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9,千年古刹被炸毁之前01

 ldtsg1957 2022-08-14 发布于四川

云居寺全景 邓之诚藏本

云居寺位于北京房山水头村南,寺院遗址、石经及塔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建于隋大业年间(公元 605〜618年),为僧静琬所创。初名智泉寺,后因此地山间云雾缭绕,经久不散,遂更名云居寺。寺坐西朝东,依山而建,规模宏大。中路五层院落,六进殿宇。人山门依次为天王殿、毗卢殿、释迦殿、药师殿、弥陀殿、大悲殿,中路两侧有跨院和帝王行宫。 惜30年代末先遭日军轰炸,继遭地方杂色武装劫掠,渐毁圮无存。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4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其修复,正式成立云居寺修复委员会。

云居寺之南二里许下庄村风景 邓之诚藏本

云居寺南柏树林 邓之诚藏本

云居寺北果木林 邓之诚藏本

云居寺院前溪流 邓之诚藏本

云居寺院门前石桥 邓之诚藏本

隋代建寺

云居寺位于白带山麓,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水头村南,据溥儒《白带山志》载:此乃“燕赵之野,西连三晋,峰峦重叠,绵亘迥合,绝壁迎云,层岩挂月,南尽于拒马、胡良之水,而一峰之上,一邱之中,隐者居焉。”

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幽州涿县智泉寺僧静琬秉承师训,在白带山开创石经刊刻事业,至唐贞观初,为刻经的需要在白带山下大规模修建庙宇。刘济唐元和四年(809)《涿鹿山石经堂记》:“至国朝贞观五年,涅槃经成,其年六月,爆水浮大木数千株于下,遂构成云居寺焉。”

唐临《冥报记》记载:静琬早就有建寺的打算,但由于缺乏木材一直未能如愿。事有凑巧,唐贞观五年(631年)六月,一夜大雨,引起山洪爆发,上游河岸崩塌,数千株巨大的松柏顺流飘至白带山下,于是静琬招来工匠,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利用这些木材建起了云居寺。

唐贞观五年(631年),静琬在山上建造佛堂、僧舍等房屋,称为云居寺,以寺周围常有云雾缭绕得名。

云居寺院前断龙桥 普意雅藏本

云居寺北诸山及曝经台 邓之诚藏本

寺院格局

云居寺建寺后逐步形成三院格局,即东峪(域)云居寺,又称东云居寺、东峪(域)寺,在石经山以东;西峪(域)云居寺,又称西云居寺、西峪(域)寺,在石经山以西,即今云居寺;中峪(域)云居寺,又称中云居寺、中峪(域)寺。此外,石经山上以华严堂为中心,形成石经寺(又称云居上寺、雷音寺)。

清末明初,云居寺拥有南、中、北三路建筑,形成五层院落、六进殿宇、佛塔林立、碑廊满目的规模宏大寺院。云居寺之外,还有香树庵、东域寺等别院及塔院。

建国后云居寺经过修缮,现寺内主殿宇自山门进依次为天王殿、毗卢殿、释迦殿、药师殿、弥陀殿、大悲殿。

云居寺山门殿即天王殿 邓之诚藏本

云居寺山门殿侧影 普意雅藏本

云居寺山门殿重建前仅存的石门券 吴元真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