌痛,不可内⾷。少阴寒甚,是当咽痛⽽复吐利。

清·吴谦《医宗⾦鉴》

【注】

病⼈脉阴阳俱紧发热⽆汗者,太阳伤寒证也;发热汗出不⽌者,太阳亡阳证也。今脉紧⽆热⽽反汗出,此属少阴。然少阴证,法当咽痛⽽复吐利也。上条脉微⽆汗,不可发汗者,是以脉为主也;此条有汗脉紧,不可发汗者,是以证为主也。从脉从证,不可不察。

【集注】

程知⽈:阴阳俱紧,伤寒之脉也,法当⽆汗,⽽反汗出,太阳之阳外亡也。若以少阴亡阳之证,⽽认为太阳中风之证,则误矣。少阴之寒上逼,则咽痛⽽吐,下逼则下利也。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太少阴阳各异,或脉同证殊,或脉证相同。从脉从证之时,⼤宜详审。脉沉发热,为太阳少阴相似证,前辈⾔之矣。阴阳俱紧,为太阳少阴相似脉,尚未有知之者。紧脉为寒,当属少阴。然病发于阴,不当有汗,反汗出者,阴极似阳也。盖太阳主外,阳虚不能作汗,故发热⽽反⽆汗;少阴主⾥,阴虚⽣内热,故⾝⽆热⽽汗反出。亡阳者,虚阳不归,其邪皆由少阴不藏所致。故上焦从⽕化⽽咽痛呕吐,下焦从阴虚⽽下利不⽌也,宜⼋味肾⽓丸主之。

脉阴阳俱紧者,⼝中⽓出,唇⼝燥⼲,⿐中涕出,卧⾜冷,⾆上苔滑。勿妄治也。到七⽇以来,其⼈微发热,⼿⾜温者,此为欲解。或到⼋⽇以上,反⼤发热者,此为难治。设使恶寒者,必欲呕也;腹内痛者,必欲利也。

此是少阴经⽂,与此上下⽂符合。王⽒集脉法中,以⽆少阴⼆字也。少阴脉络肺,肺主⿐,故⿐中涕出;少阴脉络⾆本,故⾆上苔滑;少阴⼤络注诸络以温⾜胫,故⾜冷。诸证全似亡阳,⽽不名亡阳者,外不汗出,内不吐利也。⼝中⽓出,唇⼝⼲燥,⿐中涕出,此为内热。阴阳脉紧,⾆上苔滑,卧⾜冷,⼜是内寒。此少阴为枢,故见寒热相持。病虽发于阴,⽽⼝、⾆、唇、⿐之半表⾥,恰与少阳⼝、咽、⽬之半表⾥相应也。治之者,与少阳不同,当神⽽明之,汗、吐、下、温、清、补之法,勿妄⽤也。与其⽤之不当,宁静以待之。若⾄七⽇,⼀阳来复,微发热,⼿⾜温,是阴得阳则解也,阴阳⾃和,紧脉⾃去矣。若微热不解,⼋⽇以上反⼤热,此为晚发。恐蓄热有余,或发痈脓,或便脓⾎,为难治⽿。若七⽇来,设使其⼈不能发热,以阴阳俱紧之脉,反加恶寒,是寒甚于表,上焦应之,必欲呕矣。如反加腹痛,是寒甚于⾥,中焦受之,必欲利矣。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阴阳俱紧,阴阳即尺⼨也。伤寒之脉,不应有汗,反汗出者,阳亡于外也。则此之脉紧,乃⾥阴之内盛,⾮表寒之外束矣。此属少阴,法当咽痛⽽复吐利,⽔旺⽕盛则咽痛,⽔旺⼟湿则吐

此提少阴咽痛吐利之纲,下分应之。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脉右三部主⽔与⽓,属阳。左三部主精与⾎,属阴。脉之阴阳俱紧者,惟太阳伤寒⽆汗者有之,以其寒邪薄于外,⾎热抗于⾥,相持⽽不相下也。若见此脉⽽反汗出,则⾮表寒外束,⽽实为孤阳外越。孤阳外越者,阴寒内据,阳⽓外脱⽽不归其根也,是故不在太阳⽽属少阴。虚阳在上,故咽痛。阴寒在下,故吐利。此与上节略同,为假热实寒证。盖亦⽩通汤加⼈尿猪胆汁之证也。

刘渡⾈《刘渡⾈伤寒论讲稿》

这⼀条论述寒盛亡阳的脉证,应与太阳病篇合起来看。

太阳与少阴为表⾥,唇亡则齿寒。太阳受邪,病⼈脉阴阳俱紧,紧主寒主实。脉阴阳俱紧,应该是⽆汗。太阳病中⽆汗⽽喘者,⿇黄汤主之。如果反汗出者,亡阳也,有汗出的证候,这是因为亡阳。亡阳属于少阴病。正⽓不虚,邪⽓亦实,这属于太阳病。少阴病中有阳虚阴盛亡阳,脉沉微;有寒盛亡阳,脉紧。太阳受邪,少阴⽆⼒⽽汗出,此为太阳之邪飞渡少阴也。实在太阳,虚在少阴。由此可见,《伤寒论》的⿇黄汤证,不但邪⽓实,少阴也是不虚的,所以⽆汗⽽喘。若少阴已虚,则会反汗出,亡阳也,这是少阴病。少阴经受寒邪为咽痛,少阴脏受寒邪则复吐利,此为寒胜阳虚亡阳,脉见紧。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病⼈脉阴阳俱紧,这是伤寒的脉,太阳伤寒呢它是⽆汗,现在呢有汗,所以搁个反汗出者,那么这样⼀出汗就不是太阳伤寒了,此亡阳也,这是表虚不固,⽽津液外亡,这个亡阳是指津液说的,那么亡失津液,表虚,它属于少阴,所以它说属少阴。

这个少阴病呀,⼀般说脉是⽐较微细的,脉浮⽽微细,也有浮紧的,也有,这节就是说明这个。这个阴阳俱紧的这个阳指的是⼨,阴指的是尺,仲景这个脉法呀,阳有的指脉浮,阴有的指沉取的,如前头讲的太阳病阳浮⽽阴弱,这个阳浮于外,⽽阴弱于内,这是内外为叫阴阳,那么这个呢不是,这个指的是⼨尺之分,那么⽤这个来候表⾥呀。仲景这个脉法有⼆种,有以浮沉来候表⾥的,浮为表,沉为⾥;也有以⼨尺来候的,⼨以候表,尺以候⾥,这个在《⾦匮要略》⾥头有,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在前,就是指的关脉以前,那浮在后呢,病为在⾥,它是以这个尺⼨来候表⾥。所以研究仲景的书,它这个脉法就是这样。

它这节也是这样的,⼨也紧、尺也紧,它说这个紧不是实的问题,为什么,因为它汗出,不是太阳伤寒阳⽓重于表,不是那个样⼦,这个是亡阳,亡阳者是表虚不固⽽汗⾃出,那么由于这个⼨脉紧,这个紧就是邪胜,就是外邪较正⽓厉害,那么这个津液⼜虚,所以这个法当咽痛,这个组织枯燥再⼀有热,嗓⼦要痛的。阴脉紧,它阴脉也紧,这个紧脉也主寒,也主⽔饮,这个阴脉是指⾥的⽔饮,有寒饮,那么少阴病这个尺脉紧,⾥有寒饮,法当吐利。

所以它这个法当咽痛⽽复吐利,是冲这个脉阴阳俱紧说的,那么这段也不好讲,得分析清楚,所以这个少阴病呀是⼀个特殊的问题,这⾥说的是特殊的问题,少阴病⼀般脉偏微细呀,可也有紧的,但是紧它与太阳伤寒是⼆样呀,太阳伤寒脉浮紧它是表实,咱们说⿇黄证是阳⽓重故也,它这个阴阳俱紧⽽反汗出,它这是亡阳,那么它这个表⽓不固,⽽亡阳汗出,是这么⼀情况,所以它说属少阴。

那么为什么法当咽痛⽽复吐利呢?由于这个⼨以候表,表的邪热甚,⼜亡失津液,所以法当咽痛;尺脉也紧,所以⾥有寒饮,法当吐利,所以既咽痛⽽复吐利,它是这么⼀个情形。它这个⽂章呀都是⾮常简炼,这是少阴病有⼀种特殊的脉证。它常常有这种情况,这是说开始的这个少阴病要有这个汗出脉紧,这个虽是紧,还是有余的脉,说明它邪热甚呀,这个传的情形,以传少阳的时候多,那么这个吐利和咽痛,后头有这个治疗,猪肤汤就是。这个不是传太阴病的,这不过是虚热的这种症候,不是太阴这种症候,这种下利也不是真正的太阴下利,这个咽痛呢,就是近于这个少阳病呀,⼀般这种孔窍的发炎,⼤概都属于少阳病,这⾥它主要说明呀,少阴病要有这个脉,要是传⾥的话,能发⽣这个情况。

病⼈阴阳脉象均是紧脉(脉象阴阳是相对⽽讲,阴在下阳在上,阴在尺⽽阳在⼨。互参第3条),见于太阳伤寒证,是寒邪束表所致,但太阳伤寒应是发热⽆汗,现反⽽出现汗出,说明此处阴阳俱紧脉并未只是寒邪束表,⽽是表⾥皆寒,阳⽓被寒邪所伤,故见汗出,不能误认为是发热汗出的太阳中风证。邪盛正虚,寒邪盛阳⽓虚,辨证属少阴。阴盛阳虚,虚阳上浮可见咽痛,阴盛于下故见吐利。

王付【释疑解惑】 

①怎样理解“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

答:㈠辨识“病人脉阴阳俱紧”,即寸关尺浮中沉三部脉俱紧,辨脉紧重点突出以寒证为主。㈡张仲景论“反汗出者,亡阳也”而强调少阴病阴寒比较重,而阳虚也比较重。㈢辨识“反汗出”的临床意义有二,一是辨阴寒以无汗为主;二是辨阳虚阴寒本来不汗出而“反汗出”,标志病情比较重。

②怎样理解“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答:㈠辨识“咽痛”的病变证机是阳虚阴寒,阴寒上攻而结于咽。㈡辨识“而复吐利”的病变证机是阳虚不温,阴寒既攻于上又斥于下,以此而演变为上吐下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