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柔刚 十八岁的千里冮山

 恩5v9lenhafyh0 2022-08-14 发布于黑龙江
图片

江山有诗的表达。

柳宗元的青绿山水是: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温庭筠的山水空灵: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王维的山水在迷离时空: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 ,波澜动远空

苏轼心领神会其诗中山水如付诸丹青:

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王观则的山情水意传神处可见山水眉眼: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这简直是一幅幅《千里江山图》的诗稿,而近十二米的绢画长卷,要等到十八岁的王希孟挽袖出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乾隆皇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在《千里江山图》卷首题诗:

江山千里望无垠,元气淋漓运以神

北宋院诚鲜二本,三唐法从弗多皴

可惊当世王和赵,已讶一堂君与臣

易不自思作人者,尔时调鼎作何人

这位三希堂主人,看来被这幅少见的十二米长卷震惊了。竟然题了一首诗于画上。说看画面上千里江山一望无垠,莫非画家有神灵所助?不然何来如此元气淋漓的画境?在北宋画院中实在鲜见少有作品。他大概想到还有《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但清明上河图虽记载了风俗人情繁华广盛景,但毕竟只有此图的一半长。而且从盛唐至唐代中晚期的画家里,也没见过这样的皴法,这幅画能让北宋最著名的各有独特风格造诣的画家王诜和赵伯驹等惊诧,更让同朝的徽宗赵佶蔡京君臣惊讶,如果不是当时皇帝赵佶亲自培育,何以能出这样的好画家、好作品?不禁感叹宋时有成熟的培养机制,真了不起。

图片

这是北宋宰相、书法家蔡京在画上的题跋:

“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

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

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喻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这长卷因为徽宗看着好,赐给蔡京,蔡京也引以为傲。我真心认为,北宋画院画作应该是多的很,希孟是不是只有这一件作品可存疑,但幸运的是因为到了蔡京手里,才得以保存下来并且传承有序。虽然作者希孟的名字没有出现在画上,没有他的题签和鉴印,除了跋语这唯一的留名,再不见当时的记载。但他的气息却延续至今,承书画大家的宋徽宗“海谕”之功且又被“嘉之”的他,昙花般绚丽一现,在这唯一传世的巨作中名垂千古,如今他的生命终于大放异彩。

从题跋中得知,希孟天资早具,少年即入画学。画学,是当时的官办学校。在那个基础上他被召进“宣和画院”,就是翰林图画院,即皇家画院。授画家以“翰林”“侍诏”“供奉”等身份,享受文官待遇,穿官服,领官俸。希孟初进画院时,作品尚“不甚工”,但宋徽宗本是大艺术家,有眼力认为眼前这个少年是个天才,遂亲自施教,终成大才。

仅从蔡京跋文中得知希孟名字,姓还不得而知。清初有一位诗人、画家、政治家,被康熙皇帝封为“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的宋辇手里掌握史料,他写的《论画绝句》里的一首诗透露出一些希孟的信息:

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亲传笔法精。

从这里得知希孟姓王。

有一本《北宋名画臻录》(清善本)里,可能会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王希孟,北宋徽宗时人,少即聪颖博学,善诗文,通音律,工书画,善剑术。十岁被召至宫中侍驾,徽宗亲授画技,曰“其性可教”。艺精进,画遂超越矩度。工山水,作品罕见。

徽宗政和三年,呈《千里江山图》,上大

悦,此时年仅十八。后恶时风,多谏言,无果。奋而成画,曰《千里饿殍图》。上怒,遂赐死。死时年不足ニ十。宋徽宗身为皇帝,只允许别人为他粉饰太平,决不允许别人揭他的伤疤。从中可见希孟正直敢谏,无果。竟以写生画出民间疾苦为谏,触犯皇帝也在所不辞,是为死忠,但为人民而死也是死得其所也。

好,回来再说《千里江山图》。

这幅绢画长卷现在已经以LED形式,展现在全世界面前(我看到的有三个不同的版本)。

过去,故宫博物院曾展出过四次,每次都非常轰动,人潮如涌,观众排队数小时只为能从近十二米长的绢画置放的玻璃柜前缓缓走过并看上几分钟。

队伍里有一位画家,是陈丹青,他说他当时看画,脑袋就抵在玻璃展柜上看,看得像个傻子,因为太辉煌。他坚信画里活着一个18岁少年的灵魂:

“在《千里江山图》中,我分明看见一位美少年,他不可能老。他正好十八岁。长几岁、小几岁,不会有《千里江山图》”。

信然。生机勃勃的十八岁希孟,才画出生机勃勃的千里江山。

故宫博物院的策展人、专家们对《千里江山图》的研究,更是深入肌理。他们无数遍的审视,发现这位天才画家王希孟从打底到渲染,共画了五遍,他呕心沥血,全身心地扑在画上。第一遍水墨线稿打底,先画好山水画。第二遍赭石上色,为了后面上绿色做铺垫,红绿冷暖对比,颜色更加鲜亮。接下来两遍石绿上色叠加,让颜色的层次感立体、丰富、饱满。最后一遍才用上珍贵的石青。

画布是昂贵的丝绢,颜料有成色最好的青金石、孔雀石磨成的青绿颜料、千年的贝壳、无价的,这些堪比黄金的贵重颜料可以使得画作千年不黯淡。这些希孟都用上了,如果不是徽宗之命,恐不能办。

石青石绿表现自然的山色,在唐代西域石窟壁画已有。王希孟用浓重的“青绿”似乎是在挥洒青春的激情,“青绿”在他的画里熠熠生辉。

18岁年少轻狂,18岁的勃勃野心,这创造奇迹的心、脑、手和体力,才敢在一幅画上倾注它看到和梦想的所有的美。

可以想象,宋徽宗看到这幅巨作完成时难以形容的表情,那是蔡京跋语中“上嘉之”远远不够表现的。那前无古人的雄浑壮阔、浩渺恢宏的震撼力。精心描绘细节之趣和对他的大宋锦绣河山的极力讴歌颂扬。说赵佶老师会心花怒放,甚至不得不承认“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十八岁哪里画得出此等青绿河山。

王希孟的“高远”、“深远”、“平远”:山前,山后隐秘的房屋茅舍、郁郁葱葱的树林,若隐若现。登顶眺望远方,江面开阔,群山连绵。面对这样的意境,一个18岁的奇迹,陈丹青也许在一刹那他曾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慨叹这本应该是一个走过万里河山的老画师才能有的功力。

“人在十八岁年紀, 才会有这股子雄心和细心,一点不乱。不枝蔓,不繁杂,通篇贵气,清秀逼人。”这是画家陈丹青的评价。

通过多个版本的LED形式的《千里江山图》和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从头到尾细品这幅长卷,我也发现在800年后,这幅18岁的作品仍然焕发着青春的神采,真不愧为中国青绿山水画的扛鼎之作。而且所有这些演绎在努力为长卷巨画找回鲜活的音乐节奏和韵律。让今人在画中游赏,恍若人间天上。

在《只此青绿》里,希孟完成大作后“入画”

图片

这也许是他最好的归宿。

在央视国家宝藏节目里,我拍下希孟入画前的表情:

图片

也许《千里江山图》中,这位白衣人就是希孟: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