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晕:二元对立?没有对错?

 全好学 2022-08-17 发布于广东

✨爱智悦的共鸣腔 为生命擦亮一道光✨

现在不少人接触到一些宗教或者哲学思想,以及受到包容、平等、尊重这样的洗礼,让我们对原生家庭和亲密关系中的冲突开始反思,变得越来越柔和,这是好现象。但是,也出现了“道德相对主义”的谬误思潮。“二元对立?”、“合一?”,这些概念琢磨起来的确挺费脑筋的,不容易理解明白,也不容易说清楚(因为一说其实又生了对立),更大程度上需要人的直觉领悟、内观修行和实际生活体验。但是,因为我发现混淆视听的信息会造成大家的价值观迷失,很多似是而非的说辞有时候把我也弄得有点晕,所以试做一点解析。

“二元”是什么?我和非我,请先记住这个对子,你们一定要先记着这个对子!而不要先去惯性地、随大流地记了好与坏、对与错这样的对子。我说的这条很关键。因为很多人没看到这点,同时很多人为了到底分不分对错、好坏而争论不止。却没有想到和争到关键点上。

其次还可以记住的对子是:阴与阳、东与西、空与色、有与无、物质与意识、理性与感性、逻辑与直觉、左脑与右脑、男与女、快乐与悲伤、生与死、黑夜与白昼、中医与西医……。这些对子都是一体两面,整全观是更符合真理的视角,这些对子中的概念,从狭隘的、低纬度的视角看好像是对立的,但实际上是相反却相成的,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万物都是从这个“一”生出来的;基督说:“同归与一”、“作见证的原来有三:就是圣灵、水与血,这三样也都归于一”、“三位一体”;儒家说: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阳明子曰: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佛家说:“万法归一”。往圣先贤们说“不要二元对立”,很多时候也是为了打破人的狭隘,让人走向更高维度,走向和谐的初心。我解释“格物”,认为这词含义是说我们要与万物感通、与人换位思考、超越事物表象,有了一体感,就“致知”了,就理解了真理,并成为真理本身、天人合一。

二元对立论(binary opposition)认为:物质和精神,或身体和心灵,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笛卡儿的二元论建立在世界具有精神和物质两个独立的本原的基础上,即是典型的“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二元对立方式。在A和B两种元素中,只能选其一,没有两者共存的选项。

有些人认为“二元不要对立”中的“二元”指的是:对与错、好与坏、善与恶、天使与魔鬼这样的道德观念,“这没有对错”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甚至有人把魔鬼也当成了天使。对错、好坏这样的对子,也分两种指向:一个是“非道德判断”的情景,比如文化习俗上的、个人审美观上的、个性偏好上的,没有绝对的好坏, 比如中国人用筷子、法国人用刀叉;你爱吃辣椒、你同事喜欢吃清淡;你喜欢蓝色、她喜欢红色……。非道德上二元概念,不宜对立,要有整全的、高维度的、合一、和而不同的视角和向往。一个是“含道德判断”的情景;许多道德问题,需要区分高下、对错。因为世间有普世价值观存在、有爱和公义存在,只不过是一些人还没有足够开化,还没接触和理解到这些理念,所以懵懵懂懂中,辨不清高下、对错、是非。或者是因为害怕思考、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不愿意耐心分析而逃避。这种区分,不叫二元对立,因为涉及的不是平等的、两样东西——往往是不同人就一个事件来进行评判。比如屠杀犹太人有没有对错?有人说,站在不同的立场,就有不同的价值观,于是你认为错,他认为对,所以没有所谓对错。但是,我们人类有更普世的价值观,更超越小我局限性的真理,所以屠杀人类这样的事情,即使是对德国人单方面有利,也是一个道德上的罪恶行为。前面说的“一”,就是绝对真理,它能审视人类的个体和集体的小我,会有一个是非、善恶的区分呈现给所有人。比如特朗普说“中国病毒”,对他个人的甩锅似乎有利,但是普世价值尺度衡量来看,就肯定是一个错误的说法,果然他后面也改口了。我们在世间、处乱象,不要总是害怕做判断、害怕得罪人,不要觉得以前对家人和朋友有过分歧,现在有修养了,觉得没有对错之分了,甚至还有的人油腻地说:“成年人没有多错,只有利弊。”这都是没有分清楚处事为人的不同层次,修养当然还需要精进,和人沟通当然要中正平和、不争不吵,甚至敢于沉默和退让,但是千万不能是非不分、不置可否、价值观不清晰。表达方式要圆润,但立场还是要清楚、坚定。

还有一些讨论的对象,涉及到两样事物,也是有好坏、对错的。因为这两样事物会有程度、层次的不同,它们不像前面提到的:我和非我、阴和阳、男和女、东和西,是同级别的二元。比如,孔子和赌徒、10块钱和1块钱、经常呵斥孩子和经常拥抱孩子。

涉及到对错、好坏、正负的,还有一种情况是长期和短期的转化问题,有些事情短期看是错的、长期看也可能是对的。所以,我们仍然需要用高维度的视角,即广大时间的整体性、效果的整体性,来预见这些辩证的转化——“反者道之动”、“祸兮福所倚”。注意,这里我们说的没有好坏、对错,不是不需要考量肇事者的主观动机——好坏、对错,对肇事者道德评价还是需要有的。只是从客观的影响来说——这些影响很多并不是肇事者情愿看到的。从宏观、整体、高维度看,祸福、正负能量是会转换,如果我们都能顺其自然地接纳当下,视其事为“生命”本身、为“自然”本身,乃上等觉悟。如果你遇到不利境遇,而反省自己的过往问题,洞悉因果,精进完善自我。这个不利境遇,就成了转化的契机。没有好坏、对错,是指的这层心境和宏远而言。《鲁滨逊漂流记》中有段话:“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竭力想躲避的坏事,却往往是我们获得拯救的途径;我们一旦遭到这种恶运,往往会吓得半死,可是,正由于我们陷入了痛苦,才得以解脱痛苦。”在当今这个全球病毒爆发的时刻,鲁滨逊的荒岛生存故事,值得阅读啊。

要提醒的是,我们常常犯逻辑推理的谬误——“肯定后件”的谬误(Fallacy of affirming the conclusion)。坏事可能会产生好结果,不等于,好的目标结果都需要通过坏的做法来达到。魔鬼和恶人的作为可能会产生好的客观影响,不等于,他们就成了天使和功臣。比如,某些官员失职造成了灾难扩大,而后引起了治理机制的改变,民众的生活改善了,则那些官员,就会变成“没有好坏、对错”了吗?恶可以被原谅,但是不可以不分清、不可能不对立。

还要提醒的是:人和事情,它们中的二元必须独立区分出来,不能一刀切看人和事。不能非黑即白,all or nothing 。比如作家方方的日记是满分还是零分、负分?她的对立面是满分还是零分、负分?
好,我们转到下一个视角。“二元”不应该对立的情况,我们深入进去理解,对我们最有益的启示,是针对什么呢?我们每个人的烦恼,底层究竟原因是缺爱。人们不懂万物一体,常常是在有意、无意地搞对立,甚至制造敌我。误以为有了敌我,才有存在感、归属感和力量感。很多爱斗争的人,本质上是缺乏存在感和支撑点的人。今天看到克里希那穆提的一段话,合于我的观点。

“问:我们为何彼此斗争?
克:我想年长的人也会问同样的问题,不是吗?我们为何彼此斗争?我们高谈着和平却暗中准备作战,为什么?因为大多数的人都喜欢竞争、格斗,事实就是如此;否则我们早就停止争斗了。在争斗之中,有一种强化的存在感,这也是事实。我们以为任何形式的奋斗,都能帮助我们活命。但是你知道,那样的生活方式是非常具有破坏性的。

有一种完全不需要奋斗的生活方式,就像一朵百合,一朵生长中的花朵,它从不奋斗,它只是纯然地活着。它本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这就是完善。但是从没有人这样教导过我们。我们总是学习如何去竞争、格斗,如何成为军人、律师、警察、教授、校长、商人,我们都想爬到顶端,都期望成功。有许多人外表上看起来谦虚,但是只有那些快乐的人,他们的内心才是真正谦卑的,只有这种人才不争斗。”——克里希那穆提《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钱钟书 有段话也值得分享,“真的,文明人类跟野蛮兽类的区别,就在人类有一个超自我的观点。因此,他能够把是非真伪跟一己的利害分开,把善恶好丑跟一己的爱憎分开。”
很多人喜欢争论,觉得自己比其他人更聪明。但是我认为没有爱心的人不会有智慧。爱是什么?就是一体感。知识的目标是为了彼此和谐相处,彼此相爱,"君子和而不同,人不知而不愠"。老是吵闹,会让人心不平静,哪里来智慧?修养、明心见性是目的,知识、研讨沟通是台阶。

所有不是带着成就、帮扶的意识,而是带着故意践踏的、故意攻击的心发出来的语言,都是一个负能量,都是潜意识里顽固的习性老我使然,都是"无明",甚至是病毒般的恶习性。如果自以为能看透别人的语言和世间乱象,并认为那些不让自己喜悦的就是错误的、黑暗的,自以为在追求客观并可以客观评价别人,那能否同样地看透自己的语言?能否体会到自己言语中的语气语调是什么情绪?能否意识到这其实也是一种很低级的瘾?能否让自己蜕变为一个有意识觉知的活人、光明体?

对遇到的情况、遇到的人,“我”都要先接纳,从而转化。接纳就是顺应和体验境遇的本来样子,无论是你“觉得”好的,还是你“觉得”不好的。一切境遇就是生命本身,我们应当如其所是地融入到生命中,并且让我们的情绪和评判在体验中消融掉。“真正的快乐是当你的快乐不取决于 你周围的环境或者你对自己的制约。真正的接纳是当你接纳整个世界就像你自己一样。真正的自由是当你不再为任何事情抗争, 也不需要向任何人去证明自己。是当你不再为了谁而要成为什么的时候。我希望你能够跟随你自己,不带有任何参照点。你就是神性舞蹈的一部分。来与生命共舞。与整体存在共舞。在舞蹈中,你会领悟到,你是无穷无尽的。”——Guruji Sri Vast古鲁吉圣哲瓦斯特
我们要学会勘透自己的保护意识和恐惧心,勘破因为保护意识和恐惧心而树立起来的分别心之墙——二元对立。我们要学会看到境遇的本质和客观模样,看到自己和他人的本质,看到当时的客观状态(因为幻想而产生的情绪、心跳、呼吸等生理状况),而不是主观加添上:这是好的、我想要的、我希望的、我喜欢的;那是不好的、我不想要的、我不希望的、我不喜欢的。对于事件,不以自己的短视喜欢与否而看待,如果能看到事件背后的启发意义,不忘记自己超越它的创造能力——自信心和内在资源,就有了平和、接纳。对于人,分开人的本质和行为。我永远爱每个人的本质,不喜欢的是他们不真善美的行为,就有了爱心和接纳。注意,前面我们说要分清肇事者的好坏、对错、善恶,是指人的行为而不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和初心天性,都是善美的。我们爱所有罪人,但恨恶人的罪行。

接纳而非二元对立,是空无和热情的契机。接纳不是消极的,虽然是静定的,是我们“意识”的启动,是意识之光亮起来,独立客观地照见:原来的“无意识”幻想、机械言行、习性老我。“知幻即离、离幻即悟”。接纳,不只是对目前明知不佳现状的承接。如果我们的理解停留在这个浅层,会给予自我安慰、平静超然和些许支持。虽然,达成如此心态已经不凡,但是仍会因此错失这个词语正引领我们前往的壮丽景象。

"接纳"更本质上的意义,是让我们认识和相信自己原本的性质:我们是美好的,并且需要散发美好。接纳的本意是让我们认识,豁然开朗那样的认识。接纳,让我们暂停,不至于继续沉沦和无知。进而,反转、扬升。如果没有乘胜递进,那些不佳现状会成为你的单曲循环——你就继续去"接纳"吧。现状以及任何过去、外在的偏见评价,并不会动摇你我的本质,不会动摇你我迟早将抵达至善目标的事实——当下状况只是一个过程中的连续"点",只是一个自然生境的体验,一个让我们觉悟的信号。你是否可以开始接纳(即承认、认识、相信),你的人性本质是美好和尊贵的?你是否可以打破“我”和“非我”的二元对立?你是否可以“爱”?——不区分自己还是他人。你是否能明白,你就是爱本身?

往圣先贤给我们说关键词,不是为了讲脱离生活的概念,而是针对我们的心病来下的药方。我们人类的心病,我想主要有三点:1 自我中心、分别心 2 对老习性和幻念的执着 3 道德感缺失或道德意志力的软弱 。所以,我们一方面提倡不要二元对立,又提倡知善知恶、为善去恶,即是对这些心灵之病毒的药方。能一分为二看是非,又能合二为一求中和的人,非常少。

P.S 王阳明心学理论【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关于凹凸智慧社:凹凸是所有中文词汇中唯一一个由两个结构一致但是语义相反的字组成,并且合二为一也能成形的词语。  “凹凸”代表了阴和阳、男和女、好和坏、推荐和不推荐、上和下、供给和需求等等一些处于两极却又互生、互补的事物。另外凹凸也体现了一个个性上同时存在的对立统一,也意味着人生和世界的不完美,并唤起探索和追求的欲望。

关于心灵智慧、文化艺术、自然科普。人生的幸福,是这样三个发展阶段,先有爱心,进而生出智慧,然后达到喜悦的境界,爱、智、悦,Love *Wisdom*Happiness 刚好和长(Length)、宽(Width)、高(Height)的首字母是一样的! 爱(文艺)、智(心理)、悦(自然),就是我们这个社区的长宽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