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正经"的正经佛像,1500年前风靡一时,速来博物馆中欣赏(下...

 新用户10557412 2022-08-18 发布于四川
原创2022-06-02 19:10·游系人生


书接上文《“不正经”的正经佛像,1500年前风靡一时,速来博物馆中欣赏(上)


四、给思惟像梳史——昙花一现

“纵观历史、放眼世界,思惟像第一次集中出现是在公元二、三世纪的犍陀罗艺术中,第二次集中出现便是在公元五、六世纪时的中国”,尤其是在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和邺城北吴庄遗址的两个埋藏坑中出土的北魏至隋唐的佛教造像中。

事实上,从考古资料来看,思惟像早在公元三世纪中叶的三国晚期时就已经传入我国。到公元四世纪末五世纪初的时候,北凉佛塔上也出现了思惟菩萨的形象,在更晚些的敦煌石窟、克孜尔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中也都有所表现。

▲ 敦煌莫高窟第275窟南壁思惟像

以敦煌莫高窟第275窟为例。该洞窟为五世纪初十六国的北凉雕造,其南壁上部的双树圆拱龛内就是一尊思惟菩萨像,表现菩萨在树下静思的情景。此像为泥胎彩绘,颜色是宋代重涂的。“龛侧对称两树,树干塑的较为真实,有树木纹理,而上部的处理又较为图案化,看起来枝繁叶茂,又不显得纷乱。树下菩萨,坐于高座,左脚着地,右腿曲置左膝之上,左手抚右脚。右臂残损,但仍可看出原应是拄头思惟之状。”菩萨面部浑圆,整体形象带有浓厚的胡风;“神态自然,似已陷入沉思不能自拔,颈部与胸前的璎珞厚重,带有西域王者的装饰特征。佛教早期的菩萨装多取自西域和印度的王族衣着装饰,于此可见。”

北魏晚期以后,思惟太子像逐渐流行,先是浮雕、阴刻或彩绘于背屏背部,至东魏初年已开始成为背屏正面的主尊造像,造像背景由简至繁,造像形式也由单像变为对称双像。

在北朝中晚期时,我国北方几乎同时出现了两大以硬质石材为雕刻石料的石刻造像典型代表——以曲阳和邺城为中心的河北白石造像群、以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石刻造像为代表的山东造像群,可以称得上是当时北方的“石刻造像双壁”。然而,单就思惟菩萨像来说,尤以河北白石造像群中的数量为多,且发展出了双思惟像甚至有镂空的双树双思惟像,但多为中小型背屏式白石造像;而山东造像群中的思惟像数量虽少,却体量更大,绘彩更美,雕饰更精,且具有菩萨身下形制独特的筌蹄座这一鲜明特色。

▲ 北齐青州彩绘石雕思惟菩萨像底部的筌蹄座

关于“筌蹄座”,这里想多说两句。《佛本行集经 · 卷第二十五》载:“尔时,彼河尼连禅主有一龙女,名尼连茶耶(隋言不寡),从地踊出,手执庄严天妙筌提,奉献菩萨。菩萨受已,即坐其上。坐其上已,取彼善生村主之女所献乳糜,如意饱食,悉皆净尽。”《庄子 · 杂篇 · 外物》载:“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所以所,“以'荃蹄’比喻欲达到目的之手段或工具。思惟菩萨所用束腰高型坐具称为'筌蹄座’,即束腰圆凳,坐此表示处于菩萨位的修行中,欲悟道成就佛果。”

1、河北曲阳白石思惟像

1953年10月发现的曲阳修德寺遗址白石造像,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有关佛教造像的重大发现,与四川成都万佛寺遗址、山东青州龙兴寺窖藏出土石刻造像并称为20世纪中国佛教寺院三大考古发现。这一批数量庞大的出土造像被掩埋于一座早于五代的佛殿遗址下面,其上叠压着一座名为修德寺的宋代寺院遗址,因此也以“修德”为之命名。

▲ 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的雷买造石双思惟像

这批曲阳造像在运往故宫博物院修复后,国家文物局将部分精品留存故宫博物院,其余大部拨交给河北省博物馆,国家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中国对外文化委员会等单位也有少量收藏。

曲阳修德寺遗址白石造像中有纪年发愿文的造像共271尊,其中思惟像47尊,占比高达17.3% 。其中东魏9件、北齐27件、隋代11件,均着菩萨装。现于北京故宫修德白石馆中展出的惠照造思惟像造于东魏元象二年(公元539年),是其中纪年最早的一尊。

2、河北邺城白石思惟像

2012年春节期间,在临漳县邺城遗址东部抢救发掘了一处佛造像埋藏坑遗迹,出土的佛造像数量达2895件,其数量之多、品相之美、材质之高位居中国之首,为研究北朝晚期至隋唐时期邺城地区佛造像的类型和题材提供了可靠的标本。

▲ 邺城北吴庄遗址出土的东魏时期思惟菩萨像

邺城遗址造像的年代绝大多数为东魏、北齐时期,个别为北魏晚期和隋唐,材质绝大多数为汉白玉,思惟太子像是其中的常见题材之一,多为中小型白石背屏式造像,部分造像表面还保留着绚丽的贴金彩绘。这批造像中,有题记的造像约230件,多数有明确纪年和造像名称,这就尤显珍贵。

龙树背屏的形式主要出现在河北地区,在中国古代佛教造像艺术史上独树一帜。造像背屏多为两株相交的菩提树构成,有的半圆形背屏上简略勾勒出树叶形状,有的则采用镂空雕刻而成,两株交互缠绕的菩提树树冠层叠镂空,上面还装饰有龙、塔、飞天、璎珞等,融入了中华元素,表现了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的故事。北京故宫修德白石馆中展出的造像中,就有几尊龙树背屏式的。

总体来说,思惟像兴盛于北朝中晚期的北方地区,隋朝以后就不多见了,流行时间算起来不过一两百年而已,在历史长河中仅是昙花一现。


五、给思惟像“打赏”——博物馆中觅其踪

近距离欣赏思惟像最方便的地方,当属博物馆无疑。

目前我们在国内各博物馆中见到的思惟像,大多出于曲阳修德寺遗址白石造像群和临漳县邺城遗址白石造像群,但由于前文所述的文物调拨缘故,分布比较散。

之前,我对思惟像还缺乏认知,加之多数思惟像的个头都不大,因而逛博物馆时没有特别留意,何况很多博物馆也没有去过,原本的打卡计划也因新冠疫情而搁浅,只好在网络上搜检一番,现试着整理一下,挂一漏万在所难免。

1、北京故宫博物院雕塑馆修德白石馆

北京故宫的修德白石馆为常设展览,展出思惟像共7尊,如果我没有数错的话。

除了前文《“不正经”的正经佛像,1500年前风靡一时,速来博物馆中欣赏(上)》提到的杜善才造石双思惟像、雷买造石双思惟像、惠照造石思惟像、邸广寿造石思惟像等4尊外,展出的还有另外3尊:道起造石思惟像(东魏兴和元年,公元539年)、刘氏造石思惟像(北齐,公元550—577年)、张延造石思惟像(北齐天保八年,公元557年),她们都是曲阳造像中的精品。

这里详细展示一下北齐的刘氏造石思惟像的基座。该像基座四面皆刻有图像,正面与左右各三层。

▲ 刘氏造石思惟像正面基座

正面底层为双狮,双狮头相对,卷毛,双晴突出,头较大,前右足前伸。中层双力士托炉,外侧6人,有的手持香宝子,有的从香宝子中拈香,供养人大小、姿势各不相同。上层中间为博山炉,与中层童子之手相衔接,博山炉外饰莲茎,二童子坐于莲花上,手中托桃状物,外为二飞天、二力士。力士、双狮为高浮雕,其他则为浅浮雕。底层底边凸出,使之与上两层相区别,上两层中间用一凸出的石板条分割成两个自然段落。

▲ 刘氏造石思惟像的左侧基座

左侧图案:底层的4神王右腿盘坐,左腿支撑,面似沙弥,头梳髻发,上身赤裸,下身著裙,双臂飞帛缠绕,从左向右依次为背山羊神王、鸟嘴的鸟神王、持火钳的火神王,另一所持之物不明,不能判断其身份。中层为伎乐,皆坐立。一吹排箫,一双手持桴击鼓,一双手击打腰鼓,一吹横笛,服饰与神王相同。上层4个供养人,一蹲跪,中有一龛,内有结跏趺坐佛,外侧二供养人持香花,著世俗装,刻有供养人名字。

▲ 刘氏造石思惟像的右侧基座

右侧图案:底层4神王,自左至右为双肩扛鱼的河神王、手持风袋的风神王、背倚山石的山神王、背靠树枝的树神王。中层4伎乐,分持排箫、齊藥(?)、笙、琵琶。上层4供养人,与左侧相同,但佛龛则移至一侧,亦刻有供养人名字。背后一供养人持香花,刻有“刘元后妻张婴”。

这尊刘氏造石思惟像,是故宫博物院在展的7尊思惟像中底座层数最多的,也是雕刻最繁复、工艺最精美、内容最丰富的。大家观展时不妨留意一下。

【展品位置】北京故宫博物院雕塑馆(即慈宁宫)东南角的修德白石馆。

2、北京故宫博物院

除了我在修德白石馆中看到的7尊思惟像外,网络上还有几尊标明为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思惟像,但我未能亲见,不知是未展出,还是在修德白石馆定期轮展,亦或是在故宫博物院的其他展馆中陈列?在此一并列出:

▲ 昙藉造石双思惟像

昙藉造石双思惟像。为龙树背屏透雕双思惟像,北齐河清元年(562年),高49.5厘米,宽30厘米。双思惟姿势相对,头戴宝珠三叶冠,宝缯系带下垂至肩前。袒上身,戴桃形项圈。下着裙,内侧手抚足踝,外侧手残,当支颐。外侧腿半跏,内侧腿赤足踩在扁圆覆莲座上。圆柱形束帛座,两侧为龙树高背屏。左侧保存较好,龙盘绕圆柱树干,面向思惟菩萨,龙口上仰,吐出莲茎、莲台,台上坐化生童子。童子上为二身飞天,披帛上扬,侧身手持花蔓环。龙树外侧为弟子,身着袈裟,双手合十。下为长方形基座,刻出平台。中央为半身地神托举博山炉,两边为护法狮和力士。发愿文刻在基座背面,为“河清元年六月十日,刘懃寺尼昙籍敬造双思惟白玉像一区,上为皇祚陛下,后为七世先亡、现存直佛有形之类,等同思愿。”

▲ 李户生造石双思惟像

李户生造石双思惟像。为透雕双思惟菩萨双弟子四身像,隋开皇八年(588年),残高26.2厘米。 左思惟菩萨上半身缺失。右思惟头戴三叶宝珠冠,宝缯披在肩两侧。戴桃尖项圈,袒上身,下着裙贴体,无衣纹。披帛绕到上臂内侧垂下曳地,一直延伸到台面前沿。外侧腿半跏,内侧腿踏在小覆莲台上,赤足。内侧手抚足踝,外侧手支颐。圆柱形束帛座,无纹。思惟菩萨外侧残存小圆台上有穿鞋的双足,推测为站立的弟子。下为长方形基座,正面浅浮雕博山炉与双狮。发愿文刻在基座的后面,为“开皇八年五月八日,李户生敬造白玉像一区,为亡父母。”。

▲ 高市庆造石双思惟像

高市庆造石双思惟像。为透雕双思惟菩萨双弟子四身像,北齐天统二年(566年),残高37厘米,宽28.5厘米。思惟菩萨姿势相对,戴三叶高冠,头发披肩。戴串珠项链,袒上身,下着裙,裙腰翻边。外侧腿半跏,内侧手抚足,内侧腿踏在小覆莲台上,外侧手支在膝盖上,手残。披帛从手臂外侧绕到手臂内侧垂在座两侧曳地。裙下摆呈多曲形。圆柱形束帛座。思惟菩萨外侧各残留一圆形痕迹,推测为弟子。下为长方形基座,正面留出平台。中央为地神肩扛博山炉,炉两侧各有一仰莲座化生童子。外侧为护法狮和力士。基座右侧面有墨线痕迹。发愿文刻在基座背面,为“天统二年四月廿日,佛弟子高市庆共弟妹,仰为亡考亡姉亡【弟】现亲,敬造【白】玉像一区,愿令亡考亡姉亡弟神栖净土,永利三徒,现亲延寿,无诸疾苦,居眷大小,咸蒙此福。”

此外,还有法练造石双思维像、僧理造石思惟像、邸显造思惟像、武定五年邸金龙造太子思惟像、邸洛姬造双太子思惟像、乐妙香造石思惟像等等,篇幅所限,不再逐一上图。

3、河北博物院曲阳石雕馆

河北博物院专设了曲阳石雕馆,为常设展览,展示了从汉代到元代的曲阳石雕精品132件,大部分为佛教造像。

在网上找到两则河北博物院所藏的思惟像信息,但不知是否在曲阳石雕馆中展出,也不确定该博物院是否还有其他思惟像。

▲ 张天保造双太子思惟像发愿文

张天保造双太子思惟像,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雕造。曲阳思惟像的发愿文中,明确写出身份是“太子思惟”的只有三尊,除了前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邸金龙造石太子思惟像(东魏武定三年)、邸洛姬造双太子思惟像(北齐皇建二年))外,就是这尊现藏河北博物院的张天保造双太子思惟像,但网上只有发愿文拓片,却找不到思惟像的图片。

▲ 张寄兴夫妻造石思惟像发愿文

张寄兴夫妻造石思惟像,北齐天保九年(公元558年)雕造。张寄兴夫妻造石思惟像的发愿文:天保九年,岁在戊寅十二月庚申朔十三日,佛弟子张寄兴夫妻二人为亡息永康、息比丘神璨,敬造白玉龙树思惟像一区,以此微愿,使亡息舍此秽行,神游净境,又愿国祚永隆,边方宁太,现在己身,内外眷属,咸作斯泽。

▲ 思惟菩萨三尊像

思惟菩萨三尊像,北齐年间雕造,带背光,两侧各立一协侍。

【展品位置】河北博物院新馆(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大街4号)一层东北角的曲阳石雕馆。

4、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馆

定州市博物馆“北朝佛陀——定州白石造像展”位于二楼,展品180件,展示了北朝时期出自定州的佛教造像,其中有一些思惟像。我对该馆的官网印象很深刻,数字化做的不错。

先说“白石透雕双菩萨思惟像”。这正是前文所述的河北地区典型的双树双菩萨的镂空龙树背屏式思惟像。

“龙树背屏的形式主要出现在河北地区,在中国古代佛教造像艺术史上独树一帜。造像背屏多为两株相交的菩提树构成,有的半圆形背屏上简略勾勒出树叶形状,有的则采用镂空雕刻而成,两株交互缠绕的菩提树树冠层叠镂空,上面还装饰有龙、塔、飞天、璎珞等,融入了中华元素,表现了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的故事。”“定州博物馆所藏北朝佛教造像,普遍运用了浮雕、透雕、描金彩绘等雕刻技法,双尊像、龙树、基座上雕双狮、博山炉、化生童子、力士、供养人等是其鲜明特色。”

▲ 白石透雕双菩萨思维像

白石透雕双菩萨思维像,北齐时期雕造,通高48.2cm,1969年出土于河北蠡县。两菩萨呈典型的半跏趺思维坐姿并肩坐于龛中。

“双弟子、双胁侍龛外站立。龛用两圆柱支撑,龛额上浮雕七尊化佛。圆拱形龛饰正中有一坐佛和二弟子。坐佛之上露出一凸睛、狮鼻的兽头口衔璎络帷幔。兽头之上有多宝塔,塔内两佛双手合十站立。塔两侧各有一蛟龙,口衔帷幔,位于内侧的两龙足撑多宝塔。左右各有三飞天双手提幔,飞天帛带飘舞与菩提树叶相连。长方底座正面正中浮雕宝瓶,两侧从内至外依次为供养人、蹲狮、力士。此造像构思巧妙,内容丰富,是河北地区北齐石造像中流行的独特式样。”

这尊白石透雕双菩萨思惟像历经千年而保存完好,堪称完美,这在目前可见的龙树背屏式思惟像中并不多见。北京故宫修德白石馆中展出的造像中,刘氏造石思惟像、张延造石思惟像等也是龙树背屏式的,只是残损较为严重。

河北定州所辖的曲阳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平原,盛产优质汉白玉并且具有悠久的雕刻传统,因此成为中国北方佛教造像中心。汉白玉俗称白石,其实是白色的大理石,质地既硬又脆,极易碎裂,镂空雕刻有相当的难度,这正是镂雕的龙树背屏式思惟像容易受损断裂的主要原因。

除白石透雕双菩萨思惟像外,还有几尊思惟像展出:

▲ 思维菩萨残像

思维菩萨残像,东魏武定元年(公元543年)栖神寺神显造,高25cm。

▲ 彩绘双思惟菩萨像底座

彩绘双思惟菩萨像底座,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雕造,从发愿文可知为田子湏等造的龙树思惟像,长58cm,宽20cm,高43cm,2015年12月出土于开元寺塔的东北角。

▲ 彩绘双思惟菩萨像底座侧面的发愿文

像虽已残,但通体彩绘使其尤显华美。

▲ 透雕双思维菩萨二弟子像

透雕双思维菩萨二弟子像,北齐,高37cm,1969年河北蠡县出土。

像为汉白玉石质,二菩萨均为桃形头光。头光上用墨彩绘莲花纹和佛像,二菩萨均戴花冠,宝缯垂肩,用墨彩绘发际,弯眉微目,隆鼻小口,姿势左右对称,右者右手支在右腿膝盖处,食指托腮,作思维状。左腿下垂,踏在莲花座上,左者反之。两弟子分立左右,双手合十,像座为长方形,前面两侧为护法人,中间一博山炉,两护法狮蹲于两边。

▲ 北齐双思惟菩萨像底座

北齐双思惟菩萨像底座,定县出土,像已残。

▲ 郎洪遵造双思惟菩萨底座

郎洪遵造双思惟菩萨底座,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雕造,像已残。

▲ 静智、智业、惠偘造思惟菩萨像

静智、智业、惠偘造思惟菩萨像,已残,北齐天平五年(公元538年)雕造,2015年12月定州文博园二期工程时出土。

▲ 东魏思惟菩萨像

东魏思惟菩萨像,已残。

【展品位置】定州市博物馆(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中山东路南侧)“北朝佛陀 . 定州白石造像展”展厅

5、河北省正定县博物馆

正定县博物馆于2021年初开馆,专设“境生像外—造像厅”常设展览。

多说一句,保定市下辖的定州、正定,其博物馆中都有思惟像。但因为历史原因,保定市博物馆的藏品却恰恰不够丰足,以至于其官网的展品介绍也显得很“寒酸”,提供不了关于思惟像的任何信息,这当然是无奈之举。

▲ 建忠寺比丘尼造双佛石造像背屏的双思惟菩萨坐像

建忠寺比丘尼造双佛石造像,雕造于北齐河清元年(公元562年),其背屏上为双思惟菩萨坐像。上有双飞天,台座上有五个佛龛,中佛龛为一立佛,共余为坐像。

▲ 贾乾德妻造彩绘透雕双思惟菩萨石造像

贾乾德妻造彩绘透雕双思惟菩萨石造像,雕造于北齐天统五年(公元569年)。

▲ 透雕彩绘思惟菩萨石造像

透雕彩绘思惟菩萨石造像,北齐皇建二年(公元561年)雕造。

【展品位置】正定县博物馆(河北省保定市正定县旺泉南街66号)造像厅

6、河北省曲阳县博物馆

曲阳县是河北省保定市下辖县。曲阳县博物馆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岳庙院内, 修德寺遗址出土的北魏、东魏、北齐、隋、唐时期的白石造像,在博物馆第三展室中陈列。作为修德寺遗址白石造像的出土地,我猜测曲阳县博物馆中应该会有思惟像展出,只是在网上没有查到相关资料。

【展品位置】曲阳县博物馆(曲阳县北岳路北岳庙)第三展室。

7、河北省邺城博物馆和邺城考古博物馆

特别说明:这是两座不同的博物馆!邺城博物馆是国家三级馆,2012年8月开馆,其第五展厅为“中国北方佛都——— 六世纪邺城佛教”;邺城考古博物馆是国家二级馆,等级更高些,是在原2015年开馆的“邺城佛造像博物馆”基础上于2020年底更名后开馆的。这两座博物馆中陈列的佛造像基本上同出一门,多数均为2012年邺城习文乡北吴庄佛造像埋藏坑出土的佛造像。

2012年,北吴庄佛造像埋藏坑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数量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藏坑,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佛教考古重大发现之一,出土文物近3000件(块),从中修复了200余件造像,时代跨越北魏、东魏、北齐、隋和唐代,大部分是东魏、北齐时期造像,其中出现的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龙树背屏”造像,展示出多元文化交融。邺城佛造像艺术因其数量大、艺术成就高而引起轰动,令时人侧目。2019年8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曾设“和合共生——临漳邺城佛造像展”临展,展期2个月。

下列思惟像就是邺城两座博物馆中的藏品:

▲ 东魏元景造弥勒像背屏背面雕刻的树下思惟像

东魏元景造弥勒像背屏背面雕刻的树下思惟像,反映的是太子与爱马告别的“白马吻别”场景。

▲ 东魏菩萨三尊像背屏上的树下思惟图

东魏菩萨三尊像的背屏,浅浮雕着树下思惟图。

▲ 北齐双思维菩萨像

▲ 东魏菩萨三尊像背面的思惟像

▲ 残缺的东魏思惟菩萨像

残缺的思惟菩萨像,东魏时期雕造,底座正面的三只卧狮很有特色

▲ 弄女等造弥勒像正面及其背面的树下思惟图

弄女等造弥勒像,东魏武定五年(公元 547 年)雕造,背屏也是浅浮雕的树下思惟图。

▲ 东魏思惟菩萨像

▲ 张景章造观世音像背面的树下思惟像

邺城遗址出土的东魏武定二年(公元544 年)张景章造观世音像。该像背屏背面阴刻树下思惟像,太子居中半跏坐,颔首拄腮,两侧各有一株菩提树,树冠层叠交合,相互缠绕,已与北齐双树背屏的样式有异曲同工之处。

▲ 和毗沙李迴香造思惟像的正背两面

东魏武定二年(544年)和毗沙李迴香造思惟像不仅运用了镂孔透雕技术,背屏正面上方还浅雕出呈层叠山峦状的菩提树冠图案,背屏背面二弟子身后也已雕刻出圆柱体的树干形状,从技术和构图方式上均已初显北齐“龙树背龛式”造像的端倪。而在《阿含经》中释迦牟尼被尊称为龙,释迦牟尼的菩提树可被称作龙树,所以有观点认为龙树思惟就是悉达多太子思惟。

▲ 双思惟菩萨像

2020年成都市博物馆举办的“映世菩提”特展,曾展出一尊北吴庄佛像埋葬坑出土的双思惟菩萨像。二思惟菩萨头戴三叶冠,宝缯、发辫垂肩,裸上身,颈悬桃形颈饰。下身着裙,半跏坐,一手抚膝,一手拄颊作思惟状。二胁侍菩萨一手持莲蕾,一手握香囊, 披帛在腹部交 叉穿环。镂孔透雕双树背屏,树干盘龙,上部为双佛、飞天及双龙托塔,背面有彩绘痕迹,底座正面浮雕双狮香炉及力士,两侧残见彩绘莲花。

【展品位置】邺城考古博物馆(邯郸市临漳县金凤大街33号),即原邺城佛造像博物馆。

邺城博物馆(邯郸市临漳县马义线与临邺大道交叉口西行约500米路北)第五展厅

8、山东省青州博物馆

青州市是山东省潍坊市代管的县级市。青州博物馆的彩绘石雕思惟菩萨像相当精美。此尊思惟菩萨,将半跏坐姿和思惟相结合,一腿自然下垂,另一腿曲起架其膝上,姿势闲适放松、神态优美。

▲ 彩绘石雕思惟菩萨像

除这尊彩绘石雕思惟菩萨像外,青州博物馆是否还展出有其他的思惟像,网上没有查到相关资料。但有资料说“青州所出思惟菩萨像,有的还带有刻龙口吐莲叶、莲蕾的踏座,具有典型的青州造像特色。”

【展品位置】青州博物馆青州市范公亭西路1号)“龙兴寺佛教造像精品展”。

9、保利艺术博物馆

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共展出2尊思惟菩萨像,分别是北齐和唐代的,详见前文《“不正经”的正经佛像,1500年前风靡一时,速来博物馆中欣赏(上)》。

【展品位置】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号新保利大厦9层。

10、国家博物馆

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四层的北19展厅,是“中国古代佛造像”的常设专题展览,其中就有一尊“白石半跏思惟菩萨坐像”。这尊思惟像也是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的,高33厘米,宽18.5厘米。从长方形台座背面所刻的题记可知,该像雕造于北齐武平四年(公元573年)。

▲ 白石半跏思惟菩萨坐像

左右两位弟子护侍下的菩萨,“头戴宝冠,冠带垂于胸前。裙装轻薄贴体,衣纹极其简洁,仅在腿部用双钩线表示衣褶,裙摆搭于台座和腿上”。菩萨右手尽管残缺,但其姿势正是典型的“半跏趺思惟倚坐”,相信有了前文知识打底的您,定然是一望便知。

北齐时期的半跏思惟菩萨像大多表现的是释迦牟尼身为太子修行时的形象,这尊思惟像大体亦然。

【展品位置】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天安门广场东侧)四层北19展厅。

11、上海博物馆

唐代的“思惟菩萨铜像”,作为上海博物馆官网的“典藏精选”进行了展示。

▲ 思惟菩萨铜像(正面)

菩萨“发髻高耸,面相丰满,袒露上身,肌体圆润。”“项圈、腕钏、臂钏简洁朴素。薄衣贴体,褶纹清晰。”“双腿交错盘坐于莲台之上,左手屈肘于腿上,右手屈肘上抬但并未托腮,低头右倾,敛目向下,仿佛正沉浸在冥想之中。”“整体造型优美,给人宁静祥和的感觉。”

▲ 思惟菩萨铜像(背面)

铜像高11厘米,以失蜡法铸成。铸工精湛,发丝眉目历历可见,璎珞飘逸,手指纤细,宽度不到1厘米,圆形台座上的莲瓣装饰线条浅细流畅而清晰,衣裙褶皱随体起伏,质感逼真,体现出青铜铸造的高度水准。”

▲ 思惟菩萨铜像(底座)

这尊思维像很是独特,因此尤显珍贵。一是材质独特,铜质鎏金,极为稀见;二是坐姿独特,并非典型的“半跏趺思惟倚坐”,也很少见。

▲ 比丘道常造思惟太子像

除这尊思惟菩萨铜像外,网上资料显示,上海博物馆至少还有一尊北齐天保四年(公元553年)造的“比丘道常造思惟太子像”。

【展品位置】上海博物馆(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大道201号)一楼古代雕塑馆。

12、洛阳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展出的这尊“彩绘陶思惟俑”,1965年出土于洛阳老城盘龙塚的元巶墓。常山郡王元巶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孙子,公元528年遇害去世。那么,这尊思惟陶俑的制作年代当是北魏或更早时期的。

▲ 彩绘陶思惟俑

这尊思惟像也很独特。一为陶制,很是小巧,通体施彩;二是面部似有大络腮胡,有鲜卑族的胡风;三是坐姿和上海博物馆的思惟菩萨铜像极为相似,也非“半跏趺思惟倚坐”。

【展品位置】洛阳博物馆(洛阳市洛龙区聂泰路)汉唐陶俑馆。

13、河北省正定县文物保管所

贾兰业兄弟造双思维菩萨石坐像,北齐武平元年(公元570年)造,通高66.5厘米,有35字铭文,河北省藁城县出土,现藏于河北省正定县文物保管所。

▲ 贾兰业兄弟造双思维菩萨石坐像

镂空透雕式背屏显得玲珑剔透,除尖拱额龛下双思维菩萨半迦趺坐外,背屏由盘龙、树木、如来倚像、胁侍、飞天、二龙拱卫方塔等组成,精美热烈。长方形底座正面中央为博山炉,两侧分别是婆薮仙与腕头梵志、护法双狮、二力士。其中婆薮仙与鹿头梵志座于筌蹄之上,双腿一下垂,一抬起,如同思惟菩萨的半跏坐姿,上罩有巾状物,头戴尖帽,身穿胡服,足着靴,呈胡人面貌,分持骷髅和小鸟。这在藁城的其它出土品中不曾有过。此像是否面向公众展出,我不确定。

【所处位置】正定县文管所博物馆(山东省保定市正定县中山东路109号

14、山东省博物馆

山东省博物馆一楼1号展厅为佛教造像艺术展,陈列了一批青州龙兴寺北朝佛教造像,其中有北齐河清二年(公元563年)雕造的“张海波造三尊像”在展。

▲ 张海波造三尊像

【展品位置】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1899号)一楼1号展厅

15、诸城市博物馆

山东诸城市博物馆“北朝神韵展厅”展出具有代表性的佛教造像藏品,其中有一尊残缺的“北齐圆雕思惟菩萨造像”。

▲ 北齐圆雕思惟菩萨造像

【展品位置】诸城市博物馆(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和平北街125号)北朝神韵展厅

16、新乡市博物馆

新乡市博物馆的三楼是“造像艺术展”,共展出99件各时期的造像,其中有一尊“太子半跏思惟白石造像”:

▲ 太子半跏思惟白石造像

南北朝时期雕造,通高17厘米。此像头背光,戴宝冠,呈现菩提树下思惟状。两侧有两立胁侍。底座正面图案中间为宝莲,两侧各有一卧狮。

【展品位置】新乡市博物馆(河南省新乡市人民东路697号)三楼造像艺术展厅


另据网上资料,在我国台湾省,以及日本、韩国、美国等的一些博物馆中也有数量不等的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思惟像。

思惟像在佛教造像中,是一类独特而小众的存在,辨识度极高。大家如果感兴趣,不妨在观展时特别留意一下。

【参考资料】

1.《造像中常见的思惟图像的文化源流》,作者:旃檀佛艺

2.《思惟菩萨像》,原载上海博物馆官网,未标明作者

3.《曲阳造像中的思惟像》,原载《紫禁城》,作者:达微佳

4.《简说古代石刻造像的材料内涵 》,原载《雕塑》2019年第3期,作者黄文智

5.《梵天东土,并蒂莲华|中国古代佛教造像(下)》,原载禅林网,未标明作者

6.国家博物馆官网

7.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官网

8.《思惟菩萨──半跏思惟的造像样式》,作者:见迅法师

9.《国博邺城佛造像展(下):从面容、服饰和背屏看邺城造像的源与流》,作者:风撼斜阳

10.定州博物馆官网及其“北朝佛陀 . 定州白石造像展”展厅前言

11.《《石材雕像的基座与类型-基座的题材》,网络文章,作者:惠达雕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