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1年的一天,北京香山,一位妇人正独自在家收拾屋子 搬床时,

 唯我英才 2022-08-14 发布于河北
1971年的一天,北京香山,一位妇人正独自在家收拾屋子。搬床时,她一不留神碰破了西墙的墙皮,突然,她惊讶地发现,这堵墙后面竟然还有一面墙,上面密密麻麻的,全是字!
 
妇人非常好奇,小心翼翼地将墙皮一点点揭下来,没想到越往下揭,字迹越多,半天功夫,这一面墙上的字几乎完全呈现了出来。
 
妇人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当时,正值特殊时期,谁也不知道,这些突然被发现的文字是不是会带来天大的麻烦。
 
妇人在房间里心急火燎,好不容易等到天擦黑,老伴儿也从外面回来了。她赶紧把他拉到墙边,让他仔细看看这些文字究竟写的是什么。
 
妇人的丈夫名叫舒成勋,祖上是正白旗舒穆禄氏,他家已经在这处老宅里住了二百多年,他退休前在北京二十七中教语文,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所以,舒成勋决定先不惊动他人,先自己尝试着研究看看。
 
第二天一大早,舒成勋刚一起床,就赶紧跑到小西屋,去看墙上的字。他仔细数了数,发现墙上共有六首诗和一副对联,其中写在墙面正中央的那副对联最引人注目: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横批是:真不错。
 
越往下看,舒成勋越觉得纳闷,他家祖祖辈辈都是武官,骑马射箭不成问题,可是要是写诗题词,那是绝对不会的。而且,关于这幅对联的典故,舒成勋正好在报纸上看到过。
 
就在几年前,一群红学专家专门来到香山,拜访了一位名叫张永海的老人,据说此人了解很多关于曹雪芹的传说,张永海提到过曹雪芹和好友鄂比的一段往事:
 
当年,曹雪芹住在香山专心写书时,曾认识了一个叫鄂比的人。由于曹雪芹度日艰难,所以时常向别人借钱,有一次,曹雪芹又去找亲戚借钱,亲戚却一个子都没给他。
 
鄂比知道这件事后,便写了一副对联送给曹雪芹,而这副对联的内容和舒成勋在自家墙上看到的一致!
 
“难道我家世代居住的这间屋子,和曹雪芹有什么关联不成?”舒成勋越想越觉得此事非同小可。
 
他赶紧将这间屋子的情况汇报给了街道,街道的工作人员非常重视,没过多久,就有一群红学家来到了舒成勋家中。
 
可是,让舒成勋大感失望的是:这些红学家们看过墙面之后,却说墙上的这些诗文跟曹雪芹没什么关系,应该只是闲杂人等随便抄上去的。
 
红学家们离开后,舒成勋和老伴垂头丧气地清理那些剥落的墙壁,谁知,正是在清理过程中,又让舒成勋发现了一件了不得的事儿:只见那些墙皮的后面,竟然还沾着一层印花白纸!
 
也就是说,人们当初抹墙灰时,为了保护好这些文字,特意先在这面墙壁上隔了一层纸之后,才抹的新墙灰。
 
舒成勋脑子转得飞快,他暗自琢磨,如果这些墙皮上的字不重要,先人为何要如此用心地保护它们呢?
 
思来想去后,舒成勋心里有了一个猜测:曹雪芹曾在这间房子里住过,按照古人的习惯,送友人对联,就要把对联写在友人的房间里。也就是说,这个“拙笔”很有可能就是曾送曹雪芹对联的好友鄂比。
 
可是,没有证据,舒成勋的这一想法根本无法得到证实,正当他愁眉不展时,有个男人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个局面。
 
男人名叫张行,北京人,曾来过舒成勋的老屋参观,参观时,他就对墙壁上的“拙笔”二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原来,张行家里世世代代保存着一个黄木箱子,在箱子的右上角,赫然写着“题芹溪居士”,芹溪居士正是曹雪芹的号,也就是说,这个黄木箱子是要送给曹雪芹的。
 
而更令人惊讶的是,在箱子的落款处,清清楚楚地写着“拙笔写兰”四个字,其中的“拙笔”和舒成勋家中墙壁上的明显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这样一来,终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舒成勋所住的老屋,曾经是曹雪芹的居所,而墙上的诗文对联,则是曹雪芹和好友共同留下的。
 
后来,在有关人士的努力下,在舒成勋老屋的原址上,修建了曹雪芹纪念馆。不过,直到现在,关于舒成勋家到底是不是曹雪芹故居这件事,始终存在争议。
 
当然,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而言,与其争论曹雪芹生前在哪儿住过,还不如用这精力多读几遍《红楼梦》。
 
有人曾说:
《红楼梦》可以不读,因为不读,也不会觉得有什么缺憾。但是,一旦你读了,就像是拥有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而且,不同境遇、不同年龄、不同的人总能在其中得到不同的收获。有人领悟了世间百态、有人学到了管理技巧、有人沉迷于其中的诗词歌赋......
 
有句话叫“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红楼梦》便是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