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俗称这种大鼓书叫“小戏”,大戏唱几天,小戏儿的就唱几天,因为有人气,也就能够稳定下来。往往是一天做三场,上午、下午和晚上,每场开唱个把小时之后,唱到中间最精华的时候,说书人戛然而止,拿个萝筐绕场收钱,有一毛的,有两毛的,也有五毛的,却绝少一块的,因为那时候一块钱可以搓一顿好的呢。给不给是人情,给多给少更是随意,也就是所谓的“有钱捧个钱场,没钱捧个人场”,但且绝少不给的,毕竟吃人家的嘴短,拿你的手短,听人家的耳朵短吧。收完钱后再说后半部分,下一场接着上一场内容来说,说到一半又戛然而止……几天下来,一部长篇大鼓书也就说完了。 小孩儿和女人们喜欢去听大戏,因为那里热闹,人多,花脸,戏台下还有各种各样好吃的好玩的,但老头儿却都喜欢去听小戏,因为故事比较经典,有说有唱,情节比较生动,每叙一事一物,均能道本、追源、探因,叙述过程、结果,交代人物,形状,性格,衣着,动作,或杜撰附会,运用自如,迎合听众心理。还能以眼神及面部表情附以表演,时或以滑稽言词深固众听。说到紧急关头,听众无不聚精会神、提心吊胆、面带忧虑,直到柳暗花明皆大欢喜,大家一起长出一口气。情节的互动性,便使得小戏更加的意味深长。 ![]() 除了在庙会上的小戏之外,更多的说书艺人却是日常里单人独迹负鼓游乡,夏日午后农闲时节,月夜坑旁,大树荫,边听鼓书边歇响,亦或是冬夜村中背风场,夜灯一盏,咚咚鼓声帮人消夜。 ![]() 当然也有书说的好的,书说的好,但却没有说完,第二天去了另外一个村子,有一些戏迷就会赶场子一样的跟着去听,听来听去,哪怕是同一部戏也是百听不厌。所以传说有某个说书说得好的最后娶了某个村的姑娘的故事。当然,也有时候因为说书说得好,被村里挽留下来,接二连三的唱,直把一部长篇说完,这就不需要每天挨家挨户去收粮食了,因为报酬由村里面的组织者统一解决了。 |
|
来自: tcfzhf的图书馆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