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物发现】抗癌药劳拉替尼的诞生

 GoDesign 2022-08-17 发布于北京

背景——

前面给大家介绍了ALK一代靶向药克唑替尼点此链接查看原文二代靶向药阿来替尼点此链接查看原文的研发过程,提到了大部分患者使用克唑替尼在1年左右会发生ALK耐药性突变,而克唑替尼很难穿过血脑屏障;虽然二代靶向药阿来替尼对一些ALK新突变效果很好(如L1196M,C1156Y和F1174L突变)。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患者依然很有可能出现新的耐药突变,如G1202R突变。因此,开发对ALK突变有效且能穿过血脑屏障的新一代ALK抑制剂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三代ALK抑制剂劳拉替尼的研发故事。


1. FDA已上市的ALK激酶抑制剂及上市时间。

——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配体与大多数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主要受亲脂性的影响。与设计克唑替尼一样,辉瑞的研究人员这次也是用亲脂效率LipE = pKi( or pIC50) – cLogDcLogD表示分子的亲脂性,数值越大,越亲脂)来指导分子的设计。在同系物中,化合物的分子量与其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渗透性通常成反比,所以如果希望分子具有CNS活性,最好在保持分子活性的同时降低分子量。此前,辉瑞的研究人员基于结构、性质和效率的药物设计,得到了一系列广泛有效、渗透性好且代谢稳定的第二代ALK抑制剂(如表1所示)。与化合物1(克唑替尼)相比,6aPF06439015)将ALK野生型和L1196M突变体的效力提高了105倍和128倍。虽然在活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改善,但6aMDR BA/AB比值为10.9(辉瑞用体外的MDCK-MDR1迁移实验来评估小分子对CNS的渗透性,实验结果即BA/AB的比值大于2.5的话,一般意味着该分子难以透过血脑屏障),明显不能透过血脑屏障。类似地,化合物6b的体外清除率和CNS通透性均有所提高,但活性却大大降低了;6i是系列化合物中表现最好的,但后续实验发现6i的效力和激酶选择性并不好。通过一系列的化合物测试,研究人员发现表1的系列化合物都很难同时兼顾活性(L1196M IC50 < 25 nM)和低的MDR BA/AB比值(<2.5)

1. 化合物1和其他先导物的活性和ADME

幸运的是,研究人员分别得到了6b6hALK的共晶结构(如图2所示)。

6b的氨基吡啶与ALKhinge区域形成氢键,苄基上的甲基和氟苯基都填充了疏水口袋,此外,芳基上的氟原子使邻位芳基C-H极化,增强了与Gly1269Arg1253的主链上羰基的静电作用。三氮唑环有30°的扭转角,从而与Gly1202C-H的距离仅为3.3Å,形成CH/π相互作用。Leu1256则填充了6bU构象形成的疏水口袋。 

6hALK的共晶结构中,6h酰胺N-H与水分子形成氢键,酰胺C=O则通过水分子与His1124的羰基相互作用。6h6i结构叠合发现酰胺与三氮唑基团的的朝向有偏差(酰胺的二面角(CCCO)为45°,而三氮唑基团(CCNN)为64°)。因此,酰胺的甲基没有指向与G-loop中的Leu1122Gly1123Val1130有更强疏水相互作用的方向。总的来说,相对于三氮唑6iN-甲基酰胺6hG-loop的骨架更远。

2. 左图:6bALK的共晶结构(紫色),6b有独特的U型结合构象;右图:6hALK的共晶结构(青色),6i(绿色)的结构是通过计算模拟叠加的。

2中的结构给研究人员提供了提高分子亲脂效率的机会:小分子的U型结合构象结构表明氟苯基与芳香杂环靠的很近,如果设计成大环,说不定会是“破局之道”。具体来说,有两种设计策略:一是通过三氮唑的4C与甲氧基的C原子连接(如6b)形成大环,二是通过吡唑的C和酰胺的N原子连接(6e)形成大环。这种大环骨架既可以增强结合构象,也可以通过引入linker增加额外的相互作用,还能通过显著减少可旋转的键数目和增加埋藏面积来提高CNS通透性。

——大环ALK抑制剂的设计——

大环分子的设计策略:

首先是第一种设计策略。在分析6b共晶结构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合成了多种12 - 14元醚链大环化合物(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同一系列的化合物环数越小,logD越大。因此环醚7a7c7eLipE都比相应的7b7d7fLipE高。7e表现出最高的LipE(4.4),具有良好的活性(ALK IC50 = 1.0 nM; ALK-L1196M IC50 = 20 nM)。虽然相比于6b有更好的LipE和活性,但大环醚还是太亲脂了(logD > 3.0),缺乏所需的ADMECNS渗透性。2. 醚链大环化合物的活性和LipE

第二种策略在保留十二元乙醚大环的高LipE基础上,利用内酰胺linker来降低亲脂性。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模拟,认为大环上的内酰胺的N甲基可能与Leu1122Gly1123G-loopVal1130有疏水相互作用,内酰胺的羰基氧可能通过水与Lys1150形成氢键。研究人员合成了一系列表3所示的带酰胺linker的大环分子,8aALK的共晶结构(图3)验证了研究人员的猜想。相比于6d8a在分子量几乎不变的前提下,有着更好的活性,更小的logD;相比6e8alogD不变下提高了对gatekeeper突变体119倍活性。这些结果表明大环酰胺是潜在的ALK抑制剂,较高的LipE和较小的分子量允许其在保证活性的前提下,优化到所需的化学空间。

3. 左图:6hALK的共晶结构(青色),8a(紫色)的结构是通过计算模拟叠加的;右图:8aALK的共晶结构(绿色)。

从表3可看出酰胺大环系列中细微结构变化对ALK活性的敏感性。首先是立体化学敏感性,8a8d都相对于它们的对映体8b8e,活性分别提高了210610倍;然后是甲基敏感性,去甲基的8c相对于8a,活性和LipE都下降了;随后是芳香杂环的敏感性,8a/8d表明氨基吡嗪类似物的活性会有所提高,但相应的logD也增加了。这是因为氨基吡嗪相比于氨基吡啶多了一个N原子,该N原子由于埋在分子内部不能很好地溶剂化,但同时会降低了碱性从而使得logD上升了。

酰胺大环的初步结果是让人惊喜的,除了log D(2−3)在合适的范围内外,其通常会有较低的代谢清除率和低的MDR BA/AB值。接下来,研究人员对酰胺大环的2-氨基吡啶/吡嗪系列进行进一步优化,以期在单个化合物上平衡好活性、CNS通透性、ADME和激酶选择性。


3. 酰胺大环化合物的活性、LipE、体外清除率和MDR BA/AB值。

选择性的优化设计:

ALK激酶的ATP结合口袋有27个残基,其中ALKLeu119826%的激酶中是保守的(其他激酶在该位置常为PheTyr),这个较小的Leu残基可能是获得选择性的关键。如TrkB激酶在该位置的残基为Tyr635。研究人员解析了8a,8j,8k8mALK的共晶结构。当ALK结构中吡唑邻位取代基与TrkBTyr635距离过近,配体会和Tyr635发生碰撞,从而导致好的ALK选择性。如图4所示,8a的甲基C原子与Tyr635的距离为3.2−4.1 Å。相应的,8j8k8m/8l的距离分别为3.2−3.7 Å2.1−3.1 Å2.0−2.3 Å8a8j由于与Tyr635的距离适中,并不会发生碰撞,所以对TrkB的活性与ALK很接近;而8k8m8lALK的活性比TrkB高近40倍以上。这些结果都表明研究人员的设计思路是正确的。


4. 左图:8aALK的共晶结构(绿色),8aTrkB的共晶结构(紫色);右图:8a8j8k8mTrkB残基Tyr635的局部图。显示的数字为8a的甲基上的C原子与Tyr635的距离。

4. 酰胺大环类似物的活性、ADME和选择性。

8kPF-06463922的活性、选择性和药代动力学:

凭借良好的活性及选择性、低的体外清除率、还有潜在的CNS渗透性, 8k(即劳拉替尼)被选为重点研究的候选药物。与化合物1相比,8kALK的活性提高了62倍。此外,它对目前临床出现过的ALK突变体均有效(活性提高了40 - 825倍)。为了进一步研究8kALKROS1靶标的激酶选择性,研究人员对206个重组激酶进行了激酶筛选。结果只有10个脱靶激酶的活性比ALK-L1196M gatekeeper突变体低于100倍。

8k在药代动力学实验表现也很良好,其血浆清除率低,分布量适中,半衰期合理,生物利用度达到了100%。此外,研究人员还测试了8k对大鼠CNS的渗透作用。单次口服10 mg/ kg剂量的8k后,24小时后其在脑脊液与游离血浆的分布比值为0.31,而克唑替尼只有0.03

5. 化合物18kALK野生型和突变体的IC50值。

6. 8kPF-06463922)的酶基选择性。

——临床实验——

劳拉替尼早在2018年就被FDA获批上市,根据NCCN发布的2021v1版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实践指南(图5),目前劳拉替尼还只是作为一线治疗失败后的二/三线治疗。但劳拉替尼的相关临床研究一直在进行中。2020年,辉瑞公布了代号为CROWN的一线治疗ALK阳性NSCLC患者的三期临床试验结果(图6),说明劳拉替尼的一线治疗效果要远好于克唑替尼。目前劳拉替尼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还没达到(图6A),但明显要好于克唑替尼的9.3个月。就如当初设计的一样,劳拉替尼的CNS渗透性很好。使用劳拉替尼的患者,一年内没有发生CNS病情恶化的比例高达96%,而相应的克唑替尼只有60%(图6B)。

5. NCCN发布的ALK阳性NSCLC患者对二代靶向药耐药后的治疗指南。

6. 劳拉替尼一线治疗ALK阳性NSCLC患者的3期临床实验结果。

——讨论与总结——

劳拉替尼的药物发现过程是相当经典的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研究人员最初想通过改造克唑替尼得到对ALK突变体有效且能入脑的抑制剂,在得到活性相当不错的6a分子后,发现其很难透过血脑屏障。后续,根据6aALK的晶体结构发现可以通过构建大环在保留活性的分子构象的同时,改善分子的logDCNS通透性。研究人员设计了两种构建大环策略,发现大环酰胺在logDCNS通透性上都更有优势(其实可合成性也是考虑因素之一)。后续的分子优化就基本是水到渠成了,最后得到了ADMECNS渗透性都很好的临床前候选药物PF-06463922(即劳拉替尼)。

后续的临床实验也基本验证了研究人员的设计思路。劳拉替尼目前只是作为一线治疗失败后的二/三线治疗手段,相信未来很有可能进入一线治疗。劳拉替尼已经在香港上市,但还没在大陆上市,估计很快会有好消息,让更多国内病人受益。

参考文献:

1. Huang, Q. et al "Design of Potent and Selective Inhibitors to Overcome Clinical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Mutations Resistant to Crizotinib". J. Med.Chem. 2014, 57, 1170–1187.

2. Ted W. Johnson et al “Discovery of (10R)-7-Amino-12-fluoro-2,10,16-trimethyl-15-oxo-10,15,16,17-tetrahydro-2H-8,4-(metheno)pyrazolo[4,3-h][2,5,11]-benzoxadiazacyclotetradecine-3-carbonitrile(PF-06463922), a Macrocyclic Inhibitor of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 and c-ros Oncogene 1 (ROS1) with Preclinical Brain Exposure and Broad-Spectrum Potency against ALK-Resistant Mutations”. J. Med.Chem. 2014, 57, 4720–4744

3. Alice T. Shaw et al “First-Line Lorlatinib or Crizotinib in Advanced ALK-Positive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2020; 383:2018-202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