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节剖析|GCT学习体会之胯根内收

 wsryi 2022-08-14 发布于山东

意拳名家杨德茂先生

悬顶和松胯是保证脊柱正直的关键,

故继虚领顶劲之后,今天把胯根内收这个话题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胯根内收,也可以称之为松胯,仍然是一种势,而不单单是形,故大家不要把它理解成单纯的形体要求,而要把它当做一种内在的感觉来体会。

在身体“歪斜”时,也是可以保持胯根内收的要求的,从而保证最佳受力与传导力量的状态,正所谓斜中寓正。

图左边的为咏春名家叶问

从形态上看,好像杨先生的胯松的比较多,而图中叶老先生,好像胯是顶着的。

其实两位老先生的内在都是松的,只是一位把形态做出来了,另一位隐藏在内,同样都具有把脚底之力通过腰胯自然上达于掌指之功用。(非意识性本体感觉的养成)同样也具有最佳的稳定状态。

所以松胯是一种内在的感受,松一丝也为松,而不是形态上的外在姿势。

发现很多人体会不到什么叫松胯,练了很长时间,胯还是很紧张,只是在牵拉周围的肌肉韧带而已。

我刚开始学的时候也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好长时间。其实大可不必去管当时的困扰,只要耐心的练习,自然就会体会到了。

刚开始练习时,腹股沟处始终是紧的。受了敛臀的影响,臀部过分的往里收,使臀部逼住了腹股沟处,这样的话髋关节就不可能松开,身体也会呈现太过后倾的姿势。

后来一段时间,知道了自己腹股沟处不松,就刻意的把自己的腹股沟处往斜下压,好像腹股沟处放松了,可是臀部又过分的向后翘,也形成了骨盆前倾过度的姿势,也是非常紧张。

初学者大可不必去考虑如何松胯。先注意全身的中正,把自己的中心平均的分布在两脚之间就可以了,这样骨盆区域就会放在一个自然舒适的位置。然后保持这个姿势的情况下逐渐放松自己的肌肉关节,时间久了,就体会到什么是松胯了。

其实松胯是两腹股沟处好像向斜下空开(非常自然),向一扇门一样打开,此时臀部的内里也空开了,臀部肌肉和股骨大转子之间的区域有种向四周轻松膨胀的感觉,而里面好像是空的。

就好像股骨头和髋臼之间保持着一定的空间,同时附着在股骨头周围的肌肉也保持着张力平衡状态。

由于股骨头与髋臼之间的松开,使得股骨头周围的肌群产生自然的张力,而这种张力的回缩力又把股骨头自然压向髋臼的中心位置,使得股骨头在髋臼中保持一个舒适自然,既适合运动又相对稳定的位置。这是一种内开外合之势。

好像是由里向外开又由外向里合的这种感觉。正是因为内里的松开,所以会感觉到向外膨胀之感,而臀部的外部却会感受到一种从外向内向前合抱之感。

正所谓开中寓合,合中寓开。也正是因为内里的松开,也会感觉到大腿内侧的区域松开,形成内收内旋之势。但此内收内旋,只是一种感受,而不是刻意的把股骨内旋、胫骨内旋,形成膝外翻的姿势。其实是大腿的内侧松敛,大腿的外侧舒展,形成相当稳固的姿势。也就是顾老师所说的阴聚阳散。

而聚是松的,展也是松的,则体现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此时,则尾骨自然下插入地,骶髂关节也好像有种微微撑开的感觉,会阴很中正的对着地下两脚之间的连线,会阴处好像空开,一直空到脚底的这种感觉。

其实就是股骨大转子与骨盆周围松开的那种感觉,又非常舒适的放在两腿中间的一个舒适的位置上。

找到了这个位置,就容易体会松胯了。就像很舒适的坐在一个高凳上,似坐非坐的这种感觉。又如骨盆的内里轻柔的塞入一个圆桶中,又向四周散开一样。正如太极名家汪永泉老先生所说的四周松开一样,不但有纵向的松开,也有横向的松散。

再把这种感觉向下延伸到膝盖,再往下则到了小腿与踝关节,其实通过松胯、松膝,自然就把重心放到了脚底,会有一种脚底四面铺开的感受,非常稳固。

这时你的内侧足弓也会感到均匀受力的感觉。如果做的好,你的踝关节感觉是放松的,而不是拘谨的。这就是顾老师所说的折踝,踝关节一松,你则能体会地面的反作用力通过你的踝关节向上传递,从而促进了顾老师所说的“提膝”。

在顾老师的课上提到了通过不稳定的支持面激活非意识性本体感觉。当然,在对患者的治疗中是可以把重心拉向足跟的,使患者处在一个相对不稳定的支撑面从而激活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我个人是通过站桩、升降、左右移动、前后移动、旋转等方法初步体会到松胯的感受的。

当对这种重心移动的方法有了直观感受后,则可以设计一些本体感觉输入的方法运用于患者的治疗之中了。而对于这种感觉输入的方法,顾老师在课上也讲了很多了,一定要用起来啊~

P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