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能与文明》115.“洗脑”为什么会有效?

 巨蟹座思考者 2022-08-18 发布于北京



偶读闻歌的《本能与文明》,其对许多事物的理解或许对当下有重要意义,问他为何不发表,他却认为人们追求的大多是短暂的愉悦,没人会对他思考的问题有兴趣,我便说今日自媒体发达,不妨一试,或许对部分人有所裨益,这也算不枉费思考与写作的辛苦,他仍然拒绝。而此次却找我试试自媒体发布,我自然欣喜。

115.“洗脑”为什么会有效?

闻歌 著

“洗脑”是个让人害怕又让人着迷的词语。人们怕它,因为若自己被洗脑了,意味着失去了自我意志;令人着迷,因为一旦对别人洗脑成功,似乎就可以控制别人了。实际上,像这样极端的洗脑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更大程度上受过往经验的指引,这是大脑发挥作用的基本方式。过去的经验是既成事实,不能被改变,然而有人提出,虽然我们不能改变现在的过去,但是我们确实可以改变未来的过去,也即,改变塑造未来自己的条件。

人类的今天可以追述到生命体产生的那一刻,距今估计有三十多亿年,所有过往的经历,从最初的细胞外浆接受外部刺激,到人脑主导的复杂神经活动,那些曾有效地保障我们生存的“经验”在神经系统里都积累下来了。同时,这些经验也是人类神经系统得以成为今天这个规模的原因。现在,我们之所以能够无意识地躲避危险,从无数困境中生存下来,多亏了我们现在称为本能直觉的应对能力。过去的应对机制存在于我们的脑中,当我们遇到相似的场景,相应的“经验”即被激活,应对措施自然被释放出来。当然,有许多应对关系并未被激活,而是潜藏起来,因为我们与前辈的生活环境并不相同。

然而,我们并不是那么被动地应用过往,我们自己经历的全新经验也会积累到大脑的应对机制中。有科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皮层会因丰富的经历而变得复杂,而因单调的经历而变得简单。倘若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思维活动极其贫乏,那么他激活过的应对机制可能会远远少于大多数人,更不用说丰富大脑了。无论是对个体还是群体而言,这个观点都是正确的。人脑不仅接受环境的刺激,而且还受到它自己活动的刺激,这两种刺激对于大脑来说是一样的。在现实中你得到一个人的赞美,和你幻想得到了他的赞美,在你的大脑中的反馈回路是一样的。两种刺激所建立的“经验”是否有意义,都在于未来能否指引有效的行为。

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来改变我们的“经验”。这些思维的经验与真实的经历一样,共同作为个人处理事情的智力资源。当所遇场景匹配到脑里“熟悉的”场景时,他便表现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大脑重组的经历也会塑造个人,使个人获得不一样的未来。我们的未来总是建立在过去基础上,而我们“以为的过去”会起到一样的作用。例如,我们的言语、衣着,我们为自己虚构的形象,都在传递着这样的信息:我是这样的一个人,你应该这样来理解我。这些自我构想确实可以提高成为“这样的人”的可能性。这似乎印证了那句话:你认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当然,这句话过于夸张,因为思维重组的经验依赖于真实的过往。本质上,这属于人类的反思能力,被科学家称为元认知,是抽离出来认识自己和自己的感知的能力。反思所依赖的仍然是既有经验。

自人类有文字记载起,虽很长时间里还未从科学的角度证实“改变未来的过去”可以影响个人的未来,但人们实际上一直在这样做。人们重新演绎历史故事,虚构未曾发生的事情,并反复传播,使大众把不真实当作事实,并赋予灌输者意欲的意义。有人称这样的行为为操纵群体意识,或为“洗脑”。例如我国文化中的皇权天授如此深刻,以致许多年来,人们最多也仅质疑皇权为什么非得授予某姓氏,却很少人质疑为什么要有皇权的存在。在现代商业社会,商家在塑造人的消费观念上深谙此道,用无所不在的广告在人们的头脑中建立意识:这个商品早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通过讲述“故事”来改变人们头脑中的“经验”,从而控制他们的意识,固然令人毛骨悚然,但是并不意味着“洗脑”总能成功。在这个以相互关系来体现人和组织存在的系统中,脱离真实的“故事”是不可能长久存在的,因为它无法构造足够(正确的)的关系与人类所在的广泛系统契合,很难经得起长期的检验。任何经验终究还是要回归到保障个体生存的任务上,若在文明的范畴,还要促进群体的更长远存续。那些既不符合生物进化规律也不符合文明进化原则的“故事”会慢慢被群体摈弃。这些“故事”所描述的关系或线索在人不断更新的生态关系感知中,会越来越格格不入。

人类曾笃信不疑的科学发现后来也会面临这种格格不入的情况,不过科学与“洗脑”的东西不同的是,科学从开始就欢迎被证伪,而“洗脑”一开始就在逃避被证伪。

由于个人思维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认知,而是从各种经验和认知中提炼行为指南。如果人的头脑只是不断积累经验,而不用于指引行为,那么对于个体来说,这些经验是毫无意义的。个体不是一个存储设备,他肩负着繁衍的终极任务。为此,人脑的一个使命是“分析”信息的含义和关系,并关联信息和行为,以便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采取(可选中的)最合理行为。如果信息总是杂乱无章的,那么人脑会将之忽略掉;如果信息判断的结果总是“有害的”,那么大脑会对之产生厌恶情绪。这也是那些“洗脑”行为不是总能得逞的原因。大脑实际上也是很难被控制的。基因通过大脑来控制躯体行为,它怎么会轻易让别的个体来越俎代庖呢?

对于个人来说,更多地重组自已的“经验”,会增加个人的可能空间。这如同更多元化的个人经历和知识习得,同时也是对既有经验的新理解。个人可能空间既包括个人未来会是什么样的人的所有状态,也包括他未来可以解决的问题范围。个人可能空间的扩大意味着个人创造力的提升。不要总是把“经验”当做理所当然,敢于质疑习惯和“真理”,正确使用理性,扩大思维空间和个人可能空间,改变未来的自己,是个人创新的途径。

声明
本文章所有权归贝博文化所有,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时,注明“来源:贝博文化”。违反上述声明者,贝博文化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