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学习,是能调用元认知的学习

 凯哥好心情f6v8 2022-08-16 发布于湖北

图片

艾菲的理想 - 四大写作原则

4大原则:

1、基石:聚焦外在成功与内在自得

2、深度:不写未经深度思考的文章

3、实战:方法论均已经过实践验证

4、高维:站在更高维度上思考一切

艾菲的第233篇原创文章

标签:外在成功

(转述师:幸而)

“知识付费”虽然已经极其普遍,但其实,大家并未真正弄清楚到底什么是学习,以及如何学习。

01 

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人经常会犯两个错误。

第一个错误是:认为学习就是“学习知识”。

在这种思路下,你的关注点会聚焦于不断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比如,财务知识、经济学知识、心理学理论等。

学习知识本身并没有错,错在许多人都会止步于知识,所以,最终的结果是:他们可能知道了很多很多的知识,但却始终无法很好的用在自己的身上。

这就如同知道锤子可以钉钉子,但却不会钉一样。

同时,这也正映证了常说的那句话:“知道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

当然,有一部分人会意识到这个错误,意识到不仅需要“知”,更加需要“行”。

于是,他们会开始关注“行”。恭喜这部分人,因为他们成功避免了第一个学习上的错误。

第二个错误是:认为学习就是“解决问题”。

很多参加线上/线下课的学员,都是抱着想要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来的。

所以,他们在上课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只关注自己想要解决的那个问题,比如,如何才能减少我现在感受到的痛苦?如何才能获得完全的自我接纳?

关注自己想要解决的某个具体问题,原本没什么错,但问题是:这样一种执着的单向度关注,会让他们的学习止步于解决这个具体问题,于是便少了原本可能的更深入全面的探索。 

这种学习就像调节器,当房间里的温度超过30℃时,空调就会马上自动调节温度到26℃,然后就直接解决了房间内温度过高的问题。

但是,调节器并不会提问说:“为什么要把房间温度设置到26℃?”,它也不会去尝试其它可能的更适宜的温度或模式,它也不会去探索是否还存在一种比现在更好的方式,比如既凉爽,又节能的方式?

前者就是聚焦于解决某个具体问题的学习,而后者,则是更进一步的深入全面的探索。

如果我们的学习始终停留在解决某个具体问题的层面,那么我们的思考就会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局限,同时我们也会变得越来越没有创造力。

02 

这两个错误,会让我们严重忽略对自身思维方式的觉察和反思,因此会导致元认知的缺失。

什么是元认知?

元认知说的是你对自己认知活动/思维方式的认知。

一个人,如果缺乏对自身认知活动/思维方式的觉察和反思,那么他的元认知就是缺失的。因此,虽然他可能学习了很多的知识,也解决了不少具体问题,但是,他却无法发生真正意义上的改变,也就是“质变”。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我们对人对事的认知活动/思维方式,是在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互相作用下,我们的头脑建立起的规则。它们就像大脑中的“主程序”,控制着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通过学习,如果未能改变这些思维方式,那么你是不会发生大的改变的,也就是“质变”。相反,如果通过学习,你的思维方式能够发生转变,那么你与此相应的情绪反应、行为、决策、选择,就都会自然而然的发生变化。

这,才是我们进行学习的真正目标。

可见,学习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固然都很重要。但无论哪一个,它们重视的都是“学习XXX”,而非“学习”本身。

因此,我们需要扭转学习的方式,应该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学习”本身上,即:通过学习这个内容,我发现了自己的哪些思维方式? 

于是,慢慢地,学习就成为了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通过学习,我们在持续不断的进行自我觉察和反躬自省。不仅反省自己学知识的过程,同时也会反省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就像是电脑上的任务管理器。

普通人,只是运行各种任务,而真正会学习的人,不仅运行各种任务,同时还通过任务管理器对所有任务的运行过程进行观察和管理,他们知道这些任务是如何被自己运行着的,并且还能做出及时的相应调整。

举个例子,在我们“打破你的思维边界”课程中有这样一道题,让学员把一个正方形用不少于五种方法进行四等分。

图片

大部分人在经过简单的思考后,会得出以下四种方法:

图片

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大部分学员会止步于此,认为很难再想出第五种,所以要么就放弃了,要么直接去百度搜一搜。

这时候,真正善于学习的同学,就会对自己的思考进行思考,调用元认知,去看看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解题思路是否还有局限。

这时,你就会发现在完成这一题的过程中,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一直都是按照“直线”这一思路进行的。

而正是这个按照“直线”思路解题的方式,最终导致了无法找到第五种解法。

假如,能够打破这一限制,你可能马上就会想到用“曲线”,甚至是“不规则曲线”,进而是“不规则线段”,用来解题。

你看,在没有调用元认知的时候,在未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觉察和反思的时候,我们都是“被限制的”。这不仅体现在这道题目里,更多时候则体现在我们对人对事的方式上,体现在我们无比真实的人生里。

想不出“第五种方法”解这道题,并没什么大不了。

但是,在我们真实的人生中,那个“第五种方法”往往就是能让我们脱离困境,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想要找到“第五种方法”,其关键就在于在平日学习中,调用元认知,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持续的觉察和反思。

03

对自身思维方式的觉察和反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因为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两大阻碍,如果你能够排除这两种阻碍,那么你不断进行的学习,就会让你发生真正的“质变”。

第一个阻碍:大脑不喜欢思考

生物对于能量的使用一向是吝啬的,如果可以不消耗能量,生物体就会尽可能的偷懒。

与此同时,我们大脑的质量占整个人质量的2%左右,虽然质量不大,但它的耗能情况却很惊人,能够占到整体能耗量的20%。

就像在我以前写书的那段时间,我每天都会觉得特别特别饿,需要不断的补充能量,于是长胖了8斤。

而在那道四等分正方形的题目中,我发现,凡是老师再次要求去做进一步思考的学员,都能在苦思冥想后想出“第五种方法”,甚至“第六种方法”。

但是,如果老师没有提出强力的要求,大家是很少会去调用大脑,给出更多答案的。

这就是大脑的“懒惰性”。

第二个阻碍:防御性思维

什么是防御性思维?

防御性思维的本质是:为了避免尴尬、避免被威胁、避免感觉脆弱无能而表现出来的极其戒备的姿态。

防御性思维非常常见,我们可以在很多人身上,以及自己身上,看到它的影子。

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在自己身上找问题,事实上,没人喜欢这么做。

你知道人对于避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以维护自身的形象可以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吗?

心理学家伯格拉斯和琼斯认为:人们会为自己设立人为的障碍,以便能把以后的失败归咎于外部困难,而不是他们自己本身无能。

在他们的研究中,先诱导受试者相信自己在即将来临的考试中会考得很好或很糟,然后让他们从两种药物中选用一种,并告诉他们一种药有助于考试,另一种药会妨碍考试。

你猜受试者会怎么选?

那些认为自己可能会考得很糟的受试者,宁愿选择第二种药物。这样,当他们考糟了之后,就可以责怪药物起了妨碍作用,而无需责备自己了。

图片

伯格拉斯和琼斯将这一现象称为自设障碍策略

人们之所以会自设障碍、“自找麻烦”,是因为这样可以把失败归咎于外因,从而保护自己“不失败”的良好形象!

所以,对于防御性思维,我们应该有所警惕,不要让它阻碍到我们对元认知的运用,从而获得成长上的“质变” 。

最后的话

通过学习,如果没能改变你头脑中固化的思维方式,那么你是不会发生大的改变的,也就是“质变”。

相反,通过学习,如果你的思维方式能够发生转变,那么你与此相应的情绪反应、行为、决策、选择,就都会自然而然的发生变化,这时的变化就是“质变”。

改变头脑中固化思维方式的重要方法就是:不断觉察和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即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用自己的元认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