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宋代人爱吃肥肉说起

 尼克fwdql6dzvd 2022-08-17 发布于河南

从宋代人爱吃肥肉说起

老尼克我小的时候,父母给我做阳春面,总会从一个盛着猪油的搪瓷缸里,舀上那么一点猪油,看着那白白一小块固体油脂,幻化成油花漂浮在面汤之上,那股浓香也迅速把我包围。。。。。。

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老尼克我仍然固执地认为,那一小块猪油,才是阳春面的魂。

OIP-C

也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个盛着猪油的搪瓷缸,竟然悄无声息地退出了我家的厨房。

前两年有幸去了贵州安顺的表姐家小住,在她家的灶台上,放着半碗猪油,很好奇地问了才知道,在安顺当地,吃猪油还是比较普遍的。

R-C

《水浒传》中讲武松到十字坡孙二娘的店里时,武松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从来走江湖上,多听得人说道: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

各位看官都知道,孙二娘是做人肉包子的,杀了人,把人的肥肉做馅,瘦肉却被扔掉?宋朝人对肥肉有多喜爱?

各位看官,咱们先说下馒头。宋朝的馒头,就是咱们现在说的包子。

有看官可能要问了,宋朝不是有包子吗?这个真的有,但宋朝的包子,是这么做的:碗里先铺上菜叶,菜叶上铺上肉馅,然后连碗一起上锅蒸,蒸熟了之后,用手拿菜叶把肉馅裹上吃,这才是宋朝的包子。

烧饼夹肉叫肉夹馍,菜叶裹肉可不可以叫肉包菜?

咱们接着聊。

在《水浒传》中,描写好汉们吃肥肉的场景很多,咱们捡几个说说。

R-C

林冲发配到了沧州,在小酒馆里要了熟牛肉、肥鹅和嫩鸡等作为下酒菜。

吴用智取生辰纲时,拉阮家三兄弟入伙,吃饭时,阮小七问店家有什么好吃的,老板说“新宰得一头黄牛,花糕也似好肥肉”。这几个人顿时来了兴趣,怎么说的呢?“大块切十斤!”

史进要给少华山朱武几个寨主回礼,选的什么礼品呢?“拣肥羊煮了三个”。

史进刚组建史家村自卫队时,就叫人宰杀了两头“肥水牛”。

宋江、戴宗、李逵在琵琶亭喝酒,宋江让酒保切两斤牛肉,酒保说没有牛肉,只有肥羊,李逵听了这话,立马将碗里没吃完的菜汤泼酒保脸上了,还说人家酒保无理,不卖肥羊给他吃。

李逵为什么发这么大脾气呢?因为肥羊虽然价格贵很多,但更好吃啊!(翻遍整部《水浒传》,貌似李逵就吃过这么一回羊肉。)宋江却只打算让他吃牛肉,这邪火他不敢冲宋江发,但欺负欺负小酒保,还是可以的!

据说宋朝时候,百姓请客吃饭,在客人碗里单独要放一小块固态的猪油,这才表示对客人的尊重。朱熹就曾说过“常恐其不肥”。

690x390_20407394d2838a88880837f91ce3b3b0

其实何止宋朝,西汉的《礼记》中就说“冬右腴,夏右鳍。”这话什么意思呢?是说冬天鱼肚子肉最肥,夏天鱼脊背肉最肥,招待客人要把最肥的部位面向客人。

宋以后的元明清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人对于猪油和肥肉似乎一直都很喜爱。

老尼克至今念念不忘的是,妈妈用炼了油之后剩下的油渣,和萝卜一起包成包子,以至于很多年之后,在我心中,这世上最好吃的东西,莫过于妈妈包的萝卜油渣馅的包子。

R-C (1)

我的一个同学,他父亲在单位食堂是个小领导,单位食堂炼过油之后的油渣,就算是废料了吧?他父亲就把这油渣带回家之后再炼炼,仍能炼出不少的猪油。

我们去他家,把那二次炼过的油渣撒上几粒细盐,嘴里慢慢咀嚼,久久不舍得下咽。其实被过度炼过的油渣,吃到嘴里是有点苦的,不过能吃到这个,也是很满足的啦!我这个同学,就因为有油渣给我们吃,可是圈了一帮子人气的!

早年间也不知听谁听过一句话叫“宁吃肥里瘦,不吃瘦里肥”。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个啥意思,是不是因为“肥里瘦”肥肉多,而“瘦里肥”肥肉少?

有哪位看官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下方留言区说一下,先谢谢了!

R-C (2)

从民间俗语中也能看出国人对肥肉的喜爱。说人有钱说什么?“富得流油”。当官能捞好处的职位叫“肥缺”。就连胆大都被称之为“胆儿肥”。

仔细想想,猪油退出咱们厨房,也就不过二三十年光景,说明什么?说明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肚子里不缺油水了,不过这也带来了一个世界性问题:肥胖症。

R-C (3)

那古人那些达官贵人、皇帝宰相啥的,生活条件好,根本就不缺吃喝,是不是对肥肉就没那么大兴趣呢?老尼克我想应该是。但是吧,人对食物的渴望,应该是深深刻在DNA里的,只有在常年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不过有一点好处是,古时候没有那些个养生专家,成天在电视里吓唬人,所以就算是吃得胖一些,至少没人吓唬你。

不喜肥油的人也有。

被誉为“食圣”的袁枚,在他所著的《随园食单》中说:“俗厨制菜,动熬猪油一锅,临上莱时,勺取而分浇之,以为肥腻。甚至燕窝至清之物,亦复受此玷污。而俗人不知,长吞大嚼,以为得油水入腹。故知前生是饿鬼投来。”

3181

他说的啥意思呢?他是说,庸俗的厨子,往往把菜炒好临装盘前,在菜上浇点猪油,而俗人却觉得这样吃油水大,很香,在他看来,这些人前生都是饿死鬼。

人家袁老爷子既然被称为“食圣”,自然在吃上造诣很深,老尼克我这张嘴,尝不出什么好赖,能吃饱是我最大的要求,所以跟人家“食圣”讨论食物的烹制,人家能正经看我一眼,就算我赢了!

不过在这个话题上,老尼克我还是想掰饬两句。

袁老爷子估计一辈子没尝过饥饿这道菜。老尼克我十几岁时,有一次家里来客人,老娘做了一锅汤面条,盛面条时客人碗里面条多,汤少,我碗里面条少,汤多。

R-C (4)

老话讲“半大小子,吃垮老子”。我那时候十几岁的男孩子,正是能吃的时候,看看客人碗里的稠面条,我对老娘说:“妈,我也想吃稠的。。。。。。”

老娘当时看我的眼神,至今记忆犹新。

有一次和同学闲聊,说起小学时的往事,他大多记不起来,他说上小学那个时候,他记得最清楚的事,是饿,感觉就没吃饱过,他还说我家两个孩子,他家上面三个哥,下面一个妹,爹妈挣工资要养活这五张嘴,所以他就感觉一直没吃饱过。

老尼克我就想,如果袁老爷子,也有这样的童年经历,是否还能说出那样子的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