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玉香|难忘的军事野营拉练

 古稀童趣 2022-08-18 发布于安徽

潘玉香难忘的军事野营拉练 

1969年,我十四岁,在马鞍山市第六中学读初二(现第六中学已改为社区),那是一个全民备战的年代。
  1969年11月18日,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同学们打着背包(包括棉被,换洗衣服和洗漱用品)进行军事野营拉练,由二连连长张定考、雷跃勇老师和副连长刘喜和同学带队,来到了马鞍山市郊濮塘的一个山凹,当晚住在一个尼姑庵(现在改名幽谷庵)中。当地人说,它曾经是新四军粟裕将军的一个临时指挥部。

尼姑庵是一个四合院,由正殿、东西厢房、偏房、厨房组成,共有八间房。院内有一棵大桂花树,门前有一棵百年白果树,还有两个清澈的泉水塘。记得我们当时吃水洗漱都是用这个水塘里的水。四周长满了毛竹和松树,环境十分幽静,空气非常新鲜。当时住在尼姑庵的只有看山的人,一个年龄大些的姓董,一个年轻的19岁叫王有财,我们负责买菜的同学都是王有财陪着去,买的菜又便宜又新鲜。

我们的二连先遣队由七名同学组成,于11月14日从学校坐3路车到向山(当时公交车只通到向山),下车后徒步走到尼姑庵,真是十分辛苦。他们买了几百斤稻草铺了六个房间,还买了几百斤大米、蔬菜,为即将到来的全连同学做好了生活准备。当时野营拉练住在这里的有二连五、六、七排的同学,我是七排。11月18日,三个排的同学们终于全部到达了宿营地。

第一次吃柴火烧的土灶大锅饭,真是香啊!由于粮食不够吃,还要到村子里买些山芋搭配着吃,还到江苏省小丹阳买鱼买肉,连里的伙食搞得还是不错的。

晚上,同学们睡在只铺着一层稻草的土地上,非常清冷。破旧的门窗关闭不严,冷风嗖嗖地直往庙里钻。四周一片漆黑,也没有厕所,只能在屋里的墙角放一个尿桶,骚气扑鼻。破庙的墙壁上布满了蜘蛛网,还有四脚蛇在爬动,有时还有老鼠出来咔嚓咔嚓咬我们的衣物,连胆子特别大大的女同学也不敢吭声。

清晨起来没有热水洗脸,就用池塘的水往脸上沾沾,用毛巾擦擦就完事了。吃饭时就用带来的脸盆,按小组盛饭盛菜,男生还半真半假地开玩笑:“快吃啊,我们是用脸盆当碗盛饭菜哦!”我们吃的很香,因为菜很对我们的味。这些菜都是同学们下山走了很长的小道才运上来的。

在野营拉练期间,我们还同村里的贫下中农一起开展忆苦思甜教育,开展军事训练,到烈士墓前宣誓:要沿着烈士没有走完的路,坚决走下去!期间,各排还进行了大联欢,我至今还记得张定考老师吹的口琴声很是动听。学校还组织了其他连队来我们连参观学习呢!

一个月的寒假军事野营训练终于结束了,同学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尼姑庵。那是我们最难忘的一个月,是青春芳华绽放的一个月,也是最能磨练我们革命意志的一个月。至今已有五十多年了,我再也没有去过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真是遗憾呀!现在,听说在东南面重新盖了一个尼姑庵,幽谷庵已被改造成了一个茶室,只有那棵桂花树和门前的两棵白果树还默默地站立在原来的位置——它们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
  岁月似流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张定考老师已经离我们而去,我离开马鞍山也有四十多年了。但是,还时常怀念那段难忘的时光,真想故地重游啊,再看看白果树,闻闻桂花香,追寻那逝去的青春年华。 

作者简介

潘玉香,马鞍山原六中七零届初中毕业生,安徽休宁县公安局退休干部,爱好文艺,也喜欢文字写作,渴望在记忆的长河里能留下自己的身影。

【编辑】老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