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围城随记〇一.红消醉醒

 竹里馆B 2022-08-17 发布于江苏

◆第一章点评:人读书,总想从书里得到点什么。能得到的,就是人生。本章关键词是“红消醉醒”,空间是海上、船上,时间是漂流几日,人物是方、苏、孙、鲍等。方鸿渐魂销梦醒,是船上的方鲍交情;方鸿渐留学归国,是学业也如梦;方鸿渐婚约变故,是婚姻梦醒……方、苏、孙、鲍,在作者笔下,在读者眼里,言行举止,无非人生,无非人性。记起2017年7月西安回来火车上情形,听两位小哥、小姐打情骂俏半程,类东北二人转,究竟不知他们是萍水相逢,还是夜夜笙歌……人间万千事,回首皆如梦。今朝读围城,梦醒有几人?2022年2月12日晨6时22分随记

◆01.钱锺书《围城》序:1990年代初读的《围城》,当时还买了《钱钟书传》(孔庆茂著),买了《谈艺录》,买了《钱钟书文集》。今日再读,三十年过去了,三十年,昔日少年今白头!

>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十五日

◆ 钱鍾书《围城》第一章

02.文言味,发人联想的语言——魂销醉醒——魂牵梦萦。

>红消醉醒

03.似乎是写作者所亲历,否则难以如此明晰地写出来。

>法国人的思想是有名的清楚,他们的文章也明白干净,但是他们的做事,无不混乱、肮脏、喧哗,但看这船上的乱糟糟。这船,倚仗人的机巧,载满人的扰攘,寄满人的希望,热闹地行着,每分钟把沾污了人气的一小方水面,还给那无情、无尽、无际的大海。

04.想起你来,看看大海。我有几回站在大海边的经历,在大海上的深度旅行,很遗憾还没有。

>这船,倚仗人的机巧,载满人的扰攘,寄满人的希望,热闹地行着,每分钟把沾污了人气的一小方水面,还给那无情、无尽、无际的大海。

05.青春,和许多优秀作品一样,青春是关键词。

>青年

06.时代是1937,写作者当时的年龄。读者很自然地觉得,作者身在船上,正是人群里的某一位;读者还可以自然联想起自己的某一段出行经历,书上种种,正是所亲历种种,读书和生活就这样建立了联系。

>年龄看上去有二十五六

07.鍾书的语言,成熟而俏皮;两百字左右,写活了一个苏小姐。

>苏小姐一向瞧不起这位寒碜的孙太太,而且最不喜欢小孩子,可是听了这些话,心上高兴,倒和气地笑道:“让他来,我最喜欢小孩子。”她脱下太阳眼镜,合上对着出神的书,小心翼翼地握住小孩子的手腕,免得在自己衣服上乱擦,问他道:“爸爸呢?”小孩子不回答,睁大了眼,向苏小姐“波!波!”吹唾沫,学餐室里养的金鱼吹气泡。苏小姐慌得松了手,掏出手帕来自卫。

08.人的言行举止,是人的标签,它不断标识着“我是谁”。倘若“我”在船上,“我”会是谁呢?能引起读者的代入感,书写得比较成功;能不时引发读者的人生记忆,书写得非常成功。这一回,要细细读一读《围城》。经典是作者的自叙传,认真读,处处有作者的影子。2022年2月12日凌晨

>让他来,我最喜欢小孩子。

09.苏小姐,男人眼里的女人;方先生,女人心里的男人。

>苏小姐听了最后几句小家子气的话,不由心里又对孙太太鄙夷,冷冷说道:“方先生倒不赌。”

10.作家用文字画像,画人生百态。

>孙太太鼻孔朝天,出冷气道:“方先生!他下船的时候也打过牌。现在他忙着追求鲍小姐,当然分不出工夫来。人家终身大事,比赌钱要紧得多呢。我就看不出鲍小姐又黑又粗,有什么美,会引得方先生好好二等客舱不做,换到三等舱来受罪。我看他们俩要好得很,也许船到香港,就会订婚。这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了。”

11.两个女人,也是一台戏;说方先生、鲍小姐,其实是在说自己:言语,是一个人的标识,一开口,你就暴露了自己;说得越多,越是暴露无遗。忽然想找几个想读《围城》的人,一道来读读《围城》。

>孙太太道:“有未婚夫还那样浪漫么?我们是老古董了,总算这次学个新鲜。苏小姐,我告诉你句笑话,方先生跟你在中国是老同学,他是不是一向说话随便的?昨天孙先生跟他讲赌钱手运不好,他还笑呢。他说孙先生在法国这许多年,全不知道法国人的迷信:太太不忠实,偷人,丈夫做了乌龟,买彩票准中头奖,赌钱准赢。所以,他说,男人赌钱输了,该引以自慰。孙先生告诉了我,我怪他当时没质问姓方的,这话什么意思。现在看来,鲍小姐那位未婚夫一定会中航空奖券头奖;假如她做了方太太,方先生赌钱的手气非好不可。”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苏小姐道:“鲍小姐行为太不像女学生,打扮也够丢人——”

12.咱们平时常说,板中是邪地,你说着谁,谁就会来到你面前:无巧不成书,人间处处,人生处处,都很邪!

>两人回头看,正是鲍小姐走向这儿来,手里拿一块糖,远远地逗着那孩子。

13.忍不住调侃一下,是为打趣。

>有人叫她“熟食铺子”(charcuterie),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14.人群里少不了鲍小姐,也少不了孙夫人、苏小姐,也少不了一个个“你”和“我”,人人都是自己,人人都是看客。

>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15.想写一个人,你让他(她)自己多说说话,多走走路,多做作一番。

>她忙解释一句道:“这船走着真像个摇篮,人给它摆得迷迷糊糊只想睡。”

16.说话,苏小姐也足够“毒”,专挑别人喜欢的说,或不喜欢的说,哪位小姐喜欢别人说自己体“重”声“粗”,人笨如猪,声如洪钟呢?恨不得都轻盈如飞燕,细语如流莺才好……不觉呵呵!

>苏小姐跟鲍小姐同舱,睡的是下铺,比鲍小姐方便得多,不必每天爬上爬下。可是这几天她嫌恶着鲍小姐,觉得她什么都妨害了自己:打鼾太响,闹得自己睡不熟,翻身太重,上铺像要塌下来。给鲍小姐打了一下,她便说:“孙太太,你评评理。叫她'小宝贝’,还要挨打!睡得着就是福气。我知道你爱睡,所以从来不声不响,免得吵醒你。你跟我讲怕发胖,可是你在船上这样爱睡,我想你又该添好几磅了。

17.青鸟衔葡萄,飞上金井栏。美人恐惊去,不敢卷帘看:读者的作者意识。

鲍小姐在苏小姐眼里,苏小姐在作者笔下、读者眼里:人都是他人眼里的自己。

>苏小姐早看见这糖惠而不费,就是船上早餐喝咖啡时用的方糖。她鄙薄鲍小姐这种作风,不愿意跟她多讲,又打开书来,眼梢却瞟见鲍小姐把两张帆布椅子拉到距离较远的空处并放着,心里骂她无耻,同时自恨为什么去看她。

18.男主角出场:鍾书的语言,不只有趣、俏皮,还传神。

>那时候,方鸿渐也到甲板上来,在她们前面走过,停步应酬几句,问“小弟弟好”。孙太太爱理不理地应了一声。苏小姐笑道:“快去罢,不怕人等得心焦么?”方鸿渐红了脸傻笑,便撇下苏小姐走去。苏小姐明知留不住他,可是他真去了,倒怅然有失。书上一字没看进去,耳听得鲍小姐娇声说笑,她忍不住一看。

19.苏小姐读书,如《诗经》里抱布贸丝的氓,贸丝哪是真贸丝,分明为了小女子。

>苏小姐明知留不住他,可是他真去了,倒怅然有失。书上一字没看进去,耳听得鲍小姐娇声说笑,她忍不住一看。

20.借苏的眼用一用,写鲍、方。

>方鸿渐正抽着烟,鲍小姐向他伸手,他掏出香烟匣来给她一支,鲍小姐衔在嘴里,他手指在打火匣上作势要为她点烟,她忽然嘴迎上去,把衔的烟头凑在他抽的烟头上一吸,那支烟点着了,鲍小姐得意地吐口烟出来。

21.方鸿渐身上,有谁的影子在?

>他那时候窘得似乎甲板上人都在注意他,心里怪鲍小姐太做得出,恨不能说她几句。他虽然现在二十七岁,早订过婚,却没有恋爱训练。

22.两封信,一人写;有其父,有其子。

>谁知道父亲快信来痛骂一顿:“吾不惜重资,命汝千里负笈,汝埋头攻读之不暇,而有余闲照镜耶?汝非妇人女子,何须置镜?惟梨园子弟,身为丈夫而对镜顾影,为世所贱。吾不图汝甫离膝下,已濡染恶习,可叹可恨!且父母在,不言老,汝不善体高堂念远之情,以死相吓,丧心不孝,于斯而极!当是汝校男女同学,汝睹色起意,见异思迁;汝托词悲秋,吾知汝实为怀春,难逃老夫洞鉴也。若执迷不悔,吾将停止寄款,命汝休学回家,明年与汝弟同时结婚。细思吾言,慎之切切!”

23.读书人,真该好好读读叔本华。

>叔本华

24.大抵不差。

>世间哪有恋爱?压根儿是生殖冲动。

25.钱先生有点“毒”

>事实上,惟有学中国文学的人非到外国留学不可。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经济、法律等等都是从外国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

26.读书为装门面,大抵也如此。

>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经济、法律等等都是从外国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

27.呵呵,真这样吧,真这样吗?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28.函授、自考、原始学历,重要的还在读书人自己学习,学者是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

>函授班

29.好色与名,人之常态常情。

>这事也许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唯一的胜利。

30.人心里总被这样那样的东西搅动着、牵引着,一天又一天走向前,身不由己,不由自主,或者主动地向前走。

>天空早起了黑云,漏出疏疏几颗星,风浪像饕餮吞吃的声音,白天的汪洋大海,这时候全消化在更广大的昏夜里。衬了这背景,一个人身心的搅动也缩小以至于无,只心里一团明天的希望,还未落入渺茫,在广漠澎湃的黑暗深处,一点萤火似的自照着。

31.心里说,我的地盘。关起门来充老子,走出门去装孙子,不独某些国人如此,种种人,都如此。

>船上的法国人像狗望见了家,气势顿长,举动和声音也高亢好些。

32.小说的主角是人,主题是人性,人这种东西,很简单;人性这种东西,很复杂。2022.02.12晨读完第一章

>二十分钟后,阿刘带了衣包在餐室里等法国总管来查过好上岸,舱洞口瞥见方鸿渐在苏小姐后面,手傍着她腰走下扶梯,不禁又诧异,又佩服,又瞧不起,无法表示这种复杂的情绪,便“啐”的一声向痰盂里射出一口浓浓的唾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