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湘江向北奔流急

 文锦书屋susped 2022-08-17 发布于广东

       湘江,是湖南人的母亲河。我的家乡在湘南,是湘江的上游,那里有一条小河,叫洪波河,属湘江支流的支流。这条小河,一路向南流入便江,之后转向北,汇耒水、入湘江。少儿时期,我在这条小河里嬉水游泳,牧鹅捉鱼,几十年过去了,每当我回老家都要沿着洪波河走一走,去寻找童年的时光。

       日前,我收到红网读书会孟婉老师寄过来的《湘江向北》一书,红网读书会给网友读者赠书已有多年,这是一项很好的活动。早几年,我也曾经将自己所写的散文集《没有比书房更好的去处》通过红网读书会向网友读者赠书,如今红网读书会又赠书给我,角色互换,其乐盈盈。

       湘江是一条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历史底蕴深厚的河流。许多湖南人引以为自豪。许多国人了解湘江,都源自于伟人的那首名诗《沁园春.长沙》。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25年创作的《沁园春.长沙》其中“看万山红遍,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自然描写,给我们展示了当年的湘江是一幅诗意般的美丽画卷。而且正是有了毛主席的这首诗,湘江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河流孕育了人类,没有河流,就没有人类的智慧和文明。没有人类,河流也就失去了最丰富多彩的篇章。这种唇齿相依的关系,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生发展。也是打开民族历史和思想宝库的钥匙。河流的历史,既是一部当地的社会经济史,也是一部自然生态史。湘江的坚定与不舍,湘江的沧桑与不息,让人敬畏、深情和礼赞。

       我翻阅黄亮斌先生写的《湘江向北》一书,内心有一种思考。这些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国人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十分注重环境质量,对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国家也顺应民众的要求,将生态环境保护列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本图文并茂,用脚步丈量与图文记录湘江百年历史的环保治理图书,为湖南生态环境保护乃至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录。也为世人提供一份颇具分量的研究当下中国环保历程的母本。

       面对湘江,我们不但要有激情,更要心怀敬畏之意。在人类生活的地球上,河流如同人体内的血脉,纵横密布。古往今来,河流于人的繁衍生息和社会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进入新世纪人类对待河流的反思必然成为思维主流,人们不仅不再陶醉于对河流征服侵占的胜利,而且面对现实正在逐步改变以往的做法。于是,提出要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湘江干流全长844公里, 流域面积94660平方公里。湘江流域是湖南省人口最稠密、城市化水平最高、经济社会文化最发达的区域。千里湘江,养育着沿岸4000多万人口。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湘江沿岸矿业、化工业等日益密集,这条沿线贡献着湖南四分之三GDP的大河,一度成为全国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湘江水质呈恶化趋势。在部分河段,由开矿冶炼等带来的重金属污染废水直排江中。地处湘江上游的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三十六湾是重要的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区。曾经,小小的三十六湾云集了10万人的“淘矿大军”。沿三十六湾顺流而下,与之并称为“湘江五大污染重灾区”的老工矿区,“黑乎乎、灰蒙蒙”的天空几乎是常态。这是湖湘大地上的“伤痛”。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人痛定思痛,决心不能再以破坏湘江流域的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而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医治好这块“伤痛”,全面打响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攻坚战。经过湘江流域干部群众多年的努力,五大“重灾区”重现碧水青山。

       黄亮斌先生《湘江向北》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来自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职业环保工作者。他十分熟知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人类文明所产生的影响,以敏锐的眼光去捕捉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只注重粗犷式发展,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给社会带来的系列问题。他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年复一年地奔走在湘江两岸的工厂、矿山和农村,讲述不同时期的湘江治污故事,见证和记录了十多年前湘江治理列入湖南省“一号重点工程”后的巨变。由于他所接触、经历的事情大都与湘江治理有关,所掌握的材料、数据、案例翔实可信,他运用文学语言的表达方式,把近代百年风云变幻湖南人的母亲河——湘江自然河流史写下来,留下了工业时代从原始野蛮的矿山开发、冶炼生产到资源有序科学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截面,告诫人们以史为鉴,少走弯路,尊重科学,用文明之光烛映照现在和未来之路。

       环境保护的文学作品,题材比较敏感,涉及到许多方面,涉及的领域非常复杂和专业,比较难写。要写好,得到社会各方的认同更难。 黄亮斌先生的《湘江向北》突破了创作上的难点,得到了社会上的认同与关注。工业文明何以最终走向现代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关系的种种密码,都可以从湘江这条不歇流淌的河流找到答案,这既是河流的走向,也是文明的流向。湘江是长江八大支流之一,影响力较大。《湘江向北》的作者用平行结构,采取了两条轴线,一条是时间的轴线,一条是地理的轴线。选取了湘江污染的重要事件(地点),将郴州三十六湾、衡阳水口山、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和娄底锡矿山五大重点治理区域,作为独立章节,分别进行讲述,每个区域有着每个区域的实际和具体实践。时间跨度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湖南工业发端写到近年,把湘江从碧水到黄水再到碧水的沧桑历程记录下来。作者竭尽全力去亲近湘江,摄取她一抹秀色,感触到了她静谧中的激荡。这本书用文字与图片生动地讲述了湘江这段百年历史,展现了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守护母亲河的决心和措施、为未来负责的态度,以及所取得的成效。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悠悠湘江,由南向北流淌,承载千年湖湘文化。青山脚下,岳麓书院门前的对联百年未变,映照着山前日夜不息的湘江水。湘江治理,顺应民心,也深得民心。这使我想起了小时候学唱的那首歌给我呈现之美丽画面,“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

       昼夜急速向北奔腾的湘江,带着时代的脉搏涌动着,澎湃着,吟颂着,汇长江,奔大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