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氏叶派太极拳学札记016——身入宝山莫空回

 wsryi 2022-08-18 发布于山东

6身入宝山莫空回

谁道青天行路难?身入宝山莫空回!有了开肩开胯的前期心得积累,许多习练的要领开始鲜活起来,原来好像存在距离感的文字有了一步步验证的亲近感,只要你习练的足够到位,体悟就会越来越真切明显,心里时常不由自主地感叹一句,有些对路了!老师曾说,去金老师那里学拳,好像进了宝山,欣喜不已,只怕自己来不及捡啊!因为自己没有摸着宝山的门,所以一开始对此难免也有疑问,疑问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如果一味地作为一名太极拳的朝圣者去对待你的所学所练,那么老师的盛名和光环眩晕的只是又一个被动的爱好者;可是,如果你学习太极拳的状态从朝圣者的被动一旦转变为挖宝人的积极,那么你也就从单纯的开始跟随,走向真正的习练体悟。

我的习练体悟也像山势起伏一样,分四个层次,层层递进,一是教学体系,二是调控身心,三是实证文化,四是践行性命。其中实证文化是我个人的感悟,其余三项老师在不同文字和场景下多次提及,我分享一下我的体会。

宝山之门是教学体系。很少人会重视太极拳的教学体系,而更多人会追捧太极拳的秘密。许多所谓秘密如今已不再具有神秘性,只要有心去找,发达的网络资讯可以提供一大把公开的秘密。而我始终认为,如果仅仅以秘密秘传秘笈惑人,不仅故步自封,更是底气不足。就拿“开肩开胯”来说,书籍、微信群、网络论坛里时不时充彻着这个解密那个图示,其实都是廉价的叫卖,对此过于执着,只会不断失望。

《中庸》里讲,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个先后在太极拳的教学语境下就是讲的体系,换句话说,至少在一位明师的脑海里要有一个习练地图,学习者按图索骥,有所依凭。杨氏叶派的教学体系很有特色,不仅完整,而且各有侧重,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就拳架练习的顺序而言,第一节侧重掤捋挤按,第二节侧重采肘挒靠,八门训练完后,第三节综合前两节的训练要点,侧重进退顾盼中定五步之法;

就拳架练习的标准而言,第一步要求规规矩矩,第二步提倡堂堂正正,第三步取向浩浩荡荡;就拳架练习不足而言,不以拳架作为入门首选,而是正本清源,十分重视行功式的练习,以明拳架之要点,以补拳架之不足,行功式以静中动、动中静、散手行功式作为三个脚手架一直伴护拳架练习的始终。就拳架练习的指向而言,一是完整,二是轻灵。

杨家叶派通过刀架训练腰背劲,所谓重练轻用,也就是不以练刀用刀为目的,而是通过刀架练习,重刀引劲,不以手臂之拙力擎刀使刀,却以腰背之劲接刀运刀,解放双手,突出身体整劲。老师将刀架练习放在第一节拳架学习之后,两者相辅相成,各有取益,更妙者为徒手刀架,手中无刀,却要打出刀在手在身的完整厚重,运用态势,可见空有刀形还不够,意气精神不得不贯注,身架之形不得不到位,这部分我还在体会中,先记些目前的体会。

杨氏叶派的剑路接续杨家剑,从武当对剑中化出。老师将这部分的剑路练习放在行功式动中静之后,第二节拳架练习之前,我的理解是从完整到轻灵的升级,只是目前对剑路的练习还在旁观揣摩阶段,就不空发议论了。但综上所述文字,什么阶段练习什么,作为习练者是有一个路径可依可循的,这一点我认为极为宝贵,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仅要全面涵盖,也要明确每一部分到底起什么作用,杨氏叶派通过叶大密老师、金仁霖老师、老师的成形、承继和完善给广大的太极拳爱好者大开方便之门。

如果一个太极拳的教学体系仅有拳架、刀架、剑路,或者再加上桩功、抖大杆等训练方式,其实不足为奇,不甚为奇,这些其实就是原本就有、原本应有的拳技部分,杨氏叶派教学体系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接续并开拓了对拳史拳理不断探究的传统,这个传统当然和杨氏叶派对太极拳的历史定位、认知创新有关,也和叶大密老师、金仁霖老师、老师的个人气质、志趣有关,这就是为什么在杨氏叶派教学的话语体系里,太极拳走向了“太极拳学”的主要动因。

杨氏叶派的太极拳学之作,不在一拳一脚,可谓同心治道而已。其端肇于《柔克斋太极传心录两种》,其盛崤于《慰仓先生金仁霖太极传心录》《金仁霖太极拳论文选》,其明灯于《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法说》《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二水居士校注),其津梁于《一多庐太极体悟录》《一多庐太极拳文稿》《一多庐太极拳续稿》《太极拳:一门性命践行的哲学陈微明:性命之学的践行者》(老师著)。除此之外,参考《杨澄甫武学辑注》《孙禄堂武学辑注》《陈微明武学辑注》《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苌氏武技书》《纪效新书》《无隐录》《手臂录》《剑经》等,往往有助益,处处有验证。

走进太极拳的广阔历史,生发太极拳学的枝繁叶茂,杨氏叶派成就了其教学体系的体和系,从此太极拳的山脉里有了杨氏叶派这座奇山高峰,其奇特之处不是以奇为奇,而是当下的许多太极拳教学体系已经抛弃太极拳的源流历史、经典拳论,不足为奇的标新立异着自身的刚猛、竞技的优势、炫技的神秘,反而显得有些传统倾向实证的杨氏叶派太极拳学那么另类和奇特了。

宝山之阶是调控身心。调控身心其实不是太极拳所独有,现代许多运动都讲究运动心理学,就是借助运动心理的调试达到身心平衡,发挥身心的最佳状态。在高水平的竞技运动中,顶级运动员不仅需要体能优势,也需要一项专门的心志训练项目,共同成就运动表现的科学与艺术。

然而,现代竞技运动是耗散型的,与之相伴的运动心理就是要支撑、调节、优化这种耗散。在竞技水平不相上下的情况下,竞技心理成为胜败的关键因素。有趣的是,多数运动员面对心理高峰困境往往会选择反思、镇定、放松等动中求静的策略,而这些策略对于太极拳运动而言却是在运动之初就开始强调和始终实践的。与竞技运动不同的是,太极拳运动是聚敛型的,主张向内向里,强调“心”、注重“神”。或许也正因为这一点,太极拳经常被人诟病,毕竟心神无形,难以量化。究竟有多少作为,好像只能暗箱操作,自说自话而已。对于许多太极拳习练者而言,多数人会将太极拳运动的内求作禅语解玄学解,以至虚无缥缈,遥然无期。

那么身心到底怎么调控呢?就我目前的体会而言,杨氏叶派至少有以下5个注意点、1个反转、1个验证共计7个方面。先把五个特色的要点列举一下,在其他篇目中详述。他们是第一要求找到两脚涌泉连线的中心。咋看上去比较容易的要求,在实践上做到身知心知极为不容易。第二强调中轴,中轴不仅是概念性的中轴线,也是可以被感知的意轴线。第三直达人心,指要捷径,告诉你五心相吸于丹田,卸气至脚底。第四力主靠墙贴壁,解决前后左右的空间问题,形成立体的身形三角锥体。第五保持“头悬梁、锥刺股”,做个提线木偶。头上三尺有神明,全凭精神虚领指挥身形运动。

1个反转是指,我们可能一直沿着习练方法追究,试图找到一个终极的训练方式达成调控身心的较高能力。我一开始也有如此的推理,以为一味地线性升级就是不断地靠近心中的目标。其实未必,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调控身心其实是以“不调控”而达到“调控”的,怎么理解呢?简单地讲,就是回到杨氏叶派的无极式,回到杨家历代嫡传的无极起势,回到自然状态,详见“天地无心故无极”篇。

1个验证是要回答调控身心的起效问题,注意是起效不是成效,检视一下每一天每一段时间自身的调控身心是否有了实在的进步?这个“进步”就是开始,得一直精进。我先分享结论,其实就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圣人无梦而已。所谓无梦只是因为心中无思虑之事,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相信有很多人很多时候,感觉每一天有做不完的事,连临睡前心中也无法放下许多杂事。如果你我每一天的状态是如此,那么你我一生的状态也是如此。庄子在《齐物论》里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我们每天的昼起夜眠何尝不是呢?详见“神气入形即玄关”篇。

宝山之脊是实证文化。当我用文字去尝试讲述实证文化的时候,总有一种卖文字狗皮膏药的嫌疑,是自吹自擂还是故弄玄虚?说实话,我也常常对这些感悟和验证感到十分惊讶,我不是有心要去实证什么文化,只是读到一段文字、练到某个阶段,在那时那景的刹那,思绪的联通,体悟的奇妙让我不禁惊喜,原来还能有那么回事!分享一段故事。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是曾国藩48岁时写下的一副对联,出自《挺经·第三诀·坚忍》,原文为:“稍论时事,余谓当竖起骨头,竭力撑持。三更不眠,因作一联云:’’,用自警也。”这幅对联是曾国藩用来勉励自己,不管身处何种境地,如同春天一样充满生机,努力向上;无论遭遇怎样的磨难,都应保持自己的骨气。

1872年,也就是在作这幅对联的13年后,曾国藩去世。那么,13年前的1859年,也就是曾国藩48岁时,他老人家为何事而三更不眠非得要“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呢?史载1859年也就是咸丰九年的11月,曾国藩攻取安庆,多隆阿、鲍超攻取桐城,胡林翼攻取舒城,李续宜攻取庐州,总之,曾国藩正在攻占南京的节骨眼上。

我的问题,为什么是“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为什么不是“撑起两根穷骨头,养活一团春意思”呢?换句话讲,“撑起两根穷骨头”在先,“养活一团春意思”在后就是一番不同的局面。从“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上,我们可以体会到理学大儒的养气纯功,但同时我们也可能觉得这股浩然正气的势头似乎即将破体而出,“两根穷骨”是否还能继续涵养文正公的“一团春意”,我们不得而知。我们所能知的是文正公当年体悟的是“一团春意”在先,“两根穷骨”在后!1872年,文正公走完一甲子离世!

我的好奇,有没有人和我的设想恰好一致,让“两根穷骨”在前,“一团春意”在后?事实上没有也不会有完全一样的,但是对于“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胸中一段春。”,总有些共鸣吧——这是另一位晚晴名臣李鸿章的对联——不一样的局面!面对人生困厄,性格使然?气质使然?还是人生实证的入骨文化使然?

因为山脊少有人到,越过山脊却往往有别样风景,我的实证分享详见“撑起两根穷骨头”篇和“养活一团春意思”篇。

宝山之巅是践行性命。拳以入道,道在何方?体悟尚浅,若问我在哪里,或曰我在路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