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音乐飞扬

 大象时空 2022-08-18 发布于江苏

下午在食堂看学生吃饭情况,一个同事站在我们身边直叹气。

他向我们倾诉:“你们看现在学生怎么管?这一个餐桌有五个学生没来吃饭。我们跟家长反映,他们不来学校,也不管!今天,我把古文小练习发给学生做。班里一共有七个学生不写,连笔都不拿。这样的孩子,我们做老师的怎么办?如果打他几下,可能就会写作业了。但是,现在的孩子,不能打不能骂啊!如果家长再不管,我们就没有办法了。”

同事显得很无奈,他说的是事实。家长相对于老师来说,可能是教育孩子的最后一道屏障。当这道屏障与老师的要求不相吻合时,可能就发挥不了教育的作用。

这些问题学生其实有很多。一个孩子在家玩手机上瘾,不想上学。父母和哥哥用很多方法都不行,当他们执意拿掉手机时,他就要跳楼。从此后,父母再也不管他了。自然也就不再来上学。

另一个孩子在家玩手机,母亲说几句,她与母亲顶撞。然后,晚上离家出走。早上却自己又主动回家了。但是,自此后,母亲再也不管她玩手机了。孩子晚自习回家后,玩手机经常十一二点睡觉,有时还到凌晨一两点。早上迟到,上课睡觉就成了常态的事情了。

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问题,家长监管地不到位,造成了教育效果差强人意。这种教育预期的落差,往往会给教师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当老师整天处在批评学生的状态中,可以想象他的心情会是怎样。一个工作五年的班主任向我倾诉班级学生很差时,禁不住哭了。她说,以后不想做班主任了,很多学生都不想学习,家长也不问事。管得太累了!

这是一些很现实教育问题。它不是相关论文的策略就能一下解决的。这个解决的过程需要时间,可能很漫长。

今天下午,班里一个女生流鼻血,任课老师发现止不住血时,就慌了,打我电话。作为班主任,我打电话与家长简短交流后,很果断地把她迅速带到附近的医院检查。家长打电话很是感激,可是却让我心情很复杂。

女生的父亲在安徽打工,母亲在上海打工。一个孩子住校,双休日就到二姨家生活。打电话给她的父母有什么用呢?她的父母也不会因为这点问题,从安徽和上海返回来的。这种电话遥控式的家庭教育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孩子需要什么?父母为了这个家,出去赚钱,想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可是,出去赚钱时,却又把孩子丢在了现实中。这是很矛盾的现实,未来的美好可能无法弥补现实的需要。

学校教育面对的是学生,而学生面对的不光是学校教育。作为老师,都期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预期去发展,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挫折感、失败感可能就会冲击教育勇气。最近,听到发生的一些师生激烈冲突的事件,更让一些老师心寒。

我终于明白,前苏联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为什么要坚持在一线代课,为什么要坚持做班主任。学生的世界是复杂的,你只有仔细去观察他们,与他们交流,才会有真实的素材资料。透过这些资料,你才会有真实的思考,可能才会发现一些更好的解决方法。难道苏赫姆林斯基的学生都是好学生吗?并不是。在《苏赫姆林斯基文集选集(一)》,就可以发现,他所在的帕夫雷什中学就是一所农村学校。而这所学校的学生同样都具有很多的不同。

在书中,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让苏赫姆林斯基产生了很多忧虑。然而,它们并没有给他带来很多的负面情绪。在他的书里,我们读到了爱与希望。

这段时间,为了迎接619日的八年级地生中考,年级部加大了练习力度,学生们却开始出现焦躁情绪。今晚,我没有晚自习,抽空就到各楼层转转,观察情况。第三节课刚开始,我在自己的班里放了一首曲子《雨梦》,大概四分多钟。我叮嘱看班老师听完一遍,再放一遍。清脆优美的钢琴声音加上雨声,听了很是舒服。一个学生说:“做作业还能听音乐,真好!”

在巡视的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优美的钢琴声穿过楼层,二楼三楼的班级居然都能听见。声音是那么优美,一个值班老师说:“听听音乐挺好的!”我的步伐乘着欢快悠扬的音乐,一步一步,经过每一扇窗户。像慢镜头一样,他们展现在我面前的样子,在音乐的衬托下,是富有诗意的画面。深情的音乐,长长的走廊,凉爽的夏风,轻盈的步伐,这是一种闲庭散步,一种跳舞的感觉。

苏赫姆林斯基说:“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爱孩子。”这句话说得多好啊!这个世界本不是完美的,孩子也一样,什么可以超越这一切?只有爱!当你的心里充满爱,所有的牢骚抱怨可能都会幻化成了一种动力。

当音乐飞扬时,学校充满了诗意,爱让一切和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