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取象思维方法在中医临床的基本用法及规律(三)

 再现红尘111 2022-08-16 发布于湖北

取象思维方法在中医临床的基本用法及规律

马建栋

3.取象思维的方式

3.1 观物取象

观物取象是指主体通过对客体事物的观察, 认识事物的形象, 特别是功能动态之象, 并建构相关的意象和功能模型。

案例: 张隐庵治一书吏患瘫闲, 诸治无效。 以补中益气汤投之, 一剂而愈。或问日: 此症人皆以通利治之不效, 今以升提治而效, 其故何也?曰: 君不见夫水注子乎, 闭其上而倒悬之, 点滴不能下矣。 去其上之闭, 而水自通流, 非其验耶。

上述案例中的医者就是通过对客观事物——水注的功能动态之象“闭其上而倒悬之, 点滴不能下矣。 去其上之闭, 而水自通流"的细心观察, 并建构了相关的意象,以此推断患者患瘫闭之病因病机。

又如清代医学大家张锡纯治一窦姓患者, 年过三旬, 邻村蒙馆教员。 禀赋素弱,下焦常畏寒凉, 一日因出门寝于寒凉屋中, 且铺盖甚薄, 晨起遂病腿疼。 后因食猪头肉其疼陡然加剧……。 张氏在解释其疾病加重的机理时认为: “猪肉原有苦寒有毒之说, 曾见于各家革本。 究之其肉非苦寒, 亦非有毒, 而猪头有咸寒开破之性(猪嘴能起土成沟, 故有开破之性)是以善通大便燥结, 其咸寒开破皆与腿之虚寒者不宜。 ’ ’

此案例中, 张氏就是通过对“猪嘴能起土成沟"之象的观察, 认识到猪头肉也有开破之性, “是以善通大便燥结, 其咸寒开破皆与腿之虚寒者不宜’ ’ 。

3.2 据象类比

据象类比是指在观物取象的基础上, 发现不同现象或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进而采用比喻、 象征的方法来解释疾病的病因病机。借用据象类比思维方法以推断疾病的病因病机也是历代医家获取知识、 经验的重要手段。

如明末温病大家吴又可在论述疫邪伏居半表半里, 而连续使用大剂量的麻黄汤之类不但无效, 反而出现烦躁症状的原因时就应用了据象类比的方法: “譬如缚足之鸟, 乃欲飞升, 其可得乎?盖鸟之将飞, 其身必伏, 先足纵而后扬翅, 方得升举,此与战汗之义同。 "呦1吴氏借用“鸟欲飞’ ’ 之象, 生动形象地阐发了“战汗"与“不发汗一之机理。 . 又如吴氏在解释久病之后, 对胃气的调理最难的原因时指出: “盖胃体如灶, 胃气如火, 谷食如薪, 合水谷之稍微, 升散为血脉者如焰, 其糟粕下转为粪者如烬, 是以灶火大则薪多火盛, 薪断而余焰犹存, 若些小铛釜, 只宣薪数茎, 稍多则壅灭, 稍断则火绝矣。 弗嘲同样是采用了据象类比的思维方法以明医理。

3.3 据象类推

据象类推是指在类比的基础上, 由于知识的扩展, 类所涵盖事物的增多和种类概念的发展, 形成的推演思维活动。

案例: 李民范目常赤, 戊子年火运, 君火司天, 其年病目者, 往往暴盲, 火运灾烈故也。 李是年目大发, 张以瓜蒂散涌之, 赤立消。 不数日又大发, 其病之来也, 先以左目内眦赤发牵睛, 状如铺麻, 左之右次锐眦发赤, 左之右赤贯瞳子, 再涌之, 又退。 凡五次,亦五次皆涌之。 又刺其手中出血, 及头上鼻中皆出血, 上下中外皆夺, 方能战退。 然目不敢观书及见日。 张云: 当候秋凉再攻则愈。 火方旺而在皮肤, 虽攻其里无益也。 秋凉则热渐入里, 方可擒也。 惟宜暗处闲目, 以养其神水, 暗与静属水, 明与动属火。 所以不宜见日也。 盖李因初愈后, 曾冒暑出门, 故痛连发不愈如此。 涌泄之后, 不可常攻。 使服鼠粘子以退翳。

在此案例中, 医者在解释“目不敢观书及见日"的病因病机时, 认为“暗与静属水, 明与动属火。 所以不宜见日也。 ’ ’ 医者把暗与静归属于水, 明与动归属于火, 并用此推演的思维方法来解释疾病的病因病机。 这正是据象类推思维方法的典型案例。

3.4 据象比附

据象比附足指在不同类之间建立某种必然性的联系, 表现为对类的一种表象认识, 并在此基础上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加以解释。 在所有中医临床案例的比附中, 以五行的比附较为突出和典型。

案例: 董氏幼女, 三岁, 住天津北门西白家胡同。症诊: 暮春气暖着衣过厚, 在院中嬉戏, 出汗受风, 夜间遂发瘼癫剧时闭目昏昏身躯后挺两手紧握, 轻时也能明了, 舌肿不能吸乳, 惟饮茶汤及代乳粉。 大便每日溏泻三次, 如此三昼夜不愈, 精神渐似不支, 皮肤发热。 脉亦有热象。证治: 当清其肝热, 散其外感, 兼治以镇安神经之药。方剂: 生怀山药一两、 滑石八钱、 生杭芍六钱、 连翘三钱、 甘草三钱、 全蜈蚣大者两条、 朱砂细末二分

在此案例中, 医者在阐释方用蜈蚣的机理时认为: “蜈蚣节节有脑, 善理神经以愈瘼疯。 蝎腹有八星, 列作两行, 为木之成数, 能直入肝经以理肝舒筋, 项间之筋舒则无拘挛, 头自不向后仰。 一仅仅根据“蝎腹有八星, 列作两行, 为木之成数’ ’ , 就推断其“能直入肝经以理肝舒筋’ ’ , 这显然是运用了据象比附思维方法——在不同类之间建立某种必然性的联系, 表现为对类的一种表象认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