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对书法有什么贡献

 闲庭斋阁 2022-08-15 发布于浙江

尽管有许多根据,来说明苏东坡有绝对实力居宋代书法家之首。然而,还是首先想说,苏东坡是五千年来,中国文化天降神才,堪称完美的天才,他几乎在一切领域都出类拔萃。中国传统文化如果没有了苏东坡,一定会黯淡失色。宋代书法如果少了苏东坡,后世所谓宋人“尚意”之说,就成了一纸空谈,或者说就不可能出现。

因为,在“宋四家中,唯一做到了真正“尚意”的就是这位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宠辱不惊,闲庭信步的享受快意生活的四川人。

在宋代文坛,书坛。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苏东坡近千年来,几乎没有人怀疑过他是中国文人的代表和典范。论书法,苏东坡排第一;论诗词,史称“苏黄";词开豪放派的先声,论文章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对于苏轼的书法地位和历程,“诗词书法仅次于苏轼的黄庭坚作了高度的概括:“东坡道人少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徐浩),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如柳诚悬(柳公权)。中岁喜学颜鲁公(颜真卿)、杨风子(杨凝式),其合处不减李北海(李邕)。至于笔圆而韵胜,兼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本朝善书,自当推公第一。”作为“宋四家”之一,此番言论当为肺腑之言。

一 宋代书法创新改革的领军人物。

宋代书法家,大多人书法以继承唐代书学,特别是对颜真卿,欧阳询,李邕的书法,模仿的成分过多,因此宋代初期的书坛比较僵化,刻板未能摆脱唐代书法一统天下的局面。

而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开宋朝一代"尚意"书风的,就是苏轼了。 任何一位书法大家都不能完全摆脱前代书法优秀传统基础,苏轼也一样。学习唐代的书法,在碑碣上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比如《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碑帖。不过,这些仍以唐人笔韵为主,有颜柳欧的痕迹。

然而他善于创新,首先在书碑方面,他以帖的布局融入碑中,显得字字严谨缜密,没有丝毫空白,因而开创了宋代碑刻新的风貌 。

而他对于创新求变的书法追求,也是他的境界高于其他书法家的独特之处。

他自评其书曰:“吾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与之交往密切的李之仪记载曰:“东坡从少至老所作字,聚而观之,几不出于一人之手"这直接表明了苏轼书法一直在突破自我,具有创新求变的书学思想。

二 苏东坡也是宋代书法大师居功至伟的伯乐。我们当代熟悉又推崇的米芾,就是苏轼首先推举出来的,他在《雪堂书评》中称其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将米芾捧到了比肩钟繇、王羲之。而“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八个字,也成了米芾身上近千年最著名的书风标签符号。

这事发生在元丰五年,苏东坡已是名满天下的文坛书坛泰斗,当时,米芾小苏轼32岁,带着作品以崇拜者的身份专程到黄州请苏东坡品评指导,苏东坡说了上述的褒奖之词,这无疑对一位书法家有了很大的激励。还有"宋四家"的黄庭坚。更是在苏轼的引领和熏陶下,书法才有了飞跃的突破。所以,仅这两位就足以能说明苏东坡在宋代书坛的领袖地位。

三 不仅是宋代,就整个中国书法史上,苏轼一样是创立了许多经典的书学思想,比如率先提出"人书合一"的书法思想。苏轼在《论书》中有一个重要观点,即是将书品和人品联系起来,这为我国书法美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作出了极大的的贡献。在书法艺术的本体论中,引入了人的道义节操。而苏轼大力提倡学习书法必须加强文化知识修养,正好与此相契合。 宋代《乐静集》记载,苏轼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这里谈了影响书法造诣的几个方面,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判别书法优劣的重要标准。

四 宋代尚意书风的首倡导者

首先, 苏轼对于自己书法定位是我们熟悉那句话:“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苏轼还有一句名言:“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其次与绝大多数书法家不同,苏东坡是那种内心世界、处事作为与书法实践、书学思想高度统一、高度吻合的人。他就是书法,书法就是他。

正如《宋人轶事汇编》记述他的自白“某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书法同样是这样。既然是一种快意的流露和表达,自然就无须死乞白赖的自命大师、无须矫揉、无须流露和表达得那么磕巴。

书法是苏轼人生品格的观照。因此,读懂了苏东坡的书法,也就读懂了苏轼。其实,他的意造从来都是在中国审美情趣的最高境界,苏轼不但在宋代书法文学的居首位,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也是名列前茅的殿堂级文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