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仲景:举棋不定?从轻发落!

 经方人生 2022-08-18 发布于四川
作者简介:陈军帆,男,浙江温州人,中医学硕士,执业中医师,出生于五代中医世家,方证学者,主要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对汉方及腹诊亦微有涉略。

一、张仲景碰到的临床难题
      临床中,时常会遇见这么一种局面,问诊过后,脑海里大概已经跳出一个方证了,但再一把脉,一按腹部,发现患者的体质状态与方证的病位并不符合,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张仲景也遇到过这个千古难题,并把他们写在了《伤寒论》里,噢?圣人也会有举棋不定的时候?当然有!不信请诸君往下看。
       第100条: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刘渡舟在《伤寒论讲稿》中就讲到,此条如果用小建中汤后腹痛仍然不止,那得用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芍药。顺序不能搞反了,应当先用补虚的方子。
        《伤寒论》中还有很多条文,仲景会给出两个方,比如: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仔细端详,可以发现给出的两个方都是一个偏实,一个偏虚,不会出现在同一个病位的。
       当举起不定时,为了稳妥起见,应当先选择力量较弱的方剂,这样即便是选错了,也不会对患者造成太大的伤害,并且还有周旋的余地。

二、不要忽略方证背后的体质状态

       有一个痛经女子来诊,问诊得不到什么有用的材料,那只能做腹诊了,发现右下腹压痛,压之出现牵引性疼痛,像是桂枝茯苓丸的腹证,但考虑患者面色不佳,形体较瘦弱,与桂枝茯苓丸那种强壮体格不太符合,于是保险起见,用了当归芍药散,7剂后回访无效,于是待下个月经周期前1周,再用桂枝茯苓丸,痛经明显好转,坚持服用,痛经发作逐渐减少,得到了控制。

       这个就是典型的“从轻选方”的案例,有的时候经常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明明方证都对应上了,但为何没有疗效?

       其实这就是忽略了方证背后的体质状态,每一个经方都可以归属一个病位,只有在此病位中才能安全有效地使用经方。

       娄绍昆先生曾遇见一位腹诊表现为胸胁苦满、心下压痛伴便秘的男性,投大柴胡汤无效,请教张丰先生,才知道患者虽然方证与大柴胡汤对应,但其形体较瘦,肋弓角较小,应当采用攻伐力量弱一点的柴陷汤。同时,娄教授还发现,有些患者出现发热、恶风、无汗、脉浮的类似麻黄汤证时,如果脉浮但稍加力就变得软弱,这种情况下还是得用桂枝汤,不能用麻黄汤。这些经验背后都是一些深刻的教训。

       藤平健先生在《汉方腹诊讲座》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他发现,心下痞坚这个腹证同时对应了两个方,分别是木防己汤和茯苓杏仁甘草汤,有时候鉴别不开的时候,一定要先用茯苓杏仁甘草汤试探。藤平健坦诚地说,自己年轻时碰到好几例这样的情况,都用木防己汤,结果病情迅速恶化,导致无法挽留的局面。

三、注重收集虚实对立的处方

      平时在学习中,要留心有虚实对应关系的处方,比如桂枝茯苓丸的虚性状态是当归芍药散,大黄牡丹汤的虚性状态是薏苡附子败酱散,龙胆泻肝汤的虚证状态是丹栀逍遥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虚性状态是柴胡桂枝干姜汤,这样就可以做到不变应万变。

       这些口诀和资料哪里来呢?基本都在汉方书里边,诸如《临场应用汉方处方解说》、《皇汉医学》等,因为日本汉方家对每个方的病位都做了详细的划分,为的就是使用的安全性。当然还有一些方剂处在中间状态,在使用时是可以不用管寒热虚实的,这种情况另当别论。如果时间有限,可以直接看娄绍昆的著作,他整理了很多这方面的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