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懿为何能胜过诸葛亮和曹操?毛主席评价很到位:他有3个优点

 五千风雨 2022-08-16 发布于浙江

东汉末年,群雄辈出。刘备、孙权、曹操三分天下,形成一个相对稳固的平衡态势。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摘得最终胜利果实的,不是刘备、孙权、曹操的蜀吴魏政权,而是蜀国权臣司马懿的后人。

文章图片1

有人说,诸雄征战杀伐一生,到头来闷头搞事情的司马懿才是人生的“最大赢家”:以晋代魏之后,司马懿成了汉室之后实现中国大一统的晋朝开国皇帝。

那么,司马懿为什么能胜过诸葛亮和曹操,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个人呢?

对此毛主席总结得很到位:因为他有三个优点。

文章图片2

01 第一个优点:有远见,善谋略

司马懿,字仲达,生于公元179年河内郡,祖上十分显赫。

晋武帝司马炎曾在诏书中提及司马家家室:本诸生家,传礼来久。

司马氏是上古时代五帝之一颛顼的后代。夏商时期,祖上是掌管军政、军赋的重要官员;到了周朝,因为先祖程伯休父平定徐方之乱有功,被周宣王恩赐“司马”为族姓。

文章图片3

项羽灭秦时,司马懿的十二世祖司马卬因从龙之功被封为殷王,封地在河内。从此,河内郡就成了司马氏家族世代居住的大本营。

汉朝时,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被封为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做到豫章太守;祖父司马儁是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做到京兆尹。司马懿正是司马防的第二个儿子。

东汉末年,皇权衰弱,世家大族崛起,就像割据一方的“军阀”。

文章图片4

司马懿不仅生在名门望族,一出生就享有得天独厚的资源,而且还聪慧异常,少年时就名声在外。

被曹操当做自己“替身”接见匈奴使者、当时在朝廷担任尚书的崔琰,与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是挚友,他就曾对司马朗直言不讳:你弟弟不仅聪慧明礼还非常果断英勇,你是万万比不上的啊!

因为名气太大,曹操曾一度派人去请他出仕,加入自己的阵营。只是年轻的司马懿还是有些傲气的,看不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用装病躲开了。

公元208年,曹操自命为丞相,再次派人去“请”司马懿出仕,言明如果他再不识相,下场就是进大牢。知道无法再回避,司马懿只好认命了,到曹丕身边辅佐他。

文章图片5

众所周知,曹操生性多疑。或许是因为司马懿刚开始的消极表现,曹操对司马懿并不是很待见,告诫儿子曹丕说司马懿有“狼顾之相”,日后可能会威胁到曹氏天下。

消息传到司马懿耳中,司马懿再也不敢消极怠工了,开始兢兢业业陪着曹操打天下。而司马懿的军事谋略才能渐渐得以显现。

公元215年,曹操挥军讨伐张鲁,大获全胜。随行的司马懿向曹操献计说:刘备是用诡计俘虏的刘璋,虽然拿下了蜀中但到底根基不稳。不如趁他兴兵江陵的机会,假意进兵威胁,蜀兵一定会溃散的。

而此时的曹操根本没将刘备放在眼里,回了司马懿个著名的成语:得陇望蜀。

文章图片6

曹操嘲讽司马懿是舒爽了,可一回头,站稳脚跟的刘备竟真的成了难啃的死对头。

公元219年,司马懿上书曹操,弹劾荆州刺史胡修治下粗暴,南乡太守傅方作风骄奢,两人都不适合担任驻守边防的大任。曹操依旧没听。

同年八月,汉水流域暴雨成灾。刘备的二弟关羽“趁火打劫”,趁机造船进攻,胡修和傅方均不约而同投向关羽,大军迅速攻城略地,一路逼近汉献帝所在的樊城。

这时,曹操才慌了,一度想迁都到黄河以北,避开关羽的锋芒。司马懿赶忙出来劝阻:于禁被水淹,是天灾而不是战败,对国家大局并没有损失。如果您执意为此迁都,一来不就是向世人证明自己对关羽认怂了吗?

文章图片7

再者,迁都事滋体大,淮河、汉水更会因此人心惶惶啊!

若要击退关羽也不难。司马懿继续献计:刘备和孙权表面来看是姻亲,亲厚无比,实则都相互忌惮。我们不妨把刘备攻城略地一事抛给孙权,他害怕刘备一家独大,势必会加入战局,到时樊城之困自然就解了。

曹操这次听进去了,一切按司马懿说的做。果然,孙权派出大将吕蒙袭击公安一地,俘杀了关羽。

纵观司马懿一生的诸多军事政治决策,少有臭棋或庸棋。对曹操而言,凡是没采纳司马懿意见的往往会失利,而采纳的往往会成功。

文章图片8

也难怪毛主席评价司马懿说:出身世族多谋略,善权变,手段比曹操高明得多,就算与诸葛孔明相比也不落下风。

02 第二个优点:够果断,够狠辣

战争是三国时期的重头戏,每一场输赢都对国家有重大影响。

而在军事决策上杀伐果断,是司马懿屡立战功、成功笑到最后的一个重大原因。

延康元年,一代枭雄曹操陨落,曹操次子曹丕扛过了曹魏政权的大旗。司马睿可是一路扶持曹丕胜出太子之争、助其荣登帝座的大功臣,曹丕对他的信任可不一般。

曹丕临终前,不仅将司马睿任命为辅政大臣,还叮嘱太子曹叡说:这些都是国之重臣,你以后一定不要怀疑他们的忠心啊!

可是,曹叡一开始对司马睿并不信任,差点因此栽了个大跟头。

文章图片9

有一个叫孟达的将领,曾是蜀国投奔而来的。为了做好“归降一律待遇从优”的宣传,曹魏对孟达不错,珠宝和官职都给得很到位。但司马睿认为,孟达只是看起来乖巧,实际上不值得信任,劝曹叡小心防范。

曹叡不仅不听劝,还将孟达任命为新城太守。没想到,孟达心底对曹叡并不服气。曹丕去世后,就暗中跟诸葛孔明通信,意图叛出曹魏再奔回老主顾蜀国。

能挖曹魏墙角诸葛孔明都高兴坏了。可他也担心孟达言而无信,一边去信催促他快速起兵造反,一边派出郭模到孟达死对头申仪那儿“不经意”告发他,让孟达除了火速投入自己阵营外别无选择。

果然,申仪一听到孟达要反,转头就找驻扎在宛城的司马懿告密。司马懿一听消息,马上明白这是一场时间战,要赶在诸葛孔明前抢到人就得火速出击!

于是,司马懿一边让信使快马加鞭给孟达送去书信安抚,一边立即点兵赶往新城。

文章图片10

拿到司马懿书信的孟达再次犹疑了,转头找吴蜀“谈心”。其他魏将看孟达犹疑,都跑来劝司马懿先观察观察再说,毕竟抓现成的更好跟魏明帝曹叡交代。

司马懿再次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孟达就是个没有信义的人,趁他犹豫不决赶紧拿下才是王道。于是亲自率军前往,日夜兼程,仅仅用了八天就将大军拉到新城城下。

吴蜀两国反应过来,赶紧派兵支援,但已经晚了。

早在孟达与诸葛孔明通信时,诸葛孔明就告诫过他要警惕司马懿等人。但孟达托大,认为司马懿所在的宛城距离都城洛阳有八百里,距离自己有二百里。

司马懿要来攻打自己,必定先向魏明帝请示,这一套流程走下来至少也要一个月,那时候自己已经将城池加固得固若金汤了。

被司马懿围困后,脸肿得不行的孟达去信给诸葛孔明,无奈叹息:没想到司马懿竟然来个“先斩后奏”。我才准备要反,他仅仅八天就兵临城下,实在是太快了!

文章图片11

斩杀孟达半年后,司马懿出师辽东,再次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行事果断狠辣的作风。

辽东是个历史遗留问题。

东汉末年,刘备、孙权和曹操斗得最是火热,占据辽东的公孙度则偏安一隅,对曹魏的关系比较暧昧,处于时叛时降的状态。

公孙渊接替公孙度成为辽东太守后,野心可比父亲大多了,不再对曹魏称臣。魏明帝曹叡一看,不由大怒,下令要将辽东纳入曹魏版图,派毋丘俭前去收编。

不巧的是,毋丘俭把大军拉到辽东后,辽东却突然下起了暴雨。天时地利都不占优势的毋丘俭大败而返,而公孙渊转身就自立为燕王,并伙同鲜卑一族,共同侵扰北边。

文章图片12

238年正月,收割孟达后声望空前的司马懿亲自出马了。率军四万,从京师出发穿过孤竹、碣石,一路稳扎稳打,历经六个月才将大军开到辽水。

与毋丘俭一样,司马懿的大军又遇上了暴雨。或许认为历史会再次重演,又或许认为司马懿的四万大军实在不够看,公孙渊甚是嚣张,照样出去打柴牧马,日子过得十分悠然。

魏军很慌,想退出辽江沿岸,到地势高的地方安营扎寨。

司马懿大怒,下令有谁敢再说迁营的,斩立决!有个叫张静的都督令史不信邪,吵着要迁营,结果立马被司马懿下令斩杀了。有这样的先例在,大家都不敢再闹了,完全听令于司马懿。

一个月后,大雨终于停了,而司马懿也已经偷偷将主兵力安全“偷渡”到了辽河对面,打了公孙渊一个措手不及。

文章图片13

不到一年,公孙渊为首的政权全部被清算,收编百姓四万余户。至此,困扰曹魏两代人之久的辽东问题彻底被司马懿解决了。

毛泽东非常欣赏司马懿,曾评价他是“魏国之重臣”“敌孔明之智”。

司马懿前后辅助了曹氏四代皇帝,自然当得上“魏国重臣”,而跟诸葛孔明斗智斗勇的诸多战役中,最有名的是“以逸待劳,耗死诸葛孔明”的那次。

03 第三个优点:会隐忍,能示弱

司马懿不仅聪明,还很会隐忍示弱,这也是他能成为“最终赢家”的一大利器。

东汉末年,人才是最稀缺的,“跳槽”现象也不少见。司马懿被逼投入曹魏阵营后,刚开始是不得曹操重视的。

文章图片14

如果彼时司马懿不懂得隐忍,跳起来揭竿而起或是向吴蜀抛出橄榄枝,势必会遭到曹操的嫉恨或反杀。

234年二月,诸葛孔明率军十万第五次北征魏国,与司马懿正面交锋。四月,诸葛孔明领着军队到了郿县,进驻渭水之南,被司马懿拦住了。

五月,十万吴军加入战局,一起围攻魏国。打了两个月,吴国就撤退了,剩下诸葛孔明继续对阵司马懿。

司马懿明白,诸葛孔明虽然来势汹汹,但毕竟战线长,如果对方不能速战速决,那粮草根本无法支撑那么庞大的军队,自己只需“坚壁拒守,以逸待劳”即可。

大家都是聪明人,诸葛孔明见数次挑战对方都不上套,就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了一套妇人穿的衣裙,嘲讽他像个娘儿们一样磨磨唧唧,痛痛快快打一架都不敢。

司马懿当然不上当。但自己这边心静如水还不行,如果自己一直“认怂”,势必也会影响士气。于是司马懿联合曹叡唱了个“双簧”:

文章图片15

司马懿假意怒不可止,上表请战。曹叡当然不批,不仅不批,怕司马懿“冲动”,还派骨鲠之臣辛毗杖节来做司马懿的军师。诸葛孔明再上门挑战,辛毗就拿着杖节往门口一站,不让司马懿出兵。

所以你们看,不是我胆小不敢应战啊,是皇命难违啊!

诸葛孔明也看得明白:所谓“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司马懿的“不能战”只是演给大家看罢了!于是分兵屯田,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如果两军继续对峙下去,最终鹿死谁手定是难说。可命运的本子里没有“如果”。

当年8月,殚精竭虑的诸葛孔明病故于五丈原,时年五十四岁。

诸葛孔明一去,蜀军就没了主心骨,历时七年的北伐之战也宣告结束,胜利的果实自然落到了司马懿手中。

文章图片16

不过,赢了诸葛孔明,司马懿的人生并没有因此一帆风顺起来,而是迎来了转折点。

239年正月,魏明帝去世。魏明帝临死前,曾三天发了五封诏书,让司马懿火速赶回京都面圣。

当司马懿匆匆赶到时,魏明帝只剩最后一口气了,拉着他的手将太子齐王托付给他和曹爽后就撒手人寰。

齐王曹芳继位时年仅八岁。曹爽虽然名义上是跟司马懿平起平坐的“托孤大臣”,但到底曹爽属于曹氏宗亲,更容易取得曹氏外戚的信任。

没多久,曹爽就联合大臣排挤司马懿,将其改任为无实权的“太傅”,许他像西汉丞相萧何那样,享受“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等特权。

察觉到不对劲的司马懿并没有上套,还坚决劝退了自己的族人出仕。

随着司马懿的隐忍示弱,曹爽越发专权独大,把朝廷整得乌烟瘴气。并州刺史孙礼看不过,跑去找司马懿抱怨。司马懿安慰他说:且忍着吧。

文章图片17

247年四月,曹爽把郭太后迁到永宁宫,从此独揽政权。司马懿再次拿出看家本领“装病”,不再过问朝政。

248年三月,曹爽等人明目张胆地把手伸到内廷,染指才人石英等人。之后,曹爽担心司马懿之前是一直在装病,怕他突然暴起反击。

河南尹李胜是曹爽一党的,为帮忙鉴别,曾在前往荆州任刺史时拜访司马懿。

司马懿搬出了影帝级别的演技,躺在床上上气不接下气,像个将行就木的人。李胜一看就放心了,出来对曹爽说:司马懿已经时日无多了,不必再担心他。曹爽一听,也就彻底放下心来。

249年正月,魏帝曹芳要离开洛阳前往高平陵祭祖,时任大将军的曹爽及其忠心部下也一同随行。

已经隐忍了10年的司马懿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发起了“高平陵之变”。

文章图片18

他先是上奏郭太后废掉了曹爽兄弟的职位,然后召司徒高柔假借“行大将军事”,接管了曹爽的军营。

最后,司马懿亲自率领兵勤王,在洛水浮桥驻扎下来,派人给皇帝陈述曹爽的罪状。

曹芳早已被曹爽架空,扣住奏章的曹爽看完内容顿时慌了,想把皇帝扔下自己征兵自守。

桓范劝曹爽挟持皇帝到许昌去,在发文征调天下兵力来征讨司马懿。多疑的曹爽却连夜派人去探听司马懿的口风。

文章图片19

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赶紧说自己只是想追究曹爽的过错,只要他愿意罢官认错,洛水之后就是他的,往后的荣华富贵也不会缺。

曹爽就傻愣愣地信了,随曹芳一同回京。没想到,刚一进家门,曹爽兄弟就被司马懿的士兵团团包围了。

文章图片20

这还没完,黄门张当在司马懿的严刑拷打之下,指认曹爽等人意图谋反。谋反那可是大罪,司马懿抓住这个由头灭了曹爽及其党羽三族。

经过这次“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基本结束了曹魏政权的统治优势。后面司马懿虽然一再拒绝曹芳给予的高官厚禄和各种特权,低调做人,但曹氏的权利还是一步步被架空了。

天下之主渐渐由曹氏更替为司马氏家族。

文章图片21

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接受魏帝的禅让,成为晋朝的开国皇帝晋武帝,而司马懿也被尊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表面上看,司马懿“以臣犯君”,终归是大逆不道,这也是诸多历史学家痛批他的最大原因。

不过,当面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极端选择,又有几人能做到毫无怨言地“成全”呢?

文章图片22

更何况,司马懿从来都不是主动称帝的那个人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